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田累计引进的500多家企业中,85%以上来自温州,来自温州企业创造的产值占了全县工业总产值的85%以上。
在日前召开的青田县"两会"上,县政府向全县人民交出了青田四年经济发展的成绩单:2006年全县实现地方生产总值56.85亿元,是2002年的3倍,年均增长16.3%;财政总收入8.23亿元,是2002年的2.9倍,年均增长32%;工业产值105.9亿元,是2002年的3倍,年均增长31.8%;四年累计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1亿元,占丽水市总量的1/4;多项主要经济指标从全市中游跃居到首位。这一系列数据的变化,意味着青田的发展在提速、在跨越。
善于打"侨"牌的青田人,打起 "温州牌"更是精彩,他们从"近水楼台"中摘得了"月亮",赢得了发展先机,实现了经济发展新跨越。
比较优势-- 温州牌"是青田参与区域经济竞争的"王牌"
在一个常常用"1小时经济圈"、"3小时经济圈"来考量的效率经济年代,青田无疑拥有全市其他县市难以企及的优势。温州机场、港口离青田县城仅70多公里,青田至温州拥有5条交通通道:金丽温高速公路、金温铁路、330国道及复线、瓯江航运。
青田与温州地缘的接近性,也使青田具有较好的人文优势。青田人的语言、生活习俗都与温州人相似。青田人到城市购物,不仅是到丽水,更多的是到温州。这种人文的趋同性使青田具备了融入温州的先天基础。
优势重在挖掘发现,贵在善于利用。青田人是这样看待优势的:如果将区域竞争比作一场牌局,那么"温州牌"就是青田手上的一张"王牌",能否在牌局中取得决定性胜利,赢得发展优势,关键是看这张"王牌"运用得好不好。
在打"温州牌"的过程中,青田也经历了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上世纪90年代初,以温溪与相邻的永嘉两地上演招商引资"争夺战"为标志。结果青田人在区域经济竞争中拔得了头筹,尝到了甜头,为以后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意尔康、格瑞斯、大事利等如今超亿元的鞋革行业的龙头企业,都是当时从温州引进的。
1998年,青田县委、县政府提出了"接轨温州"的发展思路,这标志着青田打"温州牌"进入第二个阶段,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青田着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积极主动地融入温州,实现与温州的无缝对接。优先发展鞋革、机械五金等行业,使青田成为温州的产业延伸地;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观光农业,使青田成为温州的"菜篮子"、"都市的后花园";加快小水电、砂石料等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使青田成为温州能源、原材料供应的"后方基地"。
跨入新世纪,青田打"温州牌"进入第三个阶段,乘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之东风,青田人将目光瞄准了相邻的温州,主动承接温州产业优化升级过程中的产业转移,与温州进行"二次接轨",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两地产业的协助与配套,形成互利双赢的区域合作新格局。
招商引资--
"温州牌"是青田构筑产业洼地的"招牌"
"温州牌"打得好不好,关键是看招商引资。在各地纷纷"出牌"开展招商引资竞争中,青田的"温州牌"可谓风格独特。凭着这样的优势,青田的"温州牌"一经打出,便被精明的温州客商慧眼识中,他们纷纷将目光关注这块风水宝地。
青田东南管桩有限公司负责人日前回忆起当初企业落户青田的情景,仍然心存感激:当初企业准备来青田投资时,在与温溪镇签订投资协议的第二天早上,他到场地察看,就发现青田经济开发区的干部和几位工作人员已经拿着皮尺在丈量厂房基地。以后的各种手续,都是由镇干部和开发区干部包办的。从签订协议到建成投产,前后还不到4个月时间。他说,当时许多地方优化发展软环境还没有提上政府的议程,而青田却已先人一步,这种服务让他十分感动。从那以后他经常介绍他的温州朋友来青田投资。他说:"青田人'温州牌'确实打得精彩。"
牌打得好,在于打牌人的精明。青田人打"温州牌",打得精巧,打得细腻,打得客商口叹心服。县长邝平正说:"青田的干部招商有三股劲:锲而不舍的盯劲、敢打必胜的闯劲、甘于寂寞的韧劲。"纵观青田的招商引资工作,的确富有创新、手法独到。
--善于"走出去"。青田县经常组织招商团队,赴温州招商,在温州举办投资环境和项目推介会。最近,他们还在温州举行了大规模的招商活动,一举签约16亿元的投资项目。
--精挑"引进来"。青田招商引资不是"抓到篮里都是菜",而是依托青田的产业发展方向,精挑细选。通过招商选资,积极探寻超越先低级后高级、先发展后规范、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路径,实现"撑杆跳",达到发达地区工业化的先进水平。
--服务跟踪"一条龙"。对于落地项目,青田县率先实行"围墙内的事情我们办,围墙外的事情我们帮着办"。引进的浙江青山钢铁有限公司等亿元项目从立项到开工、竣工,直至生产的良性运行,当地党委、政府和县有关部门始终是跟踪到位、服务到位。
--招商"立体化"。青田县从以往的"蹲点式"、"游击式"招商,发展到节庆招商、以商引商、代理招商,政府部门从招商的"前沿"退到了"后线",在其中的作用是:提供建设园区所需的土地,确立招商项目的产业性质,提出产业规模、投资密度、单位面积的产出值、环保等要求,从而实现了招商方式立体化。
"牌"出得妙,自然招牌也就打得响。温州客商纷至沓来,他们选准了青田,看到了青田发展的潜力与活力。意尔康、格瑞斯、兽霸等企业除了在青田办厂,还参与当地的房地产开发,助推青田的城市化进程。
跨越发展-- "温州牌"是青田可持续竞争的"名牌"
浙江青山钢铁有限公司去年产值达12亿元。这个迄今为止丽水市引进的最大规模的工业投资项目,一期投资3亿元,在温州就是屈指可数的规模企业,2004年落户青田后,规模迅速做大,发展成为全国钢铁行业的龙头之一。
无论是直接引进像浙江青山钢铁有限公司这样的"参天大树",还是将引进的企业从"幼苗"再培育成"参天大树",来自温州的企业成了青田区域经济的重要力量,"温州牌"效应在青田正迅速扩散。如今,青田已经形成了"两个85%"的"温州现象":据统计,近年来青田累计引进的500多家企业中,85%以上都来自温州,来自温州企业创造的产值占了全县工业总产值的85%以上。
青田的发展连青田人自己都发出惊叹。就在5年前,青田的各项指标还在全市的中游,不知不觉,如今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已跃居丽水各县(市、区)首位。
今天的发展令青田人更自信、更自豪。随着"温州牌"打得渐入佳境,青田人也秉承了温州人敢为人先的精神,创业激情正全面释放,青田人的创业意愿连绵不绝。这,也正是一个地区创业、创新活力的内在源泉、跨越发展的不竭动力。
审时度势,青田人在如何更好地打好"温州牌",有了新的发展思路。在县第十二次党代会上,青田县正式提出了"接轨温州,组团发展,建设和谐小康新侨乡"的发展战略。县委书记王通林说:"青田将进一步接轨温州,积极主动地参与温州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寻找区域经济发展的先发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