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水泥产量已达12.4亿吨,其中新型干法水泥6.24亿吨,全国还有近一半落后水泥需要淘汰”,为实现“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日前国家发改委为此发出专项通知称,要求各省做好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的有关工作,发改委将和各省签订责任书。
时隔不久,各省淘汰落后水泥产能已经有了新的动向和反映。
日前有消息称,浙江省正在加速淘汰落后的高耗能生产能力。据统计,该省2006年全年共淘汰水泥生产机立窑68座,并大力发展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全省累计有29条新型水泥窑完成余热发电改造,发电规模达19.8万千瓦,年可发电12亿千瓦时,可节能约40万吨标准煤。
今年,贵州省也将实行严厉的节能问责制。2007年第一批将淘汰121家水泥、钢铁、焦化、铁合金、电石等高耗能企业中的落后生产能力,力争今年该省单位GDP能耗下降4.95%。
于是,一股淘汰水泥行业落后产能的热潮正在全国范围内兴起。
《通知》诱发淘汰热潮
事实上,国家针对淘汰水泥行业落后产能的行动并不是从现在开始的。
据了解,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九五”期间,建材行业就明确提出了要加强结构调整,支持发展新型干法水泥,限制和淘汰立窑的方针。在以后的几年里,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发布多个法规文件,旨在淘汰落后生产力。其中,水泥立窑和其它落后工艺始终被列为限制和淘汰的工艺(或设备)。但在当时“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情况下,取代水泥落后生产工艺的工作举步维艰。
进入新世纪,我国水泥工业的技术进步为淘汰落后工艺扫除了技术屏障。新型干法水泥产能迅速增长,立窑产能的新增也受到了遏止。但是由于种种的原因,多年投入生产的立窑多数还在继续运转,落后生产能力的退出不尽人意。
行业人士分析,当时全国淘汰水泥行业落后产能步履艰难,并不是因为国家没有痛下决心,也不是因为政策的力度不够,而是市场在其中起了重大的作用。我国水泥工业发展起步较晚,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下,水泥立窑和其它落后工艺在市场中还拥有巨大的生存空间。
随着我国水泥产业的不断发展和水泥工艺的不断进步,行业内深切地感觉到水泥落后生产力退出滞后,对水泥行业经济发展和生产力进步所产生的影响。水泥立窑和其它落后工艺已经造成了水泥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以及国内水泥市场供需的不平衡。
日前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做好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有关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全国还有近一半落后水泥需要淘汰。经过这两年结构调整,湿法窑、中空窑、一部分落后小立窑相继被淘汰。照规划要求“十一五”期间淘汰落后产能2.5亿吨目标,每年需淘汰落后水泥5000万吨。
行业人士认为,这则《通知》的产生,成为了全国范围内兴起淘汰水泥行业落后产能热潮的直接诱因。
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有关负责人指出,要实现2010年新型干法水泥的比重达到70%以上的目标,必须在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的同时,加大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工作力度。只有这样,国内水泥市场才可以保持供需基本平衡。
东南地区:软引导方针
据了解,近年来,东南地区水泥行业发展较快,相对水泥产业结构发展也比较合理,因此东南各省份需要淘汰的落后产能相对较少。
因此,行业人士认为,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制订一些政策措施,来引导水泥企业发展新型干法水泥工艺,扩大水泥企业整体实力和新工艺所占的比重,对落后水泥产能企业加大政策压力,可能会成为东南地区各省份淘汰水泥行业落后产能的主要手段。
日前,福建省经贸委传出消息,福建省将利用差别电价等多种手段,加大对落后水泥产能的淘汰力度,以实现2010年全省新型干法水泥产量达2500万吨、占全省水泥总产量七成的目标。其中2007、2008两年要淘汰、转型1164万吨。与此同时,4年内全省新增水泥生产能力1800万吨以上,重点鼓励发展日产4000吨及以上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不再新建、扩建日产2500吨以下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
在水泥生产能耗方面,至2010年,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热耗降到110公斤标准煤,每吨水泥综合电耗小于95千瓦时,水泥单位综合能耗下降25%,采用纯低温余热发电、利用工业和生活废弃物补燃发电的生产线占40%。同时对落后水泥产能比重较大的地区,将等量淘汰或淘汰不低于新建项目产能50%的现有落后水泥产能作为新建项目核准的必要条件。
据了解,福建省将对落后水泥产能企业实行差别电价,凡列入2010年前淘汰的落后生产线,其电价在原来执行的电价基础上,2007年1月1日起加价0.15元/千瓦时,2008年起加价0.2元/千瓦时;其它暂未列入淘汰范围的落后生产线,其电价在原来执行的电度电价基础上加价0.05元/千瓦时。
中部北部地区:硬指标效用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中部北部地区存在很多老工业基地,也是我国水泥企业数量最多的地区。老工业基地由于体制的问题,使得这一地区也是我国水泥落后产能最多的地区。
行业人士分析,由于中部北部地区各省份淘汰水泥行业落后产能的难度加大,仅靠限制落后水泥产能企业的发展,还不能完成淘汰水泥行业落后产能的任务。一些引导性政策,在中北部地区可能并不适用,硬性淘汰指标反将会产生巨大的效用。
河北省政府近日对加强节能工作作出决定,在“十一五”期间淘汰落后产能3500万吨,推动重点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优化升级。
据了解,河北省将按照“存量调强、增量调优”的方针,改造提升化工、建材、煤炭等高耗能产业,突出抓好钢铁、化工、建材、煤炭、电力等高耗能产业,调整电力产业结构,大力推进大型风电基地和核电建设,积极发展小水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和海洋潮汐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河北省将重点淘汰钢铁、化工、建材、电力等高耗能行业的落后生产能力、工艺装备和产品。建材行业淘汰水泥土窑、普通立窑和窑径2.2米及以下机械化立窑生产线,淘汰直径1.83米以下水泥粉磨设备,以及18门以下黏土实心砖窑、移动式混凝土砌块成型设备和非机械化墙板生产线。到2010年,河北要淘汰、改造现有炼铁能力的45%、炼钢能力的25%,水泥行业等量淘汰落后生产能力3500万吨。
山西省将环保正式纳入干部考核内容,去年有10位企业负责人因环保不过关被取消劳模资格。目前,各地均采取措施积极推进淘汰落后产能。
西部地区:淘汰、发展任务皆重
事实上,西部地区是我国水泥工业发展比较滞后的地区,不但落后的水泥产能较多,水泥工业的总体发展程度也较差。
行业人士表示,西部地区落后的远远不只是水泥产能。因此,西部地区各省份不但要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培育新的产业模式、发展新型水泥工业才是更重要的。对于西部省份来说,这两项任务的担子都不轻。
在近日召开的云南省经济工作会议上,云南省政府明确提出,今年12月31日前,坚决淘汰落后水泥熟料生产能力270万吨。加大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提高新型干法水泥比重,重点发展日产2000吨及以上熟料新型干法水泥,培育年产1000万吨以上的大型水泥企业集团。并要求各州市经委、各集团公司要在今年第一季度明确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具体企业、装置和时间表,建立责任制,把淘汰工作落到实处。同时将推动实施一批重大技改项目,按照优化结构、合理布局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鼓励和支持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有效调整产业结构;帮助和扶持具备条件的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另外,按照云南省各州市、各集团公司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具体时间表,年内将组织督查,对不符合国家和省产业政策的落后装置,按差别电价供电。凡不按国家和省产业政策规定淘汰的、严重污染环境的装置一律不予供电。将加强对投资项目的审核(备案)和管理,加强信贷、土地、建设、环保、安全等法律法规与国家产业政策运用的协调配合,凡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供地政策、环境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市场准入条件的,不得为其提供贷款和土地,城市规划、建设、环保和安全监管部门不得为其办理相关手续。
与此同时,在发展水泥产业的同时,甘肃对淘汰类、限制类高能耗企业实施了差别电价;重庆也将全面推行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管理,同时对74户重点用能企业开展节能审计。
最后的晚餐
中国水泥协会会长雷前治表示,从各省市反馈的信息来看,各地对落后产能淘汰工作很认真,大部分省份制定了相关措施,推进落后产能的淘汰。预计多数省份能够提前完成限定的指标,目前新型干法所占比例约为85%的浙江省有条件加快落后产能的淘汰,届时将成为最先完成产能新旧更替的省份。
多家大型水泥上市公司都表示,未来3-4年是黄金时期,将充分利用行业调整的机会进行大规模扩张。
然而,有业内人士认为,落实淘汰落后水泥指标分解到各省市,对国家重点支持的大企业集团是利好消息,而对于环保不达标,质量不稳定的被列入淘汰名单的企业而言,无疑是最后的晚餐。
作为高耗能产业,节能降耗一直是水泥行业极力想跨越的一道门槛。2007年,温总理在两会上提出了八项节能减排措施之一是“淘汰落后产能”,五年内对电力、钢铁、电解铝、水泥等高能耗产业实施产业结构升级。淘汰竞争力薄弱、产能落后的小水泥企业势在必行。我国水泥行业的集中度很低,是水泥行业节能降耗的一大障碍。国内十大水泥集团产能仅占总产能的14%,远远低于国际水平,这导致我国水泥企业的平均利润也较低。国家对于节能降耗的高度重视或将再掀水泥行业风起云涌的并购重组热潮,有望在短期内快速提高该行业的集中度,同时也使得部分水泥企业更加岌岌可危。
此外,外国资本也蜂拥进入我国水泥行业,也将加速水泥企业规模结构调整,使得小企业再次面临生存考验。
行业人士认为,目前淘汰水泥行业落后产能的热潮在全国范围内兴起,各省也做出了一系列的反应,中小型水泥企业应当加快发展和转型的步伐。如果不能谋求新的发展模式和出路,那么,这些政策、指标对于这些企业来讲,无疑是一道难咽的“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