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企业情况 » 正文

徐工集团引资改制谜团系列(之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5-08-10  来源:慧聪网  作者:慧聪网
核心提示:徐工集团引资改制谜团系列(之二)

    凯雷大热倒灶

   
去年6月,徐工科技公告称,拟出让第一大股东徐工机械部分产权。卡特彼勒当时已积极竞标。处在同一起跑线的还有华平投资、美国国际投资集团、摩根大通亚洲投资基金、凯雷亚洲投资公司、花旗亚太企业投资管理公司等5家。这5家是清一色私人投资公司,与卡特彼勒的战略投资者身份对比强烈。

   
卡特彼勒的目标是:2010年在中国市场做到20亿美元销售额。这几乎是其眼下在华业绩5倍。参股徐工正是卡特彼勒下的最大赌注。

   
早在1994年,徐工集团就与卡特彼勒合资成立一家公司,投资总额8200万美元,双方各占股份16%和84%。该公司生产和销售卡特彼勒300系列液压挖掘机及其他相关工程机械。2004年销售收入25.46亿元,是卡特彼勒在华企业的龙头。后来,双方在推土机领域展开合作,另成立一家合资公司。

   
2004年,徐工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70亿元,劲增逾10%,再令业界瞩目。然而,徐工冷暖自知。“企业大而全,利润率一般,产品规格中等偏下。”一位资深人士尖锐指出。

   
“卡特彼勒正是看中了徐工完善的配套体系和经营渠道,经过整合,业绩有较大提升空间。而徐工集团目前处于困难阶段,定价能力受到局限。”高新宇分析道。
 竞标初始时,凯雷和卡特彼勒两家同时被市场看好。不过徐工管理层似乎更青睐凯雷。

   
这家号称“总统班底”的全球最大私人投资集团旗下掌管近300亿美元资产,却从不直接参与被收购公司的运作。凯雷中国区并购部门负责人罗一表示:“我们希望帮助徐工扩大规模,赚取回报,而非推广自己的品牌。因此,我们的收购对于徐工不会有任何副作用。我们还可以介绍在全球超过300家控股跨国企业,协同合作。”

   
而卡特比勒作为工程机械巨头,入主后难免波及徐工原管理层,同时徐工品牌也有可能被取代。据了解,正是徐工和卡特彼勒在品牌、人员安置、产品分工方面出现分歧,导致谈判一度搁浅。

   
去年底,有消息称,凯雷将引入杠杆收购方式,以2-3亿美元购买徐工机械60%-80%的股权,并预计在今年年中完成。

   
消息一出,业界哗然。徐工科技即刻澄清。之后的半年间,改制似乎停滞了。尽管如此,不少分析仍然认定凯雷。“协议也签了,谈判也进行到深入阶段,市场的预期也很强,这个结果实在令人费解。也许是大股东徐工集团以及徐州市政府层面的意思。”

   
事实上,早在去年传出凯雷杠杆收购消息时,就有人对收购的风险表示担忧。在杠杆收购中,收购方利用被收购企业的资产和未来盈利能力作抵押,以实现以小博大的高收益,但被收购方却要承担可能出现的股东不稳定的风险,因为可能出现收购方在融资后实现不了承诺而被强行司法处理的情况。

   
中国相关制度明确规定,国企改制过程中,收购方不能用被收购企业自身的股权或资产去抵押融资,同时,银行也不会给此类收购行为发放贷款。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企业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