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建材工业协会按照省经委的部署要求,围绕确定的“推进甘肃建材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主题,深入调研,分析情况,研究对策,认真思考了甘肃建材工业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用以在甘肃建材工业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过程中起到借鉴作用。
一、甘肃建材工业
30年发展状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改革开放以来,甘肃建材工业取得快速增长和持久发展。八十年代兴建、扩建了一批建材项目,水泥、平板玻璃和墙体材料等主要建材产品产量不断增加,解决了长期供不应求的主要矛盾;九十年代将增量性发展转移到以质的提高为重点的发展轨道,行业管理的主要手段转向用政策法规去引导市场和企业发展,开辟了发展与淘汰相结合的新模式;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国家政策法规为导向,以建筑业需求为主要市场,努力调整我省建材工业产业结构,将建材工业的发展与治理环境污染、资源综合利用和节能减排相结合,积极推进技术进步,大力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甘肃建材工业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建材工业整体步入较好发展态势:
(一)骨干企业发展迅速,水泥工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我省通过技术改造,淘汰落后工艺,发展新型干法水泥,提高了行业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档次。2000年,甘肃省新型干法水泥年生产能力58万吨,还不到当时全省水泥生产能力的5%。截至2007年底,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能力达到710万吨,占到全省水泥熟料生产能力的40%。甘肃祁连山水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改造、新建和收购重组,形成了永登、天水、平凉、红古四大生产基地,生产能力由2000年的120万吨增加到680万吨,并进入国家重点支持结构调整的12户全国性大型水泥企业名单和甘肃省工业百强企业。兰州蓝天浮法玻璃股份有限公司“九机窑”改浮法,形成浮法玻璃生产能力570万重量箱,并拥有钢化玻璃、中空玻璃、制镜生产线各一条,年销售收入3.6亿元,进入甘肃省工业百强企业。兰州宏建建材集团有限公司以“科技强企,质量兴企,项目立企,环境塑企”为发展战略和服务理念,做大做强混凝土建材制品主业,现已发展成为我省最大的建材制品生产企业。酒钢宏达建材有限责任公司、金昌水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甘肃寿鹿山水泥有限公司、甘肃省饮马实业集团公司等一批建材骨干企业稳健成长,效益良好。
(二)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工作成效明显。19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在各地建成投产,厂区建设美观,废气排放达标,水泥行业的形象得到改善。同时建材企业的节能、利废和环保意识普遍增强。建材工业成为发展循环经济、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量最多的行业。水泥和墙体材料企业每年大约消纳矿渣、钢渣、煤矸石、粉煤灰、垃圾等工业固体废料500万吨。2005年,兰州平板玻璃厂先后对两条生产线实施“油改气”,基本实现SO2零排放,NOx大幅减少,为兰州市“蓝天工程”作出了重要贡献。永登祁连山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建成投产,大大降低了水泥生产能耗,减少了对环境的热污染及温室气体和粉尘排放量,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效果明显。平凉祁连山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也正在实施中。
(三)企业改革继续深化。一批国有建材企业完成了产权多元化改革,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在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持续发展的同时,民营经济、股份制等其他经济类型得到快速成长,甘肃省建材工业初步形成多种经济类型共同发展的格局。
二、甘肃建材工业存在的问题
30年改革开放甘肃省建材工业得到迅速发展,但总体上还是增量和粗放型发展模式,自身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建材工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整体实力不强,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形势依然严峻,工业经济管理体制存在缺陷,地方保护主义严重,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缓慢。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产品结构、组织结构、技术结构上。
1、产品结构不合理。在70多种建材产品中,仅生产水泥和砖瓦的企业数占全省建材企业数的51%,工业增加值占66%,反映出我省建材工业仍以水泥和砖瓦产品为主;非金属矿采选业工业增加值比重占14%,而其加工产品工业增加值比重仅占1.5%,我省的优势资源石棉、石膏大多是以原矿形式出售,没有发挥出资源优势;建筑卫生陶瓷、新型建材仍是行业的薄弱环节;水泥产品中以32.5为主,高标号水泥比重太低,优质水泥、特种水泥少;平板玻璃大多是作为初级产品出售,没能在深加工上创造更多的价值。其它产品中也是以低档次或普通档次为主,高附加值、高档次的产品很少。
2、组织结构不合理。大中型企业占行业企业数的1.4%,工业增加值占34%,利税占50%,从业人员占23%,全员劳动生产率比小型企业高出6300元/人。16家大中型企业中水泥企业占12家,平均水泥生产能力92万吨,其余102户小型水泥企业平均生产能力只有7.8万吨。大中型企业的经济效益明显高于小型企业,这种大中型企业过少而又集中于水泥行业的组织结构,反映出我省产业集中度低,布局过于分散,企业规模偏小,造成行业准入门槛低,自律维权意识薄弱,恶性竞争、压价倾销现象时有发生,劳动生产率和行业经济效益低下。
3、技术结构不合理。我省建材职工队伍庞大而整体素质不高,除水泥、平板玻璃和个别企业外,其它行业技术力量非常薄弱。在技术装备上,企业设备老化严重,工艺技术和设备水平普遍较低,先进技术仅限于个别企业和少数产品,大部分企业仍以简陋的设施和落后的工艺从事低档次产品的粗放生产。这种技术有机构成严重偏低,靠劳动密集型的粗放型生产,只能是劳动生产率低,企业利润空间偏小,市场煤电油运稍有涨价企业就难以消化涨价带来的成本增加,使得行业缺乏抵御风险和市场竞争的能力。
(二)行业整体实力不强。建材工业在甘肃工业中所占比重较低,整体实力不强,市场话语权不多,处于社会产业链条中效益分配的低端,发展后劲不足,由此而更加制约了自身成长壮大的能力。
(三)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形势依然严峻。单位产品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继续下降,但降低幅度减缓,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建材工业是个耗能行业,加强管理能够实现的节能降耗是有限度的。对建材工业若不进行先进技术改造,用先进生产工艺替代落后生产能力,不进行大的结构调整,靠现有的工业结构和生产技术,完成“十一五”后几年节能降耗指标任务一年更比一年困难,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就难以根本改变。
(四)管理体制存在缺陷。管理部门权威性不强,缺乏有效平衡经济结构,合理配置资源的调控能力和机制。依然存在着执法不严,政企不分,办事效率不高,管理部门互相牵制,地方保护主义严重,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困难等问题。
三、甘肃建材工业发展意见和建议
未来甘肃建材工业的发展面临更大的机遇和挑战,一定要更加坚定地继续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宏观调控,按照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鼓励发展先进生产力,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努力调整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实现建材工业“做大做强”的转变。在发展节能建材、建立循环经济的基础上,加快建筑材料升级换代,实现资源能源的节约。
(一)加快调整和优化建材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建材产业结构是我省建材工业发展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建材工业可持续发展都得依靠调整结构来实现。所以要加快调整和优化建材产业结构,推进技术进步和创新,加速提高技术有机构成,形成具有我省特色合理匹配的产业结构。
1、优化产品结构。建材产品结构要适应建筑业的发展和人民消费结构变化以及市场竞争的需要,实现由一般产品向高质量产品,低档产品向中高档产品,单一产品向配套产品,建筑结构材料为主向建筑结构材料、建筑功能材料和非建筑用材料并重和制品化的方向转化,使产品结构适应需求变化。出省产品以制成品和深加工产品为主。水泥要向优质水泥和特种水泥发展,努力提高新型干法窑水泥比重;玻璃工业向深加工方向发展,加工率争取达到20%左右;墙体材料要大力发展和推广新型墙材,所占比重争取接近50%;非金属矿向制品化发展,努力提高非矿制品、无机非金属材料及新型建材产品的比重。
2、整合企业组织结构。我省建材工业要从根本上扭转中小企业生产为主的局面,用当代先进技术建设起产业主体,建立大集团、大公司,实现生产经营的规模化,集约化。形成以大中型企业为主,小型企业为辅,部分中小企业实行专业化生产的企业组织结构。抓住西部大发展的极好时机,争取多方投资和外省企业来我省发展,使我省生产集中程度有较大提高。水泥、陶瓷、石棉、石膏、石材、新型墙材、建材制品、无机非金属材料、玻璃等行业都应逐步建立综合实力强,技术先进,对行业发展起导向作用的大公司、大集团。
3、树立靠科学技术发展建材的思想。着力引进和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开发我省建材工业新的产业。用先进技术改造和替代全行业落后生产,形成具有我省特色,先进技术为主导,实用技术为补充,多层次并存的技术结构。
(二)以水泥、墙体材料产业为发展重点。
1、水泥产业以大力发展新型干法水泥和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同时推进。“十一五”期间规划建设6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同时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400万吨。引导有条件的水泥机立窑企业转产为粉磨站、洁净型煤生产企业,使新型干法水泥比重在2010年提高到65%以上。目前,国家级大型建材集团对甘肃省及周边地方的整合重组态势十分明显,水泥行业整合重组的浪潮已经强势进入我省,我们应当因势利导,重视合理规划布局,加快推动甘肃省水泥行业的整合重组。同时,积极推广高效节能的粉体工程技术,采用先进的破碎、粉磨、输送装备;优化工厂内物流设计,降低系统运行电耗;新建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都要带余热发电,已建的2000吨级以上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都要改造建设纯低温余热发电装置。
2、墙体材料产业加快发展节能型材料。鉴于西北寒冷气候,应以发展保温墙体材料为突破口,开发生产一步实现第三步节能目标的保温性能优良的墙体材料。加快发展节能型墙体材料,力争到2010年,实心粘土砖年产量控制在30亿块标砖以下,新型墙体材料产量占50%以上,以及企业规模化水平和行业集中度明显提高。加大墙体材料革新工作力度。烧结材料应减少外燃煤,提高煤矸石、炉底渣、烟道灰、粉煤灰等掺量。积极推广节能利废、满足建筑节能要求的烧结空心制品、粉煤灰蒸压加气混凝土等新型墙体材料产品,逐步禁止生产和使用实心粘土砖。
(三)推进循环经济。
1、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和完善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以节能、降耗、减排和废弃物综合利用为重点,进行攻关突破。
2、大力发展节能型建材产品,促进节能建筑的发展。当前应重点发展保温隔热墙体屋面材料、节能型门窗、用于既有建筑物节能改造的材料和部品、以及太阳能利用的配套材料及部品光伏玻璃等。
3、做好试点示范工作,推广先进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省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做好建材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试点示范工作。祁连山水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金昌水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酒钢宏达建材有限责任公司积极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先进模式,为水泥产业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提供示范和借鉴。各市州应根据各自特点,积极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途径和方式,培育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建材企业和园区。
4、全面推进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在矿产资源开采及产品生产的整个过程全面推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余热、废气及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充分发挥建材工业在利用和处置工业废弃物方面的优势,推进建材工业向生态环保型产业发展。大力提高矿山资源的回采率和尾矿回收利用率,全面实施清洁生产,进一步加大对固体废弃物的利用力度,提高综合利用水平。
总体来讲,甘肃建材工业正处在战略重组,结构调整,技术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只要我们全面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逐步进行调整升级、创新改造,节约资源能源,甘肃建材工业一定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