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将合资公司做亏,之后再增资、扩股,卡特彼勒被质疑用这种先亏后盈的手法参股上柴,从而让中方难以承受。
美国卡特彼勒公司拟参股上海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上柴”)一事现已暂时告吹。这是卡特彼勒继与厦工集团合资推进减缓之后,在国内机械合资项目上的再次重创。
之前,卡特彼勒与上柴曾在发动机项目上合资,连亏三年;而与徐工的挖掘机合资项目也出现亏损,最后由徐工集团让出部分股权,卡特彼勒获得大部分股权后,业务马上转危为安。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说,先做亏再拿控股权是外资进入中国的常见招数。外方先通过中方合作伙伴掌握人脉、采购权等,而把利润转到母公司,故意将合资公司做亏,之后再增资、扩股从而让中方难以承受。
凯雷案影响卡特彼勒收购
上周五,上柴董事长陈龙兴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独家采访时透露,美国卡特彼勒与上柴的合资项目现已暂停。失败主要原因是,凯雷徐工收购案迟迟没有拿到商务部批文,而引发外方担心这个项目也出现同样境遇。
去年3月,本报曾经发表《跨国公司恶意并购主角卡特彼勒洽购上柴》,率先报道了卡特彼勒盯上上柴一事。当时,本报获悉,卡特彼勒的美方人员已进驻上柴,对上柴各部门进行尽职调查,涉及每个部门的在岗人数、工作职责、工作进展情况等,调查也包括最核心的供应商及客户资源情况。
3月22日,上柴发布公告确认了该合作,公司称,与卡特彼勒洽谈合作一事处于合作前期准备阶段。但之后曾停滞一段时间,去年底又有消息称,中外双方就合资一事再度开谈。
陈龙兴向记者表示,卡特彼勒此前想法是,控股上柴,后来又打算各自持股1比1。但因凯雷与徐工机械成立合资公司一案中,凯雷集团拟在合资公司中所占股权过高备受质疑,也一直没获商务部等有关部门审批,导致外方有所顾虑。
3年合资屡屡亏损
上柴与卡特彼勒在上世纪80年代在发动机项目生产上曾有过合作,1994年双方还成立了合资公司——卡特彼勒上海发动机有限公司,该公司1994年12月成立,注册资本1600万美元,当时中外双方股比分别为45∶55。但由于该公司自成立以来连年亏损,1997年底以清算收场。
当时,上柴以约人民币3540万元从卡特彼勒清算委员会购入存货和固定资产,并转售于上柴当时的国有股持有者东风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卡特彼勒与徐工集团在挖掘机业务上也有一家合资公司——卡特徐州挖掘机有限公司,同样也因业务不佳陷入亏损,但最后徐工集团让出部分股权,卡特彼勒获得大部分股权后,业务转危为安。
陈龙兴向媒体表示,由于与卡特彼勒的合资出现变数,上柴肯定要调整战略方向,“除了与卡特彼勒之外,我们也与其他外资进行过接触。”他说,其中包括一些欧洲企业,但具体名字不便透露。当记者询问,一到两年内是否可能公布新的合资意向时,陈龙兴没有表态。
此前,曾有业内人士猜测,上柴若与外资合作将提升公司海外销售能力。
5月10日,上柴收报于17.39元/股,下跌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