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联重科并购之路从英国保路捷(中国工程机械首次的海外收购)、湖南机床厂到浦沅集团,又到近期的陕西新黄工、湖南汽车车桥厂、华泰重工,乃至意大利CIFA。一路走来,风光无限,各大媒体竞相报道,业内人士热切关注。是自身发展的需要,还是民族品牌的一鸣惊人,抑或是市场竞争环境的使然?也许种种因素都掺杂其中,正如中联重科掌舵人詹纯新所说:“并购是中联的翅膀”,借助并购,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这头雄狮注定不是平庸之辈。
完善产业链 实现产品多元化
中联重科近年来已经通过收购兼并手段开始了多元化扩张之路,将主营业务从刚上市时个经单纯的混凝土机械拓展到目前的起重机械、环卫机械、路面机械、土方机械(推土机、挖掘机和履带式装载机)等多个领域,成为目前国内产品链最为丰富的工程机械制造企业之一。而此次收购湖南汽车车桥厂又增加了专用车的配套产品线,据了解,湖南汽车车桥厂现为东风汽车集团合资成员厂,未来,该公司还将成为中联重科工程机械专用车桥的制造基地。
优势资源共享 提升自身产能
以CIFA为例,这家成立于1928年的家族企业,主要从事设计、生产并销售预拌混凝土的搅拌、运输和输送设备,包括混凝土搅拌站、运输车和混凝土泵等。2007年,中联重科的混凝土泵收入约40亿元,CIFA约30亿元,二者相加收入甚是客观。中联重科去年营业收入突破百亿,现已成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产品目录最为完备”的公司,其中环卫机械行业第一,混凝土和起重机行业双双第二。
一位业内人士介绍,意大利CIFA拥有行业领先的技术优势,2007年利润近两亿元,产品主要销售市场为欧洲。目前,行业龙头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的产品性能已与国外竞争对手在很大程度上相当,而其价格却比国外品牌低15%~20%,二者合计占有中国混凝土机械市场约80%的份额。以CIFA的技术工艺优势及品牌的相对高端,结合中联重科的低成本大产能,强强联合,应能为中联带来更大市场和更高利润。由此,一旦兼并,CIFA的利润率将会高于原有水平。
同时,通过CIFA的收购,中联产品可以利用该意大利知名企业现有的渠道和品牌,进入并扩大中联重科在欧美市场的份额,使中国制造在世界工程机械领域影响大力提升;与此同时,通过整合该企业的生产设施和中联的生产能力,可望迅速提升产能,使欧洲制造与中国制造通过优势资源共享,带动世界工程机械行业核心竞争力的全面升级。
其他被收归旗下的公司也一样,都具有或多或少的自身优势,中联中科将有望在技术、规模、市场、管理等多方面受益,加上充分发挥自身具备的优良的企业整合能力,相信能达到良好的整合效果。
走出去,民族品牌抢占全球市场份额
“我们想做国际化企业,一定要去国外并购,虽然我们现在还操作得不一定很好,但一定要走这条路。我相信2009年、2010年肯定可以走出一条路子,我经常在思考。”中联重科掌门人詹纯新在接受有关媒体记者专访时回应了外界的猜想。走出去,是中国工程机械企业长久以来一直思考的问题。早在2004年开始,中国企业从国内市场的饱和中抬起头来,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发展的机会。中联也不例外,单一产品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张的空间已经很小,未来中联要实现高速发展必然面临的选择是产品多元化扩张,这样才能保持其持续的发展空间,并且走出国门参与到国际市场中进行竞争,才是必然之路。其合纵连横的攻略,不仅在国内“觅食”,还把目光转移到国外,欲将拿下CIFA,将“中国制造”标的在世界工程的心脏——欧洲。
以并购为杠杆,中联提出了五年内海外市场必须占到销售总额40%的目标。中联重科将一举超过三一重工成为中国混凝土机械的龙头老大,并直逼德国普茨迈斯特“世界第一”的宝座。据新华网报道,中联近几年来取得的创新性成就,使世界制造在混凝土机械领域的中国市场份额由95%锐减至5%,其发展势头锐不可当。
据悉,中联并购的步伐还没有停下来,经人们预测:下一个目标是南方路机?还是美国波音?还是……谁也无法预料,资源整合,“大鱼吃小鱼”的市场法则在经济社会的今天时刻都在上演。而作为国人,我们关注的是民族品牌的兴衰。
结束语
并购,也许像詹纯新所说的那样只是一种实现市场目标的一个方式而已,但在现实意义上,中联的这一举动却意味着行业骄子的魄力与胆识,意味着中国民族品牌也可以与世界知名品牌同台竞技。新的起点开始了,中联的并购之路还在延伸,我们祝愿中国的所有品牌会在波澜壮阔的世界领域内扬帆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