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大连建筑行业改革开放30年成就一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2-04  来源:中国混凝土网  作者:大连市建筑行业协会 王凤翔
核心提示:大连建筑行业改革开放30年成就一瞥 
  改革开放促发展 勇于奋进铸辉煌  
   
  改革开放30年来,大连市建筑行业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市的领导下,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内部改革,克服重重困难,勇于拼搏创新,全市建筑行业经营管理水平和施工能力不断提高,建筑队伍不断扩大,建筑企业领导班子逐步年轻化,科学创新不断进步,市场竞争能力不断增强,为大连市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作出了显著的贡献。 

  一、转变思想观念,适应市场机制。 

  改革开放之初,大连市建筑行业无论在思想准备、人才准备,还是管理方式准备都极其不足,还带着计划经济体制行政分配任务的烙印,背负着国有企业的历史负担,被动地投身到市场竞争的大潮中。但是,历史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改革开放是大势所趋。我们通过举办培训班、走出去、请进来、沉下去、反复动员,学习农村改革的经验,使建筑企业的当家人思想观念逐步转变,理清了思路、找到了出路,树立了市场经济观念、公平竞争观念、精品工程观念。很多建筑企业制订了企业发展的规划和战略、人才开发的战略、科技创新的战略、外埠施工的拓展战略。变市场竞争的压力为企业发展的动力,“找市场不找市长”已成为建筑企业家的名言。通过这种思想观念的转变,建筑企业真正走上了找市场、勇拼搏、自我奋进的发展道路。 

  二、深化内部改革,企业注入活力。 

  实践证明,深化改革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大连市建筑行业发展的唯一选择。30年前,大连市的建筑行业只有国营和集体十余家企业,施工任务是政府分配的,建筑工人都有一个铁饭碗。手捧铁饭碗、吃着大锅饭是很难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因此,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势在必行。改革之初,我们学习农村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经验,把“包”字引进建筑行业,在全国同行业中首创以创全优工程为目标的层层经济包干责任制,并率先实行了百元产值工资含量包干的管理办法,迈开改革第一步。受到了当时的建设部的高度重视,派调查组来大连总结经验。同时,还在大连举办了有25个省市自治区建设主管部门领导参加的学习班,在全国进行推广。 

  在此基础上,大连市建筑行业突破国家与企业统收统支核算体制,在实行利改税之前,调整了企业经营机制,把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经营单位向国家承包,利润上实行“包死基数,确保上交,超收多留,欠收自补”,一定数年不变,使企业成为责、权、利的经营主体,深化了企业内部改革,推行经理负责制、干部聘任制、优化劳动组合和项目法施工,改革了企业经营机制,增加了企业活力。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建筑企业逐步实行了产权制度改革,原有的国营建筑公司和大集体建筑企业,在国家、省、市政府的支持之下,改成了股份制企业,将原有离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使建筑企业放下了沉重的包袱,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农村集体性质建筑企业实行了股份制和民营化的彻底改造。现在,大连市建筑行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已经完成,以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起来的股份制企业、民营企业已遍布城乡,成为大连市建筑行业的主力军。另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变革了施工生产方式,学习消化“鲁布革”工程管理经验,实行项目法施工,找到了项目经理部的这种组织形式。如今,项目经理责任制作为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制度,已在建筑企业深深扎根,在施工管理的实践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实践充分证明,是改革给建筑企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是改革给建筑企业注入了无限的活力,是改革给建筑企业增强了市场的竞争能力,是改革巩固了建筑行业支柱产业的地位和作用。例如,金广建设集团,在1986年只是一个农村工程队,经过不断深化改革,不断发展壮大,现已成为一个年产值逾30亿元的国家特级建筑企业。2006年,金广集团还跨入国家建筑行业60强的行列。 

  三、建筑队伍不断扩大,施工能力逐年提高。 

  经过多次的脱胎换骨改革,现在,大连市建筑企业已发展到2117家,其中特级企业5家,一级企业66家,二级企业303家,三级企业1179家,从业人数45万人。2007年全市建筑行业产值608亿元,纳税27亿余元,财税贡献率占大连市12%左右。建筑行业产值占辽宁省1/3左右,在辽宁乃至东北各市之中名列第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经营领域不断地扩大,除了房屋建筑施工以外,还发展到装饰行业、商品混凝土行业、建设监理行业、机械租赁行业。目前,全市共有装饰行业400余家,从业人员3.5万余人;工程监理企业62家,其中甲级20家,乙级19家,丙级23家,从业人员近4000人;租赁行业近200家,从业人员近25000人。此外,拥有混凝土搅拌站企业73家,2007年实际年产量1100万立方,日产近40000立方,从业人员近5000人。现在,全行业的产业结构正向总承包企业做强做大、专业承包企业更精更专、劳务企业素质不断提高的方向迈进。科学合理的产业结构,满足和促进了建筑行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同时,不论是四五十层以上的高楼大厦,还是港口、桥梁、道路等工程项目,大连市建筑企业从经营管理能力、组织施工能力、技术能力、机械设备能力,完全可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从实际上看,大连市几百栋高楼大厦,70余公里的轻轨线路,黄海大道高速公路的建设,以及沈大高速的改造,还有30万吨码头建设等,都是大连市建筑企业用辛勤的汗水和聪明的才智建设而成的。以2005年为例,全市开工工程面积为2900万平方米,当年竣工1300万余平方米,人均劳动生产率13万元,自有机械装备净值31.8亿元,机械设备总工率160万千瓦。此充分说明,改革开放30年来,大连市建筑行业的施工能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四、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精品是品牌发展之道。 

  建筑行业是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转化为新的物质基础,形成社会生产力的特殊行业。建筑行业的产品具有坚固性、长久性、社会性的特点。改革开放30年来,通过我们不断的教育培训,使建筑企业不断增强质量观念,树立精品意识。“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诚信是企业的根本”,“质量第一、用户满意”等口号已经融入大连市建筑企业的文化。 目前,大连市建筑企业制定了一整套确保工程质量的规章制度,形成了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相当企业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使工程质量全面的提高。从建设部和中建协开展鲁班奖工程评比20年来,大连市共获得鲁班奖工程23项,占辽宁省获奖总数的一半左右。在中施协开展的国优工程评比中,大连市共获得7项国优工程。在辽宁省世纪杯工程的评比中,大连市建筑企业每年平均获得30项左右,占总数近三分之一。在大连市星海杯工程评比中,平均每年评出80项左右市优工程。由于建筑企业实行全面的质量管理,有一套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所以,大连市的建筑工程质量一直处于辽宁省乃至东北地区的领先水平。 

  在2007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召开了纪念鲁班奖工程评比20周年大会,对获得3项鲁班奖工程以上的建筑企业予以表彰。大连市受到表彰的有阿尔滨建设集团(5项)、建工集团(3项)、金广建设集团(3项)。在大连市,凡是获得鲁班奖工程的建筑企业,都受到建设单位的欢迎。例如,华禹建设集团是大连市近几年发展较快的大型一级建筑企业,2002、2004年分别获得2项鲁班奖工程。2006年他们在四川都江堰市承揽了四川信息学院2栋教学楼工程,由于注重质量,严格按照规范施工,获得了成都市各界的好评。5.12大地震后,华禹建设集团施工的教学楼经历8级大地震的考验,可以说是岿然不动。此事引起成都市的强烈反响,他们一再邀请华禹建设集团到成都市去承建其他工程。 

  五、安全生产制度化,监督管理信息化。 

  建筑行业是事故多发的行业之一,几年来,大连市建筑行业坚持“以人为本、创新机制、科学监管”,做到安全生产制度化,监督管理信息化,取得较好的效果。2006年建筑施工每百亿元产值,控制在2.2人,低于辽宁省3.4的控制指标,在全省安全检查中,大连市以1574.7分的成绩位居全省第一。在安全生产管理中,我们制定并推行了起重机械设备登记管理制度、安全产品登记管理制度、项目经理不良行为扣分登记制度、施工现场“安全黄牌”警告制度、“三类人员”安全考核制度、安全生产预先告知制度、安全生产风险评价管理制度、深基坑安全评价验收制度、事故责任行政追究制度、建筑施工企业年度安全生产考核制度等10项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了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行为。为严格规范大连市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加强建筑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市建委下发了《大连市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监督管理考核办法》和《大连市建筑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经理人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监督管理考核办法》。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405家建筑施工企业办理了《安全生产许可证》、35217人获得省建设厅《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其中:主要负责人4320人,项目经理人12686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18211人。同时,还加强起重机械设备安装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审查和物料提升机的登记管理工作。目前全市已有27家起重机械设备安装企业通过了安全生产条件审查,共登记备案起重机械设备4060台。2007年1月,大连市建委颁发了《关于推广使用建筑安全监督管理信息系统的通知》,目前全市已有近900家建筑施工企业应用了该系统。目前,省建设厅以《大连市建筑安全监督管理信息系统》为样本,开发全省信息系统,在全省推广使用。为提高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我们还组织安全技术人员按照建设部的有关规定和标准,编写了《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实施指南》和《建筑施工现场安全档案指导》两本工具书,针对建筑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和高空作业技术要求,制作了《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和《预防高处坠落事故安全防范措施》两部VCD片,发放给施工企业,用于指导现场安全生产工作。 

  六、应用科技成果,开发人力资源。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普及和强化建设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对提高建筑行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大连市已有4项工程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评选为科技示范项目。建筑企业还广泛地开展技术攻关活动,针对工程的施工难点,组织科技人员成立QC小组104个,写出论文百余篇,其中51个QC小组获得中建协评选的优秀QC小组,51篇论文在中建协组织的会议上予以发表,对提高工程质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为了适应新的特级建筑企业必须成立技术中心的要求,我们组织特级企业到青岛、上海考察学习,组织专家编写了大连市建筑企业技术中心的行业标准,对推动大连市建筑企业成立技术中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根据这个标准,大连市政府已经批准了三川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技术中心。与此同时,建筑企业还广泛地应用信息技术,建立网站,加强信息的收集、应用、交流。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越来越显示出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巨大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改革开放以来,大连市建筑人才队伍有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一是企业领导班子逐渐年轻化,给企业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比如,金广、阿尔滨、九洲、华禹等都是由三十多岁的年轻人主持工作。他们年纪轻、学历高、有知识、懂管理,朝气蓬勃、脚踏实地,给企业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二是人才数量有所增加。建筑企业重视招收大专毕业生,并采取一帮一,结对子的方式放在一线进行培养,使之尽快成才。目前,大连市建筑专业技术人才已占行业职工总数的7.2%。据我们对15家企业(其中特级企业3家,一级企业12家)的抽样调查,到去年年底,在册职工总数为39148人。其中,各类管理与专业技术人员为5892人,占总数15%,比2006年增加了3个百分点。具有国家执业资格的各类注册师576人,比2006年增加了20%。具有高级技术职称368人,中级技术职称1430人,初级职称2350人。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1514人,大专学历1831人,合计起来占总数8.5%。人才数量的增加,为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三是人才培养工作成效明显。通过培训,大连市有高级职业经理人319人,建造师3900人,项目经理12000多人。另外,全行业持有技工证书者24000人,通过对建筑行业20多个岗位培训,持证上岗率达80%以上。 

  七、克服陈旧观念,开辟外埠市场。 

  目前大连市有几十家建筑企业在全国30多个城市施工,年产值平均70亿元左右。大连金广集团在沈阳等外埠施工产值达15亿元,占企业产值近一半。有的企业还走出国门,在境外承揽工程,产值已达7亿美元左右。这些企业与国际承包商同台竞技,他们注重信誉、确保质量,赢得了好评。 

  八、关心关爱农民工,培育新型生力军。 

  关心关爱农民工,培育他们成为建筑行业一支新型的生力军,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大连市现有农民工38万人,其中,来自大连市农村13万人。建筑企业对农民工一视同仁,实行人性化的管理,加强对他们的培养教育。全市对农民工岗位培训4万多人,使他们学会技术、懂得操作,大连的不少高楼大厦是靠农民工的双手擎起来的,相当一批农民工已成为行业技术能手。2006年,我们举行了建筑行业职工技术能手大赛,100多家企业参加了预赛和决赛。有2人获得了“五一劳动奖章”、“技术状元”,11人获二等奖,23人获三等奖。我们本着“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主导思想,始终不渝关心关爱农民工生活,成立了农民工援助分会,围绕着“三送”、“四助”(即“送温暖”、“送健康”、“送文化”和“农民工工伤大病援助”、“子女就学援助”、“就业培训援助”、“法律维权援助”)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在建筑企业中建立了30家企业农民工联络站;建立了1个全市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总站和10个法律援助分站,110余名援助律师为农民工维护合法权益提供法律咨询;救助了28名工伤大病农民工,为8000名农民工开展了身体健康检查,为农民工送电影近60场,举办《放歌新市民》主题文艺演出7场,举办了三届“新市民杯”农民工篮球赛,编辑印制了30000本《大连市建筑施工人员安全常识读本》、30000本《关爱农民工健康知识手册》、10万册《大连市建筑行业农民工权益指导手册》、45000副建筑安全漫画扑克,免费发放到农民工手中。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大连市建委联系专机,免费送部分四川籍农民工回乡。 

  回顾过去,成绩辉煌,展望未来,任重道远。我们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记温家宝总理对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指示,站在时代的高度,站在新的起点上,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勇于创新,不断促进建筑行业又好又快的发展,为把大连市建筑行业做强做大而努力奋斗!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企业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