中国混凝土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本站动态 » 正文

砼网视点:盘点2008年中国混凝土行业的“分分合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12-25  来源:中国混凝土网  作者:郑丹
核心提示:砼网视点:盘点2008年中国混凝土行业的“分分合合” 

  俗语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今年的混凝土行业企业间就上演了一幕幕这样的大戏。

  混凝土机械行业

  谈及混凝土机械行业的并购,我们一定会想到今年九月末,中联重科成功收购全球混凝土机械排名第三的意大利CIFA集团。此消息一出,犹如一剂强心针,使行业内欢欣鼓舞,国人士气大争。虽然许多人在拍掌之后立刻冷静指出中联在并购后将面临一条并不平坦的消化梳理之路,但此次收购还是带给我们非比寻常的意义。它意味着中国混凝土机械已由“中国制造”变成了“中国创造”,我们甚至已经可以自豪地说,中国已经成为混凝土机械生产强国。

  思及此,笔者不禁又想到了徐工凯雷并购案。今年7月徐工和凯雷分手,当时许多媒体用了“黯然分手”这样的词汇。我们还记得在凯雷欲收购徐工之初,三一高层就曾“苦口婆心”地呼吁徐工不要贱卖资产。徐工与凯雷分手上市后股票大涨。而此次的黯然分手的结局还论证了一点:国人不愿看到外资并购国内企业并非是毫无理由的民族情绪。毕竟,还是亲妈对自己孩子的发展前途最上心。

  混凝土相关行业:水泥行业

  由于在欧洲等发达国家水泥产业已是夕阳产业,需求固定,而我国正处于发展高峰期,基建项目不断,市场潜力巨大。外资企业纷纷以各种形式涌入中国,因此中国水泥市场的企业并购可谓风起云涌。早在2006年爱尔兰CRH水泥集团收购了亚泰集团26%股份、海德堡收购了辽宁工源80%股权。国外水泥巨头们纷纷涌入中国。然而,热闹的并非只有外资企业,中国水泥企业也抓紧发展商机,走上了并购之路。

  今年8月中国建材正式举行收购三狮集团股权签订仪式。三狮集团是浙江省内最大的水泥企业,也是国家重点扶持的12个水泥集团之一。中国建材集团是以国务院国资委为出资人的一家大型中央企业,连续多年位居中国最大500家企业前列。可谓是强强联合。而我们也期待并购后的企业能够“1+1>2”,引领行业规范发展之路。

  中国建材收购三狮刚刚尘埃落定,中材近日又向记者透露,将于今年12月底与冀东水泥正式签署收购协议。一旦中材正式控股冀东水泥,国内水泥行业即将形成中国建材、海螺水泥和中材三家南北割据、三足鼎立的竞争格局,三家水泥产能都将超过1亿吨。

  混凝土外加剂行业

  金融危机时期,许多外资财团在国外大幅裁员减产,却在中国市场不退反进,大举建厂并购,巴斯夫就是其中之一。最近,巴斯夫收购了广东柯杰外加剂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柯杰作为国内混凝土外加剂行业的骨干企业,被外资企业收购,与中联收购CIFA让国人振奋相反,此次收购使国人情绪复杂。然而行业内人士却对此讳莫如深,闭口不谈。毕竟金融风暴阴影仍在,国内外加剂企业还没有形成足够的规模,在外资财团巨大的融资能力面前谁也不敢保证屹立不倒。

  我们看到,这一年来混凝土相关的各个行业里都上演了分分合合的一幕一幕。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并购有利于行业良性发展,比如水泥方面,相关专家就认为,国内水泥企业盈利能力弱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中国小型水泥生产企业众多,极度拉低了产品的价格。所以在不至于形成垄断、压制竞争的基础上并购对企业成长是有利的。但是当并购与“企业国籍”牵上了关系,事情便有了不同的性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事实证明民族企业的发展壮大不能用地方保护主义来实现,其保护出来的企业将如“温室花朵”般,是禁不住大浪淘沙的竞争机制的。因此,尽管外资财团对民族企业的大举吞并使我们扼腕,但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在激烈的竞争中,中联、三一、海螺等这些出类拔萃的民族企业脱颖而出。

  当然,企业的分分合合,我们所关注的并不是虚名。今年的金融危机中大量历史悠久的海外财团破产已再一次告诉人们,百年后一切荣辱终归尘土。我们只希望作为国家经济载体的企业,能在这一年来混凝土行业企业的分分合合中学到些什么。资本的运作方式、先进的管理模式,或者,仅仅是一份责任。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企业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