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车学娅
在采访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车学娅的过程中,她特别提到外墙外保温系统在实践应用中遇到的推广难题,比如,我国南方地区是否真正适合采用外墙外保温,建筑设计师究竟有没有主动性等等。围绕这些话题,记者又对车学娅做了一个专访。
什么是最适合南方地区的建筑外墙保温方式?建筑节能方面的专家也一直在反思。
从1986年我国发布第一个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到2001年发布《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标准》、2003年发布《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最早应用于北方的外墙外保温系统也随之逐渐在南方地区大力推广。经过几年探索,专家们对实践结果提出很多疑问。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车学娅,她从2001年开始建筑节能方面的研究,作为上海市协助建设部检查工作组的特邀专家,一直参与上海市的建筑节能研究工作。
问:据您了解,上海市目前的外墙保温系统实施情况大概怎样?
车学娅:现在采用的外墙保温系统一般分为外墙外保温、外墙内保温和外墙自保温。从我们收集的数据分析,以上海市为例,2007年外墙外保温、外墙内保温、外墙自保温所涉及的建筑面积分别为1643.5万平方米、264.1万平方米、33.5万平方米,其所占比例分别为84.7%、13.6%、1.7%。因此,上海实施外墙外保温的建筑最为广泛。
问:外墙外保温在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应用实践中有什么不同之处?
车学娅:我国北方地区的建筑冬季采用集中采暖,历时4个月之久,而且每天24小时从不间断,外墙外保温系统与蓄积了热量的墙体可以共同保证室内热量不外泄,外墙外保温效果很好。但是在我国南方地区使用者的需求和气候环境大不一样。比如夏热冬冷地区的建筑既要考虑夏季空调,又要兼顾冬季采暖,而且空调和采暖方式分散、不连续,除了宾馆酒店等公共建筑连续24小时不间断使用空调以外,一般建筑的空调和采暖设备都是使用时开启、离开时关闭。如果采用外保温系统,每次开启空调或采暖设备时,必须先降低或加热墙体温度,才能保证室内恒温;关闭设备后,蓄积在墙体内的冷量和热量还在继续发挥作用,但却无用。如果采用内保温系统,保温材料在室内使得冷量和热量不会首先被墙体蓄积,室内温度会在短时间内达到舒适要求,离开房间关闭设备后,也不会浪费能量。可见,外墙内保温可能更适合于间隙式空调或采暖的地区。外墙内保温还可以避免外墙外保温贴面砖不安全、外墙外保温饰面层容易开裂、漏水等弊病。
问:那么外墙内保温系统推广难度在哪里呢?
车学娅:广东和福建等夏热冬暖地区现已在推广外墙内保温系统。节能建筑的推广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什么才是适宜南方地区建筑外墙保温系统的研究也一直在探索中,这不仅需要舆论引导、政府部门重视,也需要行业的推动力等等。其次,外墙内保温也有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采用材料不能满足防火性能和室内健康环境要求,反而会给居住者带来麻烦。而且大多数居住建筑一般由购房者自行装修,内保温难以落实,除非居住建筑为全装修房,保温系统才能不被破坏。到2010年,上海的全装修住宅将达到70%,这将有利于外墙内保温的实施。
问:您谈到的以上问题,建筑师能帮助解决吗?
车学娅:建筑师可以用专业知识帮助解决。目前建筑节能大部分是在采用空调、采暖设备保证一定室内环境舒适度的前提下,通过提高墙体、屋顶、地面等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达到减少能耗目的,外墙保温系统是其中一方面。但现在的问题是建筑师对建筑节能的主观能动性不够,没有把建筑节能看作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当建筑师认识到建筑节能与建筑方案、建筑空间和建筑造型设计一样重要时,才会将建筑节能融合在建筑设计中。现在有些建筑师在建筑节能设计上非常被动,只是为了应付规定,所以节能设计质量就很难保证,也谈不上对建筑节能设计的深入研究和探讨。
问:从长远地看,有什么相关建议提供给建筑设计师?
答:过去我国居民普遍生活水平不高时,建筑物的能耗水平也不高,特别是老一辈人,勤俭的生活习惯使他们一般都不舍得开启空调等家用电器。但现在的“80后、90后”一代人,其生活方式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众多的家用电器是他们的生活依赖,特别是离不开室内空调、采暖的舒适环境。当这一群体成长为社会的主体时,用电量会成倍增长,我国目前人均能耗可能还没有赶上一些欧美国家,但是需求势头很大。某种意义上,建筑节能也是为后代着想,为人类的生存环境着想。建筑节能是我国基本国策,建筑设计师如果把建筑节能当作是自己的一份责任,那么建筑设计的过程也就是建筑节能设计的过程,在方案设计阶段就会将建筑节能放入其中“消化”,主动做、自觉做、认真做,建筑节能肯定能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