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8月13日,第30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伦敦碗”成功闭幕,中国代表团以38金27银22铜,创中国代表团在境外参加奥运会的最好成绩。然而在欢欣鼓舞之余,如此佳绩带给国人更多的依然是深思:我们的体育举国体制还要走多久?中国体育实现由大国到强国的转变还要多久?而此问题同样适用于中国的工程机械行业,经过飞跃发展的黄金十年,中国工程机械市场成功超越北美、日本、西欧成为全球最大的工程机械市场,但是如何做到从“最大”到“最强”?这条路看起来似乎遥遥无期。
“精英化”发展 力助中国崛起
从洛杉矶奥运会上许海峰零的突破,到伦敦奥运会中国金牌总数超过200,中国体育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内不仅成功甩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更是一跃成为世界公认的体育大国,在各种国际赛事中摘金夺银,一次又一次站上最高的领奖台。
总结中国体育的成功经验,居首功的当属“举国体制”,即借助国家的高度重视和有效组织,集中人力、财力、物力来统一配置全国竞技体育资源,并将此资源分配给遴选出的少数“精英”份子独享,助其在短时期内迅速提升,最终达到在各类国际重大比赛特别是奥运会上夺取更多奖牌的目标。
仔细分析,其实举国体制的“精英化”发展之路不独在体育界盛兴,甚至在全社会各个领域都能找到影子,比如“两弹一星”的问世、比如东部沿海的率先改革开放、比如神舟上天及蛟龙下海。应该说“精英化”的发展模式在中国由“一穷二白”的薄弱底子上迅速崛起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更借以向世界证明了“中国人不比世界上任何人种差。”
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与此异曲同工。发展初期,行业中绝大多数都是国资背景的企业,凭借政策、资源、市场上的多重支持在与外资企业的对抗中坚持下来,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崛起打下了坚实基础。后来,一批卓绝人才脱颖而出,凭借超前的眼光、先进的管理理念以及独特的个人魅力引领各自企业迅速发展壮大。
然而“精英化”发展之路终非长久之策。
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借助天时地利人和之势,中国甚至一跃成为第一金牌大户,但现实却残酷地显示国内青少年体质在逐年下降;
从神舟一号飞天到嫦娥二号探月再到蛟龙探海,中国在高精尖领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突破,与欧美日比拼也丝毫不落下风,然而遍及世界的“中国制造”却往往是粗制滥造的代名词;
具体到工程机械行业,在几大龙头企业的引领下,在历经多年的高速发展之后,中国市场一跃成为世界最大的工程机械市场,更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成为世界工程机械50强榜单的常客,然而关键零部件等核心技术却始终受制于人,这让国内企业在竞争中始终底气不足。
那么后“精英化”时代的发展道路又该何去何从?
从“精英化”到“大众化”:由大到强的必然之路
作为世界公认的金牌大户,中国早已经过了靠金牌增加脸面、提升形象的阶段,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与其耗费数千万金钱以及大量的人力物力,去争一枚金牌换取表面光鲜,不如扎扎实实加大对群众性体育运动设施的投入,大力增强全民身体素质,并推动竞技性体育走上社会化、职业化、产业化之路。
经济层面,在投入大量资金在高精尖领域不断突破的同时,国家在“十二五”期间,有望加大对制造业、对关系国计民生的各行各业的支持,鼓励在发展过程中通过创新和生产高科技产品,创造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争取在国内外市场迅速占领市场份额,从而使中国的制造业具有竞争优势,跨上新的台阶。
而对于工程机械行业而言,要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眼下最关键的一点无疑要属解决核心零部件技术欠缺这一掣肘难题了。目前,我国液压件市场需求巨大,约占世界市场的20%,然而国内液压产品只能满足中低档配套产品的需求,高端产品几乎全部依赖进口。
据记者了解,鉴于核心零部件的掣肘之痛,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在此方面的努力其实多年来始终未曾放松,耗费巨资引入国外专家甚至先进生产线的做法在业内也并非个例。“然而理想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几乎同样的专家、同样的生产线,生产出的外形几乎相同的产品在性能上往往却有着极大的差异,这就是业界广为诟病的“形似神不似”难题。
问题出在哪里?笔者认为,其根源在于“精英化”的发展思路,即过度看重了高层研发人员的作用,单纯以巨资引入高端人才,却忽视了对基层生产线人员的系统培训与严格管控。比如相比国外生产线上宛若机器人般一丝不苟的精细化操作,国内普遍存在着的是粗枝大叶的粗放型模式,“生产过程中的娇贵造就的是使用中的强悍,而使用过程中的娇贵往往来源于生产过程中的粗放。”
“一流的产品出自一流的企业,而一流的企业必然要有一流的员工。”对于工程机械企业而言,当前除了引进、培养高端人才,在核心技术方面继续加大研发力度外,对于基层员工的专业培训同样应该放到突出位置重点来抓。
笔者认为,什么时候“精细化”生产随同高精尖技术切实落实到企业的每一条生产线上,什么时候高端液压件的品质才能真正得到质的提升,这同样适用于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每一个产品领域。而如同全民健身的推广普及,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全员提升,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