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于供应链底层的建筑设备制造商已经感受到楼市下行所带来的凌厉寒风——“退市”或许只是一种无奈之举。
近日,中国混凝土泵制造商佳尔华控股确认,由于难以偿还债务,将于9月底从伦敦另类投资市场(AIM)退市。佳尔华表示,今年以来,该公司财务状况显著恶化,而保留AIM上市公司身份的相关费用及监管负担已“不再合理”。
据悉佳尔华与银行之间就信誉贷款方面出现了问题,现有贷款则被催还。由于资金链的断裂,迫使佳尔华做出退市的决定。佳尔华股票将于10月1日起在AIM停牌。受此消息影响,佳尔华股价应声大跌66%,至1.34便士。市场前景一片惨淡。
而就在几年前,佳尔华还被誉为是中国混凝土设备制造行业的一匹黑马。这家成立于2002年、专业研制大型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的企业,短短3年间,便把产品推及全国30个省市,出口10个国家,年销售额过亿元人民币,并于2005年7月成为首批赴英国伦敦证交所的中国企业,可谓一时风光无限。但是为何短短3年间,佳尔华就从一家明星企业变成一家被迫退市的企业呢?
中国混凝土网CEO、行业专家王骅分析此事时对记者表示,“完全是因为资金问题”。
上下挤压拖垮建筑设备制造商
王骅表示,其实资金问题不仅仅是混凝土设备制造商面临的共性问题,而且是所有建筑下游供应商所面对的共同问题。
“就拿建筑行业中的混凝土企业举例,混凝土企业每月能从楼盘承建方收到应结款的80%就该谢天谢地了。一般混凝土企业只能拿到应收款的50%。”
“在楼盘封顶之时,混凝土企业仅仅可以从承建方那里拿到应收款的50%;而另外一半,很可能要等到楼盘销完了才能结清。”王骅对记者强调。
混凝土的下游原材料供应商则更加强势。水泥在几年前已经在行业内部形成”现款现结”的行规;而价格暴涨的钢铁,更不能压款。
这样,混凝土行业受到上下游两方面的同时挤压,成为建筑行业中最难过的“王小二”。面对两面的挤压,混凝土行业也只能把资金压力转嫁给自己的供应商——混凝土设备制造商。不幸的是佳尔华的主营业务正好是混凝土泵制造。
残酷的供应链和资金怪圈
如果画张图就会发现,在建筑行业中,房地产开发商对下游的承建商压款;承建商对混凝土这样的材料供应商压款;混凝土材料商又向生产设备供应商压款。形成了一个危险的供应链。
很不幸,建筑设备供应商处于这个危险链条的最底端,惟一能够让这个系统维持运营的,就是类似佳尔华这样的建筑设备供应商向银行贷款。“说白了就是通过银行借钱给自己的客户来卖自己的设备,以维持生计。”王骅对记者强调。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没有钱就没法卖设备,卖不出设备就连那些账面上的钱都没有”。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些建筑设备供应商的财务报表都相当好看——可惜是难以按时收回的。
佳尔华就是“死”在这样的资金怪圈中,它失去了银行的高额度贷款担保,也就是失去了卖设备的能力。即便佳尔华留在英国资本市场中也没有了任何意义——一个企业的造血功能损失掉了,那么被资本市场抛弃则是早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