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深圳下一站:绿色建筑之都 低碳生态城市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1-19  来源:中国混凝土网  作者:深圳特区报
核心提示:深圳下一站:绿色建筑之都 低碳生态城市
  在互联网上搜寻“绿色建筑”、“低碳城市”、“生态城市”的内容,立刻会出现无数条相关文章。其实,无论是“绿色”、还是“低碳”、“生态”,其理论核心是基本一致的,那就是以低碳生态城市理念为指导,以绿色建筑发展为契机,推动城市生态文明水平不断进步。而深圳建设领域正是秉承这样的核心理念一直在推进绿色低碳建筑体系的形成,使深圳成为中国最干净、最美丽、最生态化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和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先锋城市。 

  18日,一场承载着深圳经济社会转型梦想与方向的绿色建筑与低碳城市建设研讨会在深圳召开,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从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对深圳如何建设低碳生态城市出谋划策。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会上寄语深圳,“深圳建设低碳城市有很多其它城市无法比拟的优势,深圳也最有条件在低碳城市、绿色建筑方面再次成为国家的示范。” 

  深圳下一站:“打造绿色建筑之都、建设低碳生态城市”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作为优化环境提升城市发展水平、加快转变发展模式、缓解资源环境压力重要一环,发展绿色建筑、建设低碳生态城市是努力建设民生幸福城市重要举措。发展绿色建筑、建设低碳生态城市是通过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再生利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共同应对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资源和土地的过度消耗、全球气候变暖,最终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的现代城市,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2008年3月,深圳市政府出台了《深圳生态文明建设行动纲领(2008-2010)》及《关于打造绿色建筑之都的行动方案》等九个配套文件,第一次以市政府文件形式,提出了“打造绿色建筑之都”的目标,把绿色建筑上升到城市建设发展战略的高度。今年召开的市委四届十三次全体会议又提出要抓住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蕴藏的重大机遇,加快构建低碳产业体系,大力发展低碳技术,倡导低碳消费,构建低碳社会,努力成为国家低碳经济试点城市,把低碳生态城市确定为城市建设新方向。 

  “一法四条例”为基础的绿色建筑法规标准体系   

  2006年,在《节约能源法》框架下,深圳率先全国出台了专门的建筑节能地方性法规——《深圳经济特区建筑节能条例》,2009年深圳又率先全国出台了专门的建筑节材地方性法规——《深圳市建筑废弃物减排与利用条例》,特别是在2008年,国家《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实施后,深圳市又颁布了《深圳市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管理方法》(政府令第212号)和《深圳市绿色建筑认证标准规范》、《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等一项规章和两项技术标准。在上述“一法四条例”基础上,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建筑节能减排政策法规体系,探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管理模式和技术标准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建筑节能“一票否决” 

  2009年,市住房和建设局从立项、设计、施工、验收等各个环节,确立了建筑节能全过程全方位监管的闭合机制,凡是节能标准不落实的,一律不予办理施工许可、不予通过竣工验收、不予投入使用。

  据悉,从2007年1月深圳开始建筑节能施工图设计文件抽查以来,截至2009年共抽查381项工程,建筑面积1081万平方米,三年来的一次通过率分别为53%、62%和72%,建筑节能工程质量逐步提升。 

  此外,从2007年开始至2009年,全市共有765个项目进行建筑节能专项验收,704个项目通过建筑节能专项验收,建筑面积3250万平方米,其中180个被责令整改后(加大外门窗可开启面积、贴膜等)才能通过验收,并对违反强制性条文的24家施工、监理、设计单位及其责任人进行行政处罚。

  全面启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深圳市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三个示范城市之一。2009年,市住房和建设局完成了大型公建能耗动态监测平台首期试点工程,首期试点工程内容包括大型公建基本信息的统计、360栋大型公建能源审计、50栋大型公建能耗动态实时监测设备安装和深圳市建筑能耗监测数据中心建设。2009年5月,首期试点工程通过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验收。专家组的评价是:“深圳市是全国第一个完成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平台建设试点的城市,技术路线准确,工作方法科学,工作思路清晰,平台建设属于国际首创”。

  从2008年到2009年,市住房和建设局对全市18476栋居住建筑和中小型公共建筑以及450栋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进行了能耗统计。目前,250栋大型公建能耗监测系统建设BT项目正在进行施工招标。 

  另外,2009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公共建筑空调温度控制标准执行情况大检查,并及时将检查情况进行通报。在被随机检查的414栋公共建筑中,395栋公共建筑的空调温度符合标准,达标率95.4%。检查情况显示,公共建筑空调温度达标率显著提高。

  规模化应用可再生能源

  在政府大力扶持太阳能产业发展的背景之下,深圳太阳能产业初具规模,涌现出拓日、创益、伽伟、嘉普通等一批产值超亿元的知名太阳能企业,全球500强企业美国杜邦公司在光明新区建立太阳能光伏电薄膜生产基地。通过财政补贴,扶持四个太阳能生产基地建设,四个园区均已完成或部分完成土建,其中三个已投入生产。2008年新能源产业总产值约300亿元,太阳能薄膜电池生产规模全国领先。 

  据了解,目前全市共确立了44个太阳能示范项目,其中15个为国家级太阳能示范项目。截至2009年,太阳能热水应用总集热面积近4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800万平方米,建成和在建太阳能发电系统总装机容量约4.5兆瓦。

  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相关负责人透露,该局在总结国内外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编制了《深圳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专项规划(2009-2015)》,并经市政府批复颁布实施。

  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推进建筑减排

  2009年出台的两个条例使深圳以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理念在推进建筑减排。一个是《深圳市建筑废弃物减排与综合利用条例》,对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以及装修房屋等施工活动中产生的建筑废弃物,要求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进行分类管理、集中处置,并建立了实行建筑废弃物再生产品标识等制度。目前,塘朗山建筑垃圾综合利用项目一期已建成投产,一年可以消化建筑垃圾320万吨,生产出150万立方米标砖,25万立方米砂浆。

  另一个是《深圳市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管理规定》,对加强预拌混凝土行业管理,推广预拌砂浆起着法律保障作用。全市新型墙材的使用比例已经上升到96%。高强度钢筋以及其他新型建材也已经大规模应用。 

  以示范性项目引领全市绿色建筑趋势

  新落成的深圳万科中心采用大型公共建筑低能耗设计、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利用等先进技术建造,年节省标煤500吨,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330吨,太阳能光电系统每年可产生25万KWH的电量,减少城市电力建设资金投入量240万元。这样的示范性项目正在引领全市绿色建筑趋势。目前,全市共有53个项目列入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示范工程,涉及建筑面积560万平方米,投资额178亿元。此外,还有37个项目被授予市级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和园区。

  此外,深圳正在加快光明新区绿色建筑示范区建设。光明新区绿色建筑示范区工作形成了3个合作框架协议,1个行动方案,2个管理办法,1个绿色建筑设计导则,启动了8个绿色建筑示范项目和3个绿色建筑产业园区。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企业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