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巍巍大坝,一个旷世传奇。映着峡江的青山绿水,即将全线达到185米设计高程的三峡大坝,以气吞山河的气势矗立天地之间。它见证着中华民族的勇气,见证着中华儿女挑战世界之巅的智慧。
有数字为证:截至去年底,三峡工程科技成果创造了100多项世界之最,获得国家科技奖励1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0多项,获得专利数百项。“一个个世界级难题被攻克,三峡工程是一座科技创新的丰碑。”长江委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守仁如是评价。
问鼎百项世界之最
登上三峡大坝坝顶,触摸它钢筋水泥构筑的伟岸躯体,满眼都是“世界之最”。
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混凝土重力大坝,大坝高程185米,全长2309米,大坝及船闸、电站厂房等主体工程混凝土浇筑总量2800万立方米,三峡工程须浇筑的混凝土强度,远远超过此前全球最大的伊泰普水电站。如将三峡主体工程所用混凝土制成1立方米的混凝土块一字排开,可绕地球赤道大半圈。
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大坝建成后,水库正常蓄水位达175米,比上海吴淞口长江出海口的水面整整高出175米,水库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能有效控制长江上游洪水。
它的躯体上有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算上地下电站,它有32台70万千瓦的发电机组;它有世界上泄洪能力最大的泄洪闸;它有世界上级数最多、总水头最高的内河船闸,双线五级船闸;它还有世界上规模最大、难度最高的升船机,能将3000吨级轮船垂直提升130米……
“三峡工程创造了100多项世界之最!”回眸三峡工程12年的建设历程,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的统计再次令世界瞩目。
问鼎百项世界之最,三峡工程将永载世界水利建设史册,永载世界文明发展史册。
书写一部工程史诗
让历史的镜头回到1997年11月8日和2002年11月6日,三峡工程的建设者们两次腰斩万古奔腾的长江。“截流需要解决的一系列技术难题。”郑守仁介绍,三峡工程大江截流和明渠截流的难度在世界截流史上均属罕见。
面临艰巨的使命,建设者没有退却,他们创造性地提出了“预平抛垫底、上游单戗立堵、双向进占、下游尾随进占”的大江截流方案,一举夺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大江截流成功,建设者面临新的难题。二期围堰高近90米,施工水深达60米,且80%堰体为水下抛填,那是世界最大的深水围堰,如何让它抵挡滔滔江水的强劲冲击?
通过艰苦的技术创新,建设者攻克了二期围堰防渗墙施工中的技术难点,仅用5个多月时间,在一个枯水期内就奇迹般地筑起了80多米高的二期围堰,先后经受了长江8次洪峰考验,在洪水流量61000立方米/秒、最高水位77.8米时,围堰运行正常。宛如“天梯”的双线五级船闸曾被誉为“长江第四峡”,而在花岗岩山体开凿出100米宽、170米深的永久性船闸,技术与施工难度前所未有。
有人计算过,若把该船闸开挖的土石砌成宽、高各一米的墙,可绕地球赤道一圈。它的总工程量相当于目前世界上已建成的最大船闸——美国邦纳维尔船闸工程量的20多倍。
经过6年艰苦卓绝的奋战,不屈不挠的建设者硬是从山体中切走了2000多万立方米的花岗岩,如同刀切豆腐一般,总偏差控制在20厘米以内。随后,他们又在岩体中打入10万根拉力数百吨的锚杆,成功地将直立墙和两侧的高边坡密密匝匝地“缝”成了铜墙铁壁,铸造了一座人间“天梯”。
双线五级船闸人字闸门堪称“天下第一门”,仅一个单扇门,面积就有两个篮球场那么大,重850吨,面积和重量均为世界之最。
如何建造这么大的闸门?如何让“巨无霸”闸门开启自如,且关闭时不渗漏?世界级难题再次考验着建设者。“难题已经被攻克,船闸运行自如。”郑守仁告诉记者,以武船为代表的一批大型国有企业参与了船闸建设,他们创造了令世界惊叹的成果。
留下一段创新传奇
32台机组,单机额定容量70万千瓦。无论是从数量、容量、规模,还是从技术难度上,三峡机组都是当之无愧的世界之最。
如此庞大的发电设备的制造,是立足于国内?还是引进国际上一流的制造厂家?这一看似简单的问题,曾是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的“两难”选择。
对此,有人提出,水轮机组是三峡工程中最核心的部件之一,如果水轮机组在运行中出现质量问题,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而国内企业缺乏成熟的巨型水轮机组技术和经验,三峡工程要冒很大的工程进度和质量风险,所以应该使用国外已经锤炼了几十年的成熟技术。“这不仅要花费不菲的外汇,中国人将难以摆脱对国外技术的依赖。”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总经理李永安忧心地说。
为既确保三峡工程的质量达到一流,又不失时机地扶持民族工业,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了“技贸结合,技术转让,联合设计,合作生产”的战略方针,明确提出依托三峡工程,走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的道路。
2004年3月27日,三峡工程右岸电站12台机组采购合同签订仪式在湖北宜昌举行。通过激烈的竞争,法国阿尔斯通、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和东方电机股份有限公司三家制造厂家各自承担4台机组的制造任务。
与1996年三峡左岸14台机组招标比较,这次招标出现了两个可喜的变化:一是中方厂商由原来联合设计、合作制造机组变为独立设计、自主制造机组;二是两家中方厂商承制的机组份额由原来的不到1/3上升到2/3以上。
“这意味着世界上70万千瓦的巨型水力发电机组,终于有了真正的中国设计制造。”有关专家这样说。
对此,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批示:三峡工程通过技贸结合,实现特大型水轮发电机组、直流输变电设备国产化,一举跃居国际先进水平,意义重大。
如今,巨大的水轮发电机组已将光明送到祖国的四面八方。为提升民族工业的制造水平,三峡工程自主创新的旗帜,高高飘扬在共和国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