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8日,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四届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二届中国工程机械发展高层论坛在山东临沂召开。国务院国资委行业办副主任张涛,临沂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左沛廷,临沂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徐福田,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会长祁俊,副会长兼秘书长苏子孟出席会议。协会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单位负责人,所属各专业分支机构负责人以及来自工程机械行业部分会员单位的代表、各相关媒体代表近300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以下为徐工集团副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李锁云在会场致辞: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非常荣幸与各位同仁在这里作交流。首先,感谢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多年来给予行业发展提供的这个宝贵的交流平台和支持平台。感谢各位领导、同仁多年来给予徐工的关心关爱和帮助支持。
最近,在最新公布的新一年度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排名中,徐工位居全国企业第35位,继续居行业第1位。在这里也特别汇报徐工近年来在自主技术创新方面的做法。在这里主要讲三个方面:
第一,在核心技术、产品整机技术、主导产业链技术三个层次上,徐工如何找到自己的着力点?
在工程机械产品整机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上,徐工有两大着力点:
一是全球对标、主攻高端、高举高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十年的快速发展,我们行业进步很快。可以说在工程机械的主要细分门类,我们行业已经解决了绝大多数技术难题。而以后10%左右技术难题的破解,则如同“塔尖上的舞蹈”,每往前攻克一小步,都是迈向世界工程机械技术之巅的一大步,此类攻艰任务就是徐工正在全力进行的“主攻高端和高举高打”。为此,徐工每个产业板块都有一个“对标全球主要对手的赶超计划”,如起重机械有“G计划”,就是力拼三年,在产品技术、质量、海外市场份额和经济效益上全面赶超德国利勃海尔;挖掘机械有“T计划”,对标的是日本小松,同样是全方位的赶超。包括一些新兴的中小板块都有同样的赶超计划。
徐工创新战略整体对标的则是全球行业第一的美国卡特彼勒,重点推进“三高一大”即高技术、高品质、高性价比、大吨位产品研制,形成了底蕴深厚的技术实力和创新特色,追求准确的市场导向和市场定位,满足用户追求最好质量、最稳定性能、最低使用成本、最高作业效率和最有力融资及服务支持的合理期望,用“三高一大”和差异化\智能化\成套性产品)中击全球市场。二是紧紧围绕国家战略突破创新。徐工始终坚持,国家鼓励支持的战略方向都是企业的创新方向和产业方向。国家鼓励发展高端装备制造,徐工十年磨一剑,从2002年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全地面起重机,到推出全球最大吨位1600吨全地面起重机,在这一领域3次获得全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该领域唯一的全国科技进步奖。“全球第一吊”4000吨级履带起重机7月5日在中石化烟台基地完成全球首吊,轰动全球吊装行业。国家鼓励智能化装备制造,徐工嵌入智能技术的军工产品、遥控版“钢铁蜘蛛侠”——ETll0步履式山地挖掘机获得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再次获得该领域唯一的全国科技进步奖。
国家鼓励节能减排技术突破,徐工快速推出LNG轮式装载机和混合动力挖掘机,推出绿色施工成套装备,均已批量产销国家聚焦城镇化和高铁、城轨、地铁建设,徐工高铁、桥梁及隧道专用施工装备、成套环卫装备快速形成产业化,推出亚洲第一高的100米登高平台消防车。国家聚焦资源战略,徐工70吨以上大型矿用挖掘机快速做到国产品牌第一位,12吨大型装载机唯一实现国产化,并推出130吨大型矿用挖掘机和全球载重最大的400吨矿用自卸车等成套矿山机械,涉足新型油气钻采装备、水利专用施工装备,研究高端海工装备。国家加快农业现代化,让爷工面向“三农”专门研发的全新小型工程机械迎来发展春天。在主导产业链技术的突破上,徐工的着力点就是走出一条“三路并举”的独特道路:如徐工诸多关键零部件创新项目上:一是自主突破了高端液压油缸、新型电控变速箱、智能控制系统等关键技术;二是以两家欧洲并购企业及欧洲研究中心为平台,从消化、吸收与自主在创新泥中,正加快突破阀、泵、马达及液压系统等核心技术;三是与德国、美国等多国企业合资,通过协作创新,突破了高精特回转支撑、湿式驱动桥等关键技术。新材料升级项目上,也是通过协作创新,徐工与宝钢联合攻关高强度钢材研发。
第二方面:在构建全方位开放创新体系中,徐工有哪些经验分享?
布局打造全球协同创新体系上,徐工同样走出了自己的独特道路。1993年,徐工的工程机械研究所成为首破国家及企业技术中心。形成了以研究院、事业部及分子公司技术中心、主攻专业产品研发设计和制造技术研发的技术创新体系。目前徐工拥有一支600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从事技术研究和创新开发相关工作。此外,徐工还拥有一支高级工为主的高技能的技术工人队伍,其中包括800多位技师和高级技师。今年徐工的技术创新体系工程建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
今年初,总投资10亿元的徐工研究总院启用。以此为平台,正加紧三方面国内外的研发布局:一是积极创建国家级研究实验室,建设工程机械综合试验场;二是在完成南京研究院建设的基础上,与院士团队及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联合成立的工程机械先进技术研究院等联合创新平台机构分别在上海长春等地建设并运行;二是投资3亿多元的欧洲研究中心在德国克雷菲尔德市全面运营,将吸引100位欧洲高端科研人员,重点攻克一批核心零部件和新型主机关键技术。此外徐工在美国、巴西等海外研究中心正在建设中。
如同其他制造行业(如汽车业)一样,工程机械行业在构建开放性创新体系过程中,也曾经历过曲折迂回。如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初,技贸结合、主机合资等形式的“市场换技术”事实证明这一策略只能作为阶段性的过渡性策略,不可能支撑工程机械强国的实现。我们曾引进德国、日本的汽车起重机技术,他们之所以同意中国引进?同样地市认为汽车起重机是起重机械中将被淘汰、没有前景的产品,其技术已经落后。而他们的发展重点已经锁定在更高技术含量的全地面起重机、越野轮胎起重机上。虽然汽车起重机这种中低端产品在中国发展很好,也能满足一般起重机工况要求。但在大型复杂起重安装工况以及我们在进军国际市场的过程中发现,仍然必须在更高端的全地面起重机、越野轮胎起重机上自主突破。只有在其相关的核心技术及其关键零部件技术自主研发取得突破,方能在国际市场上真正立足。
当然,初期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这样一种曲折过程也给了我们更多历练。汽车起重机上,徐工已经做到了220吨的极限,全世界独此一家;并且因为在中国有很好的适应性,徐工汽车起重机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达到50%。全地面起重机实现重大突破,目前已形成了从25吨——1600吨的全系列产品,其产品技术与当前国际先进水平同步;300吨以上超大吨位全地面起重机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0%,基本上是徐工发展到多大吨位,该级别产品的国外对手就基本上不再进入中国;并开始小批量走向海外市场。越野轮胎起重机也已经自主研发和批量销售。依靠两大产品主要是汽车起重机、全地面起重机的优异表现,徐工移动式起重机综合排名已经反超日本、德国,做到了世界第一。
有个很好的例子能够说明我们在这个产业的位置变化。我们最主要的竞争对手德国利勃海尔,也曾经是技术的合作伙伴。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们的技术人员到利勃海尔的德国爱茵根工厂,看到德国人非常考究、精良的产品制造工艺就想拍下来,德国工程师非常傲慢地说随便拍,就是把整个生产线拍下来,你们仍然学不好。这一席话极大伤害地伤害了技术人员的自尊心。而十年后,当我们已经做到汽车起重机全球第一并开启重点研发大吨位全地面起重机时,有技术人员再到德国爱茵根工厂并想拍照时,这次是德国工程师急了个大红脸,参观过程中一再强调不可以拍照,你们一定要遵守工厂的规定。几年前,当我们做到世界移动式起重机第二并且距离第一仅一步之遥时,利勃海尔起重机公司的总经理到我们徐州的工厂参观,走在生产线上,他十分震惊,临别时特别说了一句话:“到徐工,我仿佛回到了我们德国的爱茵根工厂。在中国,我们找到了真正的对手,这个对手就是徐工。”
多年来,在与国外企业的合资合作上,我们始终坚持,必须确保徐工的话语权和主导地位。这是工程机械不同于一些制造行业(如汽车业),而能够在自主创新、协作创新中走出一条自主品牌发展之路的关键。这里有三个例子:一是关键零部件的合资上,50:50的合资,或者40:60的合资,如与美国美驰、德国罗特艾德的车桥和回转支承合资,因为徐工有内部庞大的配套市场,能够确保在合资企业中处于相对主导地位。二是挖掘机发展上,我们20年前曾与美国卡特彼勒合资,由于当时徐工集团在挖掘机技术方面几乎是空白,外方不愿意转让全套技术,为了尽快引入挖掘机我们选择了合资合作。但事实求是地说,这个合资企业从开始就是外方主导的,我们的股权被一点一点地稀释,而且由于合资的原因,我们还被限制发展自主品牌的挖掘机。而以挖掘机为主的土石方机械是工程机械的第一大门类,约占行业总规模的40%。徐工集团的战略定位决定了徐工必须在挖掘机产业有所作为,考虑到我们在这个庞大门类中的声音越来越弱,我们就同意了外方提出的分手。从2010年正式分手到现在正好三年,徐工自主品牌的挖掘机发展非常迅速,今年是国产品牌中唯一正增长的企业,并且在中国市场已经实现与卡特彼勒、小松等一线外资品牌相当的销量。回头看,十五年的合资合作过程,我们有机会深度了解合作伙伴,学习对手的技术研发理念,创新管理的方法和国际化的经验。今天看仍然可以说,与卡特彼勒的合资我们收益不小。因为作为曾经的战略伙伴,卡特彼勒的商业模式和全方位的管理对我们都有很好的启示。三是成套混凝土机械的发展上,徐工也曾走过合资发展的弯路。后来认识到任何产品的发展,我们都必须先立足做自主品牌,形成专有技术,做到了细分市场的前三强,再谋求更大更强的发展。这样两年前,我们面对与全球成套混凝土机械领先企业德国施维英公司的战略合作机会,而外方最初是不同意我们控股的,但我们讲,双方要合作,就一定是由我们控股;因为以往主机合资的经验告诉我们,要对这家企业做降低成本、技术国产化和全球产业布局的整合调整,就必须处于控股地位。这样谈了接近一年,到去年7月交割时,我们是控股52%;今年又进一步将股权扩大到60%;双方的中国合资企业也已经全面运营。这样,通过徐工品牌与施维英品牌的有效协同,我们初步奠定了成套混凝土机械全球前三强的产业位置。
第三,知识产权战略、人才战略等如何支撑徐工的自主创新。
徐工自主创新战略的主要思路是注重抓实三个一批,即凝聚培育一批关键创新人才,落地实施一批重大项目,聚焦突破一批知识产权的重大成果,使徐工自主创新工作走在全国装备制造业前列,初步形成了世界级的技术实力和品牌影响。徐工6000多人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中,有100多名国内最高端工程机械领军型技术人才,还有近100位德、美等工程机械专家在全球各地服务于徐工创新工作,这些领军专家成为徐工在工程机械领域知识产权战略突破的带头人。
为突破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装备技术,徐工集聚全集团并嫁接全球、全社会的研发资源,近三年,年均完成大型研发项目100项以上,重大项目20项,并承担了多项国家863计划项目。这些项目在立项时,均有明确的专利技术突破拥有的目标和任务。如我们的全地面起重机研发项目在攻关中,核心技术共受理专利约400项,其中发明专利100多项,并两次获得全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之后,又获得了全国科技进步奖,如此众多的殊荣集中于一个重大产品门类的突破上,在全国机械行业是非常罕见的。
通过创新项目的有效拉动,近三年,徐工获得授权专利数量持续翻番增长,累计拥有有效专利2000多项,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金奖。先后研制出100多项国产首台套重大装备。3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5次获得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知识产权战略突破及项目创新上,徐工有一些具有特色的做法:一是发挥徐工全球协同技术创新平台,利用全球技术资源协同创新。如强化了与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等的合作创新,建立了徐工工程机械先进技术研究院;并引进日本专家推进的高端液压油缸可靠性提升项目,与德国专家共同推进的新型电控变速箱项目,及与德国亚琛地大学共同推进的工程机械整机节能减排技术项目等,均以“徐工骨干+外籍专家”的联合攻关和项目催化模式,取得突破性的创新效果;快速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核心技术。
二是实施重大技术创新项目激励机制,重奖实现重大技术突破和核心专利突破的项目团队。如被行业誉为摘取“皇冠上的明珠”的四个一类重大创新项目,每个都给予1000万的重奖。并试点项目激励和专利技术突破激励机制,主要是将技术人员总收入的40%拿出来专门用作项目性分配,以此激励项目性创新和专利性创新。
通过知识产权战略、核心技术人才战略和自主创新战略的突破和持续的变革发展,徐工初步形成了一批全球影响的百亿级规模的工程机械子板块:起重机械世界第一;道路施工及养护机械中国第一,世界第三;成套混凝土机械跃居世界第三;铲土运输机械中国第一,创建三年的挖掘机械全线超越外资品牌,跻身中国行业前两强;并打造出消防装备、小型工程机械、桩工机械、非开挖机械等一批数一数二的行业小巨人。
各位同仁,我们已经成就了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大国。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距离工程机械强国还有极其艰难的路途。现在到了攻坚克难的关键时刻,自主创新是驱动行业转型升级的唯一选择。让我们携手共进,自觉规范竞争行为,加大行业自律,共同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早日实现中国工程机械强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