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举行的中国砂石协会第五届三次理事会上,会长方源兴对去年以来我国砂石业的评价是,在可持续发展前景及循环经济理念的指导下,天然砂石的开采、使用得到控制,人工(或机制)砂石逐步进入市场,行业整体保持稳定发展的势头。
在过去的一年里,全国各地依据资源与环境保护方面的相关法规依法行政,加大了天然砂开采、使用的执法力度。以河砂为主要砂源的长江流域及珠江三角洲流域,以往一些无序采砂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遏制。北京市早在前年5月底全部关停市内天然砂石场之后,对盗采天然砂石行为给予了打击。三个直辖市的建筑用砂石已经从天然砂石向人工砂石转变。人工砂石不但满足了建筑市场的需求,也为商品混凝土对骨料胜能要求提供了保证。机制人工砂石市场空间扩大,在建筑市场中已经得到社会的认可,从而确立了其在砂石产品中的地位。
目前,各地建筑市场对砂石的需求仍在持续增长,使行业处在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上。但从行业整体上看,虽然近年来砂石生产技术装备得到了长足的改善,而年产30万吨以下的企业仍是行业的主体的状态没有根本改变。这些企业工艺相对落后、装备不配套、质量不稳定等因素直接影响了行业整体水平的快速提升。此外,去年砂石企业在运作中遇到了原燃材料及钢材价格上涨、电力供应紧张、运输木足等因素的制约,造成砂石产品成本上升,企业利润下降。
针对这种状况,全国政协环资委副主任、中国建材工业协会会长张人为于去年3月向全国政协提出有关我国砂石行业现状和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的提案。提案很快得到了国土资源部的明确答复,同时也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关注与重视。各地砂石协会及相关机构根据各地实际,从保护资源、减少污染、确保需求等诸多方面积极探索并制定可行的办法。如北京市砂业协会、市混凝土协会联合向市政府提交推广应用机制人工砂的报告;市国土资源局发文,给予生产使用机制人工砂企业减免有关费用的支持。目前全市已有81家混凝土搅拌站及混凝土制品企业、10家矿山尾矿综合利用企业获得减免税额达1.9亿元。浙江省有些地方的机制人工砂企业实施了“绿色矿山”的做法,有的将企业名称中冠以,“绿色”之名,在湖州就有一个名为新绿源矿山生态建设公司。他们一边开采,一边绿化,力争将生产废弃物百分之百回收利用。社会对砂石业的关注将是行业逐步改变粗放经营模式,获取更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推动力。
为更好发挥“桥梁”作用,中国砂石协会从划定企业规模人手,规范及提高企业运营能力,并上报相关政府部门。协会将年产50万吨以下砂石产品的企业定为小型企业,50-100万吨的为中型企业,100万吨以上碎石及人工砂的矿山为大型企业;提出了鼓励发展50万吨以上规模的人工砂企业及技术装备,鼓励引进100万吨以上规模的人工砂生产技术装备;以及建立国家级砂石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砂石行标修订时要与国标相衔接的意见及建议。会议审议通过王建华任中国砂石协会副会长、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