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确定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交通、能源、农田水利、市政基础设施和房屋建筑规模越来越大,相应的水泥用量、混凝土用量、砂浆用量也随之增加。发展散装水泥,推广使用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是提高工程质量,减少环境污染和节约资源的重要途径,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积极作用。
一、发展散装水泥,推广使用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是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我国原材料、能源、水资源面临严峻挑战,只有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路,才能实现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协调发展。按照循环经济理论,发展散装水泥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限制袋装,发展散装”是各个国家既定的重要产业政策。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的重要文件《21世纪议程》中,明确提出:“劝阻使用和消费在其使用期间会产生环境污染的建筑材料和产品”。据此,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将“提高水泥散装率、发展商品混凝土”确定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2010年远景规划的发展要求。国务院及有关部委也多次发文,提出加快发展散装水泥的具体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把发展散装水泥纳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如广州市21世纪议程中,就提出了发展散装水泥的明确目标:“2010年,水泥散装率达到80%以上,在4个县级市的主要市政建设和大型建筑工程项目中全部使用散装水泥。”发展散装水泥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发展散装水泥对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作用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发展散装水泥可以大量节约能源,改善劳动条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水泥散装化,节省了包装链上的一切能源、资源消耗。2004年全国水泥总产量9.7亿吨,其中6.6亿吨袋装水泥耗用138.6亿只包装袋,需用396万吨包装纸,折合优质木材2178万立方米;若用塑编袋包装,需消耗石油99万吨。由此可见,发展散装水泥给生产和使用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根据测算,每吨袋装水泥包装费约占生产成本的20%,占销售价格的16%。同时,按传统的包装水泥生产和消费方式,从水泥装包到运输装卸、销售和使用各环节,都用人工操作,劳动强度大,生产条件恶劣,效率低下。据调查,某20万吨小型水泥企业在生产包装水泥时,安排包装工20人,码垛工20人、装卸工20人;而生产散装水泥后,整个过程只需3人,劳动强度大大减轻,降低劳动成本95%,减员增效作用显著。
第二,发展散装水泥,可以减少水泥损耗,是资源节约型经济的典型。袋装水泥在搬运过程中破损率达5%以上。2004年全国6.6亿吨包装水泥,仅破损率一项就浪费水泥3300万吨,相当于去年我省水泥总产量的41%。1995-2004年10年间,全国因包装破损造成水泥损失2.39亿吨,经济损失约598亿元。
第三,使用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可以大大降低噪音污染、减少粉尘排放。袋装水泥现场搅拌噪音污染严重,一般都在80分贝以上,对周围居民影响甚大。而用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施工,可以大大减少噪音污染,改善施工环境。同时,散装水泥生产和运输都采用先进技术,减少了拆袋所产生的粉尘污染,净化了城市空气,有效解决了运输中水泥撒落等脏乱差公害,有利于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据北京市环境科学研究院测定,每吨袋装水泥粉尘排放(可吸入颗粒物)为4.48公斤,而每吨散装水泥只有0.28公斤,袋装水泥高于散装水泥16倍。国家环保总局专家曾就袋装水泥在流通和使用环节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发表讲话,认为污染如此严重,令人触目惊心。
第四,使用散装水泥可以大大促进建筑施工现代化。散装水泥的应用促进了预拌混凝土、干混砂浆、绿色建筑材料的发展。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全部使用散装水泥,是现代化的生产方式,是建筑施工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预拌混凝土最为突出的优点是节约水泥,保证质量,提高效率,施工泵送高度高,一次连续性浇注量大。例如,南京商贸大厦施工,混凝土泵送高度创造了258米记录。江苏阳光集团大跨度厂房基础施工,七昼夜连续浇注预拌混凝土1.35万立方米。
第五,使用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可以大大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实验证明,散装水泥存放在相对密闭的容器中,13个月质量保持不变;而袋装水泥在工棚内存放3个月,强度下降15~20%,6个月后下降20~30%,如遇湿度较大的天气,还会结粒成块,变成毫无强度的惰性材料而不能继续使用。从大量使用的混凝土和砂浆看,在建筑工地现场搅拌,各种材料的配比由于没有严格的计量,质量难以保证。而通过工厂化生产的混凝土和干混砂浆,由电脑控制,科学配方,计量严格,生产标准化,产品质量和工程质量得到充分保证,从而杜绝了“豆腐渣”工程的隐患。
二、认真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实现江苏省散装水泥跨越式发展。
“十五”期间江苏的发散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散装战线干部职工凝心聚力,开拓创新,按照“围绕一个中心,突破二个难点,实现三个提高”的总体工作思路,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真抓实干,实现了全省散装水泥跨越发展。2004年全省完成散装水泥供应量4435万吨,是“九五”期末的四倍;散装率达到55.5%,比“九五”期末提高了30个百分点;发散量、率连续多年名列全国第二位;2004年发散量占全国发散总量的14%,提前两年完成了“十五”计划确定的各项发散目标任务;“十五”前四年水泥散装化所带来的综合经济效益达80多亿元,在全国同行业当中处于领跑者行列。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号召,为我们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温家宝总理在全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电视电话会议上“加大散装水泥推广力度”的讲话,对我们今后工作提出了要求;国务院21号文件“完善发展散装水泥政策措施,从使用环节入手加大散装水泥推广力度”的要求更加明确了散装水泥的工作目标。我们一定要抓住当前散装水泥发展的大好机遇,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动力,脚踏实地地做好今年的发散工作。
1、认真制订全省发展散装水泥“十一五”计划。进一步明确“十一五”发展散装水泥的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节约型社会为目标,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政策法规建设为基础,深入贯彻国家发展散装水泥的一系列政策;以增加散装水泥供应、使用量为中心,挖掘散装水泥新的增长点;以农村发散“达标县”创建、城市“禁现”和预拌砂浆推广为抓手,着力提升全省散装化水平,努力实现全省发展散装水泥“三个率先”的目标。
2、更新观念,积极研究发散新思路。要创新机制、转变职能、强化服务;强化目标责任管理,科学分解、层层落实目标计划,并与考核奖惩挂钩,使各级散装办工作既有压力又有动力,确保各项任务顺利完成;充分利用结构调整机遇,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抓好水泥重点产区的发散工作。
3、巩固城市市场,加大“禁现”工作力度。要合理布局混凝土搅拌企业,进一步拓展“禁现搅拌”区域,把“禁现”范围向城市郊区和县城区延展;加快发展预拌砂浆,形成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加快预拌砂浆推进步伐,在今年宣传培训的基础上,明年培育10家规模砂浆生产企业并召开现场会进行工程试点。
4、典型引路,奋力开拓农村散装市场。在“十五”完成14个发展散装水泥示范县创建的基础上,继续开展散装水泥达标县创建活动,完善创建散装水泥达标县的措施和考核机制,加快达标县(市)创建步伐,争取“十一五”期末苏南全部县(市),苏中50%的县(市),苏北50%的县(市)创建省散装水泥达标县,在巩固城市市场的同时,大力开拓农村市场,使城乡水泥散装化水平共同提高。
5、加大宣传力度,注重宣传实效。进一步扩充宣传内涵,提升宣传品位,广泛宣传发展散装水泥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提高企业供应和使用散装水泥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社会各界对发展散装水泥优越性的共识,提高发展散装水泥、推广预拌砼的社会影响力和认知度,为发展散装水泥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