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获悉,河海大学材料工程系和南京市固体废弃物管理处等单位,联合研究开发的利用废弃混凝土再生材料铺路技术已经通过专家鉴定,该项目在前期实验室小试成功和道路工程中试成功的基础上,明春又将在市政主干道上试用。据悉,该成果推广后,可以大大节省天然石料的使用,每年为南京“省下”一座绿色小山头。
现状:废弃混凝土占地令人忧
据介绍,每年由于城市拆迁,都会产生大量的废弃混凝土等建筑垃圾。据测算,2004年我市产生的建筑垃圾总量超过400万立方米,其中废弃混凝土约占1/3以上,超过100万立方米。长期以来,这些废弃混凝土除部分用于平整工地外,大部分都弃埋在郊外,弱碱性的废渣令土壤“失活”,造成土地的浪费,逐年累计数量可观。与此同时,因建高楼、铺马路等城市建设之需,我市近年来每年需耗费石子数十万立方米,这些石子无论来自本市或外地,其最终源头都来自开山采石,客观上都以资源的损耗为代价。
尝试:废物铺设新路,顺利通过鉴定
2002年,河海大学材料工程系、南京市固体废弃物管理处和南京都市废弃物综合利用开发公司合作,开始进行“利用废弃混凝土再生加工成二灰结石作为市政道路基层材料”的研究,去年该课题被列入“南京市2004年科技发展指导性计划”。今年7月30日,市科技局组织专家对该技术成果进行鉴定,鉴定委员会委员一致认为:“该项成果可以使废弃混凝土再生材料替代天然石料,用于道路基层,该项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同意通过鉴定。”该技术课题的道路工程试验路段位于石子岗一带。记者昨来到该试验道路B段,见到了这条“再生路”。项目总工王正行介绍,他们首先把废弃混凝土破碎,然后按比例添加石灰、粉煤灰和特种添加剂,生成“二灰结石”。用这种材料做道路“基层”,完全可以满足市政一级主干道和一级公路压碎值≤30%的要求。
王正行还告诉记者,再生利用废弃混凝土,可以实现建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十分明显。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能将我市一年中产生的所有废弃混凝土(估计100万立方米)全部回收利用,可替代200万吨天然石料(价值6000万元),堆积起来相当于一座底部直径280米、高100米的小山头。这一尝试意味着两个方面的价值:其一,每年“省下”一座绿色小山头;其二,用于弃置垃圾的土地每年减少至少上百亩。
困难:回收推广不容易
王正行说,忽略回收成本不计,与传统混凝土相比,同一标号的废弃混凝土再生材料价格每吨低20%。但要真正形成产业,目前还有不少困难。首先,废品回收难。废弃混凝土混杂在渣土等建筑垃圾中,要想回收,得先分类,回收过程较复杂;拆迁工地分布零散,指望某个企业一个个工地上门回收,难度也不小。
其次,推广也非易事。道路工程试验成功,只代表技术的成熟,要使其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必须使之有机会运用到市政道路上去。
有关专家建议,废弃混凝土从回收、加工到再生应用,需要建立相互配套的作业方式、管理规范和政策措施。比如:尽快推行建筑垃圾分类处理和集中回收、以经济杠杆调节建筑垃圾的处置行为、用政策引导相关修路单位采用废弃混凝土再生材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