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3月3日
地点:中国政府网、新华网两会访谈中心
访谈要点:
1、如何建立我国的应急工程救援装备体系?
2、经济危机环境下,中国企业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中联重科的国际化战略!
3、湖南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态势。
4、谈行业振兴规划。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您收看中国政府网、新华网两会访谈特别报道。今天走进我们演播室的嘉宾是全国政协委员龙国键先生。龙国键先生作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现任中联重科监事会主席,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副会长,湖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建国会湖南省主委。欢迎您,龙委员!
龙国键: 主持人好,网友朋友们大家好,很高兴来到新华网,希望网友朋友们更多的了解湖南,了解湖南的工程机械行业,关心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
主持人:听说您做了一个呼吁我国尽快建立应急工程救援装备体系的提案,请您介绍一下提案产生的背景?
龙:坦率的说,这一提案缘起于汶川地震。“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因为曾有过唐山地震救援的经验,中联重科第一时间意识到灾区将急需工程机械救援设备,于是紧急从产品线上调下二十多台套工程机械产品从长沙昼夜兼程开赴四川。同时为了抢时间,中联重科又在四川成都当地回租10台已经卖给用户的产品,组成突击队连夜奔赴北川实施救援。分别成为了第一支继军队后进入北川、汶川灾区开展应急救援的工程设备队伍。以中联重科为首的湖南工程机械救援队更是给全国人民留下了深刻印象,中联重科还由此获得了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授予的“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
回想当时所经历的一切,我们觉得,如果有一个较为完备的应急工程救援装备体系,我们或许能够做得更好。
主持人:当时是怎样的情形,怎样的困难与问题触发了您的思考?
龙: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我们一心想要参与救灾,想多救几个人,最快的速度就是在当地集结设备,我们有很多的设备卖给了当地用户,我们保持常年的售后服务,非常了解这些设备的用途和使用状态,所以就想到从客户手中把这部分设备用“回租”的方式集中,用于我们的救灾!
5月12日下午,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24小时内,中联重科临时紧急抽调的29台大型设备、60多名技术人员组成了救援突击车队,从中联重科长沙总部出发奔赴四川。大型装备没办法跑快,只能昼夜不停地赶路。15日,救援突击队跋涉1600多公里抵达成都。因为当时经都江堰往汶川的路被地震损毁一时难以恢复,位于震中位置的汶川、理县急需救援设备,先期到达的解放军官兵几乎是靠着双手在开展救援工作,于是,四川省救灾指挥部要求中联重科的突击队连人带车绕道900公里,从西线进入理县、汶川开展工程救援。同志们,那是什么样的路啊?!那是“难于上青天”的路段,要横穿南、北线川藏公路,途经大渡河谷的施工便道,临时桥梁,而我们的大型设备很多自重就超过四十吨!这样的路段,当地人说平时刮风下雨就会要打死人,更别说是8级地震之后,余震不断。突击队员们硬是驾驶着设备车辆,昼夜兼程,与济南铁军的部队、中央台新闻联播的第一批记者同步,把29台各类救援设备第一时间送到了震中汶川县城开展救援工作。试想,要是平时有计划的储备一些装备,或能就近事先建立网络,动员一些装备,我们的员工就没有必要历经生死考验,驾驶庞大的设备车辆去闯鬼门关啊?时间也会更及时!
主持人: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如果在全国各大中城市都储备足够的大型工程救援装备,需要多大的投入?
龙:我们需要的不是添置设备,而是倡导一种责任和义务。大型工程施工设备各地都有,它在灾害发生的时候,就是救援装备抗震救灾,义无反顾,中联重科是出于社会责任感,主动参与。但由于没有相应的制度规定说企业必须参与救援行动,灾害发生时,许多企业都有愿意救援的想法,但马上付诸于实施却动作不一。
事实上,在2008年初我国遭受特大冰灾时,作为重灾区的湖南,抗冰救灾因为装备匮乏,难度之大,为全国之首。当时湖南省重点企业——中联重科凭借自主研发生产的先进除雪装备,毅然中止可获丰厚利润的北方销售订单,第一时间为抗灾无偿提供装备,应对冰雪灾害:先后派出除雪机械与设备千余台次、历时十余天,全面投入到了抗冰救灾之中!
汶川地震发生后,我们包括政府很难调集到设备!比如,当我们的救援车队千里驰援赶往汶川时,我们就看到当地一个大型的设备交易市场停放了很多可以用来救援的工程机械设备!我们焦急的想到了“回租”当地已售的设备投入救援。
主持人:这么说,国家不需要在各地添置设备?
龙国键:不完全如此。为了抢时间,提高应急救援效率,应将政府储备与企业义务相结合。据我的调查,我们应急救援装备的储备严重不足。
以我国高速公路重大事故应急处置为例。科学的配备是每200公里高速公路,应该配备2台50—100T的汽车起重机。但是从我国高速公路管理现状来看,远远没有达到这个标准。所以,因交通事故引发长时间堵车的情况司空见惯,这恰好暴露出了相关设备的配备不足,导致事故未能及时高效处理。
在“时间就是生命”的应急救援工作中,起重机、挖掘机等各类工程机械在工作效率和救援效益上远远超过人工作业,具备人力所不可能达到的作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各类灾害、突发事件对城市的潜在威胁与日剧增,对应急救援技术与装备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迫切,因此建立健全救援装备体系、丰富应急手段和方法已是当务之急、大势所趋。
应急体系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也是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有力保障,我们国家的应急体系起步比较慢,但是起点比较高,在其他发达国家经验的借鉴下,近几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从全球来看,发达国家已基本完善了应急救援体系。与发达国家先进体系相比,我们国家应急体制的健全性和政府所花的力度并不亚于发达国家,由于我们的国情所定,导致我们对救援装备体系的投入相对较少,致使应急救援装备的匮乏与落后,成为了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关键差距。从救援装备来分析,发达国家其专业的救灾装备配置涉及到了所有的灾害救援,政府采购力度也比较稳定,从对工程救援装备的采购中就能发现我们国家的工程救援设备的配备率较低,比如,国外政府部门对起重机的采购每年都占到了一定的比例。
主持人:您认为工程机械应急网络应当如何搭建,国家在哪些方面应当予以支持!
龙:我认为这个工程机械应急体系应是一个以国家政府为基础、行业为辅助、单位和个体为预备的工程救援装备体系,政府必须充分发挥和行使核心控制与调整的作用,并建立“统分结合”的机制,平时充分发挥各设备的职能,确保其“守土有责”,战时形成资源统一配置、部门统一协调、力量统一指挥的快速应对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将救援装备的配备纳入各类应急预案中,从实际出发提出装备计划,要区分少量必须专门配套的与可以紧急动员的品种、数量。
2、调查应急保障半径范围内各驻区单位现在的装备状况,建立联络调用机制。在用设备的单位、个人及时报告设备的状况,保证紧急状况下能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用。
3、发展预备救援队伍,充实工程救援装备体系。
以工程起重机为例,起重机设备已经完全社会化了,销售群体80%以上是私人个体。对私人户主进行档案,集中设备信息,建立社会体系。
4、加强组织和培训,将已有设备的操作人员按类似基干民兵或预备役部队组织起来,结合民兵训练、消防训练等已有的各种培训机制,增加设备操作、救险训练,提高他们救险技能和自我防护的安全知识。
6、对纳入体系的单位给予适当财政补贴,用于人员培训。
主持人:有网友问,近年来,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在国际化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作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协会副会长,请龙委员介绍一下相关的情况?
龙国键: 好的!我以我所在的中联重科为事例谈一下这个问题。可能大家都知道,2008年,中联重科并购了全球混凝土机械排名第三的意大利CIFA,使中联重科一举成为全球混凝土机械的龙头。这个并购在改写世界工程机械格局的同时,也使中联重科迅速成长为一家国际化的大型企业。
在这里,我要谈的是中联重科的国际化发展战略,这个战略简单来说就是“裂变+聚变”的战略。它的核心内涵包括:专业化和国际化。一是产业主体裂变,就是培育专业化经营的基础单元,形成多级、开放的国际合作平台;二是国际化聚变,就是在自我增长的基础上,以兼并、收购、国际合作等多种形式,实现聚变式发展。
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中目前已经有一部分企业加快了国际化步伐,采用不同的发展战略参与到国际市场的竞争中。
主持人:从龙委员的介绍来看,中联重科的国际化步伐是非常有特点的,这其中你们最主要的经验是什么?
龙国键:从中联重科的实践来看,文化融合非常重要!中国企业国际化,要以文化为先导,文化先导不是文化侵略,不是文化占领,而是用文化建立一个共同体,形成理念的共识。中联重科兼并收购企业,在并购对象有价值的前提下,更看重团队的经营理念,“求大同存小异”,在双方“诚信、公平”等大的理念下,以海纳百川包容的心态,尊重并购方的文化。其实,只有这样,才能传承、弘扬与发展中联自己的文化,才能让外籍员工认同我们的文化,成为我们中联的员工。
只有认同文化了,才能统一目标,众志成城!所以,我们认为:只有用思想才能真正构筑未来!
主持人:有网友问,目前我们和CIFA的融合达到了一个怎样的状态?金融危机对中联重科的国际合作有何影响?
龙:金融危机对企业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但事物总是有正反两个方面,从另一个方面来看金融危机它加速了中联重科和cifa的融合,加快了协同效应的显现!我们知道,整合一个国外企业,一般需要3-5年时间融合,但这次金融危机,迫使我们需要“抱团取暖”!现在,CIFA就有尽早实现之前规划的技术共享、资源共享等方面的需求。我们现在做到了技术研发、生产、采购的协调运作。
最近,我们参加美国的一个展会,客户就明显感到并购cifa之后中联重科混凝土产品竞争力的提升,我们在产品设计、功能选择上更加适用于全球用户,而这样远不是国内竞争对手可比的!这就是CIFA在美国数十年市场和技术沉淀带来的优势。
这次,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先生到访了美国与巴西,进一步接触了花旗、摩根、高盛等国际知名投行,他们认为中联重科对CIFA的成功并购,明显增强了中国企业的国际品牌影响力,他们认为这是个非常经典的案例,因为CIFA为中联重科的国际化战略提供了实战机会,尤其这次金融危机之后,我们不再是新手,我们将有更多机会与条件去发展自己。
主持人:您认为中联重科在国际化的探索中有取得了哪些值得国内其他企业借鉴的成功经验?
龙:应该说有一些体会,其中之一是中国企业“国际化”不仅仅是走出去那么简单!很多人认为:中国企业国际化道路就是走出去,进入国际市场参与竞争。中联重科从自身的国际化道路的探索中得到启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不仅仅是走出去,去收购兼并,去占领市场,而应该要做到在全球市场中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从企业长远战略发展的需求来看,更多的应该是对全球资源的整合。比如最近我们就聘请了cifa董事长Maurizio Ferrari为中联重科副总裁并兼任中联CIFA混凝土机械管理公司总经理,Maurizio Ferrari先生是米兰人,曾任Castelmac SpA的首席执行官、Castelgarden董事长以及首席执行官,2006年始任CIFA董事长,他有着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期间,中联重科还引进的很多顶尖的国际化专业人才,并且,还将继续加大对全球化人才的引进力度。这些都是对全球人力资源的整合的事例。
实际上中联重科通过国际化进程目前在管理提升、全球市场开发、技术研发、生产制造等方面都显现了全球资源整合的效应,使得企业的视野更进一步开阔,企业发展能力得到全方位提升。
主持人:湖南最近提出要把长沙打造中国工程机械之都的目标。能否龙委员给我们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龙:最新数据显示,2008年,湖南工程机械行业40家规模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79.62亿元,主营收入484.64亿元,实现利税57.70亿元。2002年到2008年的6年间,总产值增长了近13倍,出口交货值增长77倍多,利税增长12倍多。发展态势令人振奋。
湖南生产工程机械如果从原浦沅建厂算起,已有40多年历史,但直到进入新世纪才真正步入发展的快车道。是什么因素导致湖南工程机械产业的高速成长?
我认为,技术创新是产业动力之源 。“十五”以来,湖南工程机械各大中型企业普遍加大了研发投入,2008年行业的R&D值(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已达到4%,少数企业甚至达到7%。行业内先后建起了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7个博士后工作站。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成为行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仅发端于科研院所的中联重科一家企业就先后取得了1300多项科研成果,这在全国来说,都是不多见的。
市场机制是产业活力之本 。目前湖南工程机械企业包含了国有控股企业、民营股份制企业、私营合伙企业等多种所有制的形式,大中型骨干企业普遍建立了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已经没有传统意义的纯国有企业。2008年,中联重科一口气收购了陕西新黄工、湖南车桥、华泰重工、信诚液压和世界混凝土机械前三强之一的意大利CIFA,从而成为世界最大的混凝土机械制造商。
政府引导是产业提速之策 。在湖南推进新型工业化战略中,省委省政府将工程机械列入重点扶持的优势产业之一,并专门出台了《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工程机械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政府部门通过产业政策和产业规划积极引导生产要素的积聚,支持相关企业资产重组,为龙头企业开辟低成本扩张的路径;同时加大地方财政的支持力度,加快工程机械产业集群的配套建设。
主持人:为了抗击金融危机,国务院在去年11月出台了4万亿元投资拉动增长的政策,2月4日,国务院审议通过了装备制造业的振兴规划。我们知道,龙委员也还担任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副会长,您对我国装备制造业振兴旺规划纲要的细则出台有何期待?
龙: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关联度高、吸纳就业能力强、技术资金密集,是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国家适时推出装备制造业的振兴规划,决策英明。
我个人认为,振兴规划的出台,比去年11月初国家推出的四万亿刺激经济计划,意义更为重大,更让人鼓舞。拉动政策、政府实物投入,都只是外部因素,而振兴规划则是未来行业发展的大方向,能解决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是把刺激计划的钱用在了刀刃上。
1、国家应抓量大面广的装备设备,比如20、30吨的挖掘机,因为这块国产品牌基本全军覆没,是洋品牌的天下,应大力扶持民族品牌;
2、应加大对基础零部件的扶持,需要政府相应机制以及资金支持!
3、“支持装备制造骨干企业进行联合重组,发展具有工程总承包、系统集成、国际贸易和融资能力的大型企业集团。”,这个规划方向令人鼓舞。中联重科十七年的发展,正是因为通过实施“裂变-聚变”战略,持续完成一系列围绕主业发展进行的重组、并购,从而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不断做大做强。2008年完成对混凝土机械行业世界知名品牌意大利CIFA的收购,成就了目前全球混凝土机械的龙头地位,国际化经营架构雏形初具。
主持人:非常感谢龙委员做客新华网,我们也祝中联重科,祝中国的工程机械能走得更好,实现持续发展,实现自己的梦想!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聊到这里,感谢网友们的积极参与,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