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中国的CPI如刘翔的速度般迅速上涨,而混凝土作为建筑行业的下游,在这股涨价“寒流”中首当其冲。
2007年,尤其是11月以后,中国的水泥价格总体呈现快速的上涨态势。和07年初比较,全年水泥价格上涨较快地省份有天津上涨了72元/吨、上海上涨了68元/吨、江西上涨了95元/吨、重庆和广东上涨了85元/吨、广西上涨了90元/吨、贵州上涨了120元/吨,即使是06年全国水泥行业比较低迷的浙江,07年水泥价格上涨了53元/吨,达到279元/吨。
一般而言,水泥占到混凝土材料成本的二分之一,面对如此快速的价格上涨,混凝土企业叫苦不迭,因为缺乏谈判权,只能自身消化涨价带来的成本增加。
要承受涨价之痛的还有外加剂行业,工业萘和MPEG(聚乙二醇单甲醚,合成聚羧酸外加剂的主要原料)的提价大幅压缩了萘系和聚羧酸系生产厂的利润空间,甚至是无利可图。最为突出的一个例子是,由于去年岁末MPEG大幅上涨30%,哈大客运专线中标的外加剂供应商没有一家敢与施工单位签订供货合同。
面对涨价,混凝土企业已经习惯于默默地去承受,很少有企业去认真研究上游市场,并做好应对措施,更不会也很难会与强势的下游方来进行价格谈判。要提高自己的博弈能力,混凝土行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