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三峡库区腹心的重庆市巫山县传出消息,巫山长江大桥将申报中国最高建筑奖项——鲁班奖。且巫山长江大桥已跻身世界名桥之列,可与美国的金门大桥、日本的明石海峡大桥、英国的亨伯大桥、中国香港的青马大桥等相媲美。
巫山长江大桥位于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巫峡口。该桥全长612.2米,属钢管砼中承式拱桥,由重庆市巫山县交通局组织建设,总投资1.96亿元。2005年1月8日竣工通车。该桥的建设,又一次在我国的建桥史上谱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一、创五项世界之最
该桥在建设中,创造了世界同类型桥梁中的五个第一。一是巫山长江大桥桥梁主跨460米,跨径最大。查阅中国建桥史,钢管混凝土拱桥在我国有10余年的发展历史,建成此类桥梁已近百座。其代表性大桥有广西大桥,主跨270米;广东南海丫髻沙珠江大桥,主跨360米;现在巫山长江大桥,主跨460米,再次刷新世界纪录,成为世界第一。二是每段吊装重量最重,最重的180吨。三是吊塔距离最远,达576米。四是拱圈管道直径最大,为1.22米,中间可以走人。五是吊装高度达300米,前所未有。
二、突破三大世界性难题
任何重大工程,关键在每个细节。一颗螺丝钉拧不紧,会影响大桥偏位;一个铆固夹片有松动,会导致大桥垮塌;一个焊接点不合要求,会使钢铁骨架长癌;一点防腐漆没刷到位,会因水与空气渗入而氧化;半个小时的延误,会使上下船只断航;钢管混凝土灌注,不能有一个气泡;钢管和混凝土膨胀率要计算精准,不能低于万分之三;一个牵涉单位协调不好,会直逼整个工程进程……特别是钢管拱肋制作、吊装和管内砼压注这三大世界性技术难题,得以完美突破,是我国桥梁建设史上又一伟大奇迹。
钢管拱肋制作全桥有钢管拱肋44节,每节段长17~30米,宽4.14米,管口直径达1.22米,重量达180吨,钢材质量要高,管件组装精度要高,焊接质量要高,相邻节段匹配精度要高。由武汉造船厂和川东造船厂共同制造,四川路桥集团负责安装。制作相当困难,钢管制造专家莫素碧两边跑,亲自深入车间,交待工艺要求,提出生产标准,现场监督生产。产品是生命的物化,绝不漏过任何一处可能的隐患,绝不放过任何一点细小的问题,绝不让不合格产品出厂到场,直至完全达到要求。
吊装与合龙全桥44个主拱节段,22个横撑节段,采用无支架缆索吊装,吊装系统跨径576米,吊塔高150米,吊重达180吨,垂直起吊高度280米,定位精度高,吊装难度大。在拱肋吊装期,领导班子每天坚持在工地上,和工人同吃同住。六七个单位协作,必须领导协调,共计80余天,白天坚持工地,晚上又开会研究,有时晚上开到深夜一二点,第二天早上8时又准时开工。
特别是吊装船舶定位难度大,因大桥下面江面狭窄,不到200米,水流湍急。而运输钢管的船必须横在江中,这是泊船大忌,危险最大。加之钢管是空的,码得多,重心高,最易翻船。如果船不横泊,又不能完成空中难度。因为每节钢管接头有24个镙丝孔,两边共48个镙丝孔同时到位,要达到分毫不差之精确度。而且吊装时,每天两小时断航,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动作,否则会影响整个长江航运。鉴于此,报送方案,被武汉、重庆航运界有关专家否定,横船停泊吊装万万不行。但研究其他方案,均不可。最后批准现场演练,时间半月,达到高标准熟练程度,一举试吊成功,大家无不欢呼雀跃。
合龙更是难关,要使“世纪彩虹”拼接得天衣无缝,施工人员必须兼顾众多因素。就气温而言,由于钢结构建材对温度变化相当敏感,气温每升高或降低一摄氏度,就会出现一厘米左右变形。其他像风向、焊接变形、物件制作中的误差,甚至测量议器的误差,都可能影响南北对接的精密度。所以2003年4月16日拱肋吊装合龙,市交委副主任李健深夜一点还打来电话询问,知道顺利合龙,高兴得哈哈大笑,表示真诚的祝贺。
管内砼压注管内砼压注需配制双高混凝土,特聘请武汉理工大学混凝土专家丁庆军教授在巫山大桥现场配制,检测满足了要求,但灌注试验却多次失败。经分析,是其中的“外加剂”供应单位同一产品性能不稳定。而且原在成都配制,和巫山的气温、湿度等不一样,要推倒重来。丁教授和他带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又一起试制,用不同外加剂,不同剂量,反复试验,每天只休息4~5个小时,有时还亲自去搅拌混凝土,连续20多天攻关,终于成功。
特别是钢管混凝土浇铸,更是难上加难,整座大桥钢管拱肋已架好,中间全是空的,要灌注混凝土总计12000吨。从硬性指标看,砼标号高,数量大,全桥8根主管,每根550余米,要一次性不间断灌注600立方米;二是垂直高差大,有120米,而且是从下往上灌注,新创了国家级分段连续泵送法。2003年12月12日完全合格地完成了任务。经超声波检测,管内砼密实度优良,砼强度均在74MPA以上。
三、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巫山长江大桥的建成,不仅打破了巫山交通的瓶颈,对发展旅游,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地方经济正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巫山位于长江三峡库区腹心,素有“渝东门户”之称,也是三峡工程重庆库区首淹首迁县。全县共迁建1座县城、11个集镇、49个工矿企业,动迁人口近10万余人。大桥建成后,不仅大大加快了迁建移民速度,而且扩大了新县城建设规模,也缓解了老城移民安置压力,并在江东进行开发工业区转移,保证人民生活安定和幸福。
在政府的引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大桥引道两旁安置的近百户移民中,有大多数移民充分利用这里的地理优势找门路,做生意,谋求发展。有的发挥自己的专长,开起了诊所、畜牧兽医站、修理厂等,年产值达数百万元;有的办起了农家乐,使之成为城里人休闲的好去处。
巫山长江大桥还是一座景观桥,对以旅游为支撑产业的巫山,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巫山是全国旅游大县,近10多年来一直处于长江旅游“龙头老大”的地位,但现在只有长江北岸的小三峡风景区得以开发,1996年游客就突破100万人次。但因长江阻隔,长江南岸景区还未开发。建成大桥后,县里正计划开发“神女峰”景区,正在开发比小三峡更奇丽、更雄伟的“神女溪”景区和中国最早的人类遗址——204万年前的“巫山人”遗址……这样南北两岸的风景区可以连成一片,创旅游经济可使地方财政收入突破1亿元大关。
这一弯美丽的彩虹,正是高峡平湖的接点。正在连起巫山县城及其周边众多的景点,正在托起巫山旅游发展的新格局。
看,桥东面是幽深秀丽的巫峡,天下闻名的神女峰与之遥遥相对。占地250亩的文化体育广场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之中,巫山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体育馆均定位于此。广场建筑,道路,雕塑均统一于巫山历史文化特色,与大宁湖水上运动中心相连接,不仅是市民开展文体活动的场所,也是旅游者登陆巫山新县城的滩头。高塘观复建已经进入详细规划,两千年前的故事和新时代的传奇在对望中交相辉映,神女文化的内涵更具穿越时空的震撼力。
桥北岸,神女庙已经完成一期工程,十余个古建筑复建工程将在此展开。结合江东旅游开发,巫山民间关于神女的传说,巫山丰富的民俗文化将在此找到恰当的展示场所。桥北头复建古栈道连通陆游洞,托宽人行大道直上文峰观。复建后的文峰观可以沿峰顶向巫峡纵深发展。
桥南头,已经连通观巫山云雨的最佳之地——建坪。通过拓宽,硬化盘山公路更可以直上南陵山顶,使已有开发基础的休闲避暑山庄得到进一步深度开发。
如果我们再看远一点,巫峡长江大桥连起的是北部小三峡以及大昌片区、南部龙骨坡以及庙宇片区、东部巫峡十二峰片区、西部大溪片区。正是因为巫峡长江大桥的存在,使这几大片区更具有了开发的现实操作性,使巫山旅游在今后的发展中具有了更加丰富的线路组合。
巫山长江大桥,连起的是巫峡南北山川,连起的是巫山的自然与文化,连起的更是巫山的过去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