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部地区主要包括青海、西藏、新疆等12个省市自治区,面积685万平方公里,西部地区土地辽阔,人口较少,资源相当丰富,但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因素,发展较为落后,经济欠发达。
自2000年党中央做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英明决策后,大开发的春风唤醒了沉睡的西部地区,很快掀起一股深入各个领域的发展大潮,水电、石油、天然气、矿产等优势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冶金、建材、医药、农畜等特色产品层出不穷,城市和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对内对外经济贸易像雨后春笋般发展,特别是称为“天路”的青藏铁路建成运营,为西部地区插上了经济腾飞的翅膀。
西部大开发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难度最大的开发战略。经过近8年的发展,西部地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些成就是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支持和各省市区人民群众努力奋斗的结果,同时也有被称为“高原国门卫士”的青海质检人谱写的一曲曲英雄篇章。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面积72万平方公里,共551.6万人口,全省98%的人口居住在省内2%的土地上,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是一个面积大省、人口小省、资源富省、经济穷省。青藏铁路是进入新世纪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青海省的格尔木市就是青藏铁路的起点。由于青藏铁路地处雪山高海拔地区和技术原因,行走青藏铁路的火车只能依靠进口的车头(内燃机车)。
青藏铁路是国家重点工程,党和国家领导非常重视对相关进口设备的质量安全,在2006年9月2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青藏铁路进口成套设备检验监管情况专报上批示:“要重视青藏铁路进口设备的质量安全问题。”
为了落实好温总理的批示精神,全面做好对进口成套设备的检验工作,确保经济大动脉的安全畅通,青海检验检疫局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将质量把关工作列为头等大事,成立以主管局领导担任组长的“青藏铁路进口设备检验工作组”,多次召开“青藏铁路进口设备检验监管工作协调会”进行研究,出台“支援青藏铁路建设的三项服务措施”,提前购置必要的仪器装备,培训监测人员,与青藏铁路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一起研究制定了“青藏铁路公司进口设备检验监管工作方案”,共同组成专业技术强、业务经验丰富的检验检疫阵容,聘请技术专家,研究技术重点,制定检验方案、检验程序,明确职责。从青藏铁路工程建设的特殊要求出发,主动搭建起了政策宣传、业务咨询、方便报检“三位一体”的服务平台,现场办公,解决问题。将每批进口成套设备的检验监管情况都形成专报及时上报国家质检总局。
为保证进口内燃机车的技术指标符合合同要求,2006年9月2日、3日,青海局派员参加了铁道部铁科院组织的对进口内燃机车进行的夏季试验,在人类生存的“禁区”———唐古拉无人值守车站连续工作了19个小时。唐古拉雪山巍峨,气象万千,时而阴云密布、冰雹突袭,时而雨雪交加、阳光灿烂。高原反应,加之气候无常,试验人员实在坚持不了就得吸几口氧气后再工作。“世界铁路最高点5072m”纪念碑距唐古拉无人值守车站不到1公里,为了一组数据,检验人员徒步行走来回就花去1.5小时,平均每分钟只行走8米的路程。
2006年4月1日,青海局检验人员乘坐从美国进口的特编NJ2-0003机车到海拔5000m“世界第一高隧”的风火山隧道口检验机车功率、尾气排放和通讯导航、站台设备等信息控制系统是否适应高原环境要求。当日23时,试验开始。在大气压力和氧分压低于人类的“生命禁区”里,该局检验人员团结协作,克服困难,面临多项世界性难题的挑战,顽强拼搏,在终年积雪、零下30℃的黑夜里,他们带着氧气罩,忍受着“生命禁区”难以忍受的生命透支,一干就是10来个小时,以奇迹般的毅力完成了检验任务,而且还攻克了多个技术难题。
从2005年4月至2007年3月,青海局克服重重困难,先后派出48人次赴青藏线格拉段进行现场检验,共对青藏铁路公司进口的252批次、2.4万台件,货值2.64亿美元的成套设备进行检验,其中对外出具索赔证书182份,成功索赔金额380万美元,为青藏铁路公司挽回了不小的经济损失。青藏铁路公司机务部部长何存立当时感慨地说,“我对青海检验检疫局高效率高质量的工作很满意”。
自2006年7月1日通车试运营以来,青海局先后派出人员百余次对营运中进口内燃机的运作和自动信号控制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不定期、不同地点检测的后续监管,确保了青藏铁路的运营安全畅通,有力地推动了西部社会经济的大步发展。
青海局在“世界屋脊”无任何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首次顺利完成世界最高海拔地区铁路大型进口成套设备的检验检疫任务,向祖国递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充分体现了“国门卫士”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质检事业的高尚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