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机械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现已取得了长足发展,混凝土机械作为其中最主要的板块之一,发展势头迅猛。这主要得益于以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公路、能源、二三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保障房建设等作为主要支撑的政府投资基础建设。而且在较长的时间段来看,混凝土机械行业的需求将受城市化率上升以及施工方式转变的影响,仍有很大的需求空间。
产能过剩
2013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最严峻的问题依然是去库存。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2年我国机械工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和销售产值18.41万亿元、18.0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64%和12.54%。逐月看,产销累计增速保持在11%~13%之间,至四季度基本趋稳,与2011年25%以上的增速相比明显回落,行业发展步入中速增长期。由此可见,尽管行业在高喊“要警惕产能过剩”,但生产扩张和销售萎缩的悖论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究其原因,不外乎政府“稳增长”的发展目标,给地方、企业乃至个人都带来“一旦调整结束,经济将再度起飞”的预期,故而在去库存和去产能方面力度不够,存在侥幸心理,甚至还继续增加库存。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央决策层实际上已经认识到过去以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症结和弊端,不太可能再次推出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政策。同时,与混凝土机械行业发展息息相关的水泥、钢铁等产业都属于高资源消耗、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可持续发展受到制约。因此,习惯了挣大钱、挣快钱、挣容易钱的混凝土机械行业,很难再面临像“黄金十年”那样的高速发展机遇。投资机构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逆周期投资是企业的梦想,顺周期投资才是企业的行为。”大多数成功的企业,更倾向顺势而为的平淡经营,毕竟逆势增长只是个例。因此在2013年,混凝土机械依然面临去产能化和去杠杆化的压力,但受到下游基建项目景气回升的影响,预计混凝土机械全年有望实现10%以上增长,仍属于工程机械板块中景气度较高的细分领域。
行业竞争日趋激烈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混凝土机械分会近10年来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混凝土机械的保有量主要包括:50m3/h以上的搅拌站(楼)33931座,混凝土泵44993台,泵车39889台,搅拌运输车228822台;350L以上的混凝土搅拌机200721台,总量达548356台。而实际施工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很多搅拌站产量不到设计产量的50%。
尽管达产率不高,但行业低门槛准入和发展前景依然在不断吸引投资者进入,而混凝土机械行业的上游客户,其议价能力也正逐步加强。由于我们国家经济建设的快速推进,基础建设项目诸多,混凝土工程无处不在的局面为混凝土机械提供了广阔空间。许多企业,特别是有经济实力的上市公司,他们要为本公司寻找拓宽发展的项目和领域,这很容易联想到发展红火的混凝土机械。因此,他们采用或是联合兼并企业,或是高薪吸收技术和管理人才,使整个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
在扩张的步伐中,中联重科和三一重工的扩张尤为突出,市场处于加速状态,竞争状况也在加速,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以推土机业务为主的山推也已经进入混凝土机械行业,与日本日工、武汉中南机电三方共同投资建设的楚天新工厂达产后,可具备年产各种型号混凝土搅拌运输车3000台、臂架式泵车1700台、托泵1000台、混凝土搅拌站200台的生产能力,可实现营业收入100亿元,有望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柳工集团在控股上海鸿得利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后,也预示着这个以装载机为主业的老牌国企开始迈入混凝土机械行业。山推、柳工的进入,加上徐工集团混凝土机械产业的日益扩大,将与“称霸”混凝土机械行业多年的业界双雄――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形成直面竞争。目前,三一和中联重科在混凝土机械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达到45.0%,其中混凝土泵车更是做到了90%的市场份额。而徐工、柳工等工程机械巨头也凭借集团强大的综合实力和成套设备产品定位正积极抢占高端市场。随着三一、中联重科、徐工完成对普茨迈斯特、CIFA和施维英的收购,这些企业正全面进入技术整合和品牌融合阶段,但可以想象,这一过程不会太容易,需要不断地磨合和妥协。
然而众所周知,混凝土泵车技术门槛颇高,没有相关基础的企业要生产出具备高质量的泵车产品一两年之内难以实现。目前,中国众多从未接触过混凝土机械制造的企业进入泵车制造领域,是否具备生产“好泵车”的技术能力令人怀疑。与已经具备成熟技术与销售渠道的中联重科、三一重工等企业进行竞争市场前景恐怕并不乐观。
混凝土制造企业、建筑单位以及租赁行业大概占据了混凝土机械市场80%以上的采购份额。随着海螺、山水、冀东、亚泰、华新、华润等大型水泥企业纷纷进入混凝土市场,这些公司强大的组织运作能力和成本优势将带来新的竞争格局;另一方面,地方性企业产业集中度越来越高,比如上海建工集团,其旗下企业混凝土生产总量占到了上海地区混凝土总量30%的市场份额,这将进一步提升购买者的议价能力,对混凝土机械产品的规模、品质和服务也将提出更高的要求。
纵观2013年,我们预测混凝土机械行业整合会进一步加剧,产品也会向轻量化、大型化、高端化、一体化方向发展。但这也会带来另一个问题———新机的销售空间将受到升级换代产品的进一步挤压。那些生产规模不大、成本却居高不下的中小企业,则需要在龙头企业边际效益递减定律下,寻求细分市场的突破口。
市场前景依然广阔
混凝土机械行业最大的发展机遇依然来自城镇化红利。但不同于以往政府主导、房地产开发、面积扩张的“人造城镇”,如今倡导的新型城镇化将走上一条更高效的投资路线,即城市群建设,这样不仅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也提高了城市资源配置。在这条新型城镇化道路上,轨道交通板块将最先启动。由于城市群是地域集中城市的联合体,因此它的发展必须依赖通畅和低成本的物流、客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而轨道交通相对公路、航空等运输方式,具备节能减排、节约土地等优势,能够最大程度降低物流和客流的成本。由此可以断言,未来的交通运输,城市内依靠地铁和轻轨、城市群依靠城际轨道,而城市群之间的客流则依靠高铁。
据悉,2013年城轨投资规模有望达到2800亿元至2900亿元。其中路基工程基础施工、桥梁工程的混凝土预制箱梁或现浇混凝土箱梁、隧道工程的混凝土喷射以及站房工程的建筑安装都需要大批优质混凝土机械制造商提供成套解决方案。能够满足这些大型工程复杂需求的混凝土机械企业,将成为新型城镇化红利的最先受益者。
总体来说,2013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三个年头,中国混凝土机械产业和市场仍处于发展的机遇期。行业企业应不断提升产品性能和可靠性,提高服务水平,并继续做好行为自律工作,同时推动混凝土机械产品不断向海外市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