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月初以来,中建商品混凝土成都公司7家搅拌站着力深化混凝土生产配比动态管理,即针对所要浇筑的混凝土的类别、方式、气温环境等要素的差异性,至少提前60天策划并形成在全覆盖实验确证基础上的配合比数据库。具体的混凝土生产则由各搅拌站根据当天的生产任务单选择相对应的配合比并加以动态优化调整。结果这几个月生产每方混凝土的成本不仅平均节约了4元,更为重要的是客户投诉率、因质量导致的堵管和剩退混凝土都几近为零。
近一年来衡量混凝土生产企业在整个混凝土业界的技术含量如何,一个十分重要而不可或缺的指标就是必备系统而精准的混凝土配合比数据库和完善的质量技术保证体系以及综合管理的精细化、标准化。基于此,该公司总工程师去年底就积极顺应大势、总揽全局,授权所属7家搅拌站的总工程师根据现代高端混凝土发展规律、理论前沿和实践经验以及对未来市场预测,至少提前两个月针对所承建或有可能中标的混凝土工程施工的类别(普通建筑、高层建筑、特殊建筑、道路)、部位(水下桩、大体积筏板)、原材料要求(细石、自然砂)、生产方式(非泵送)、强度性能(早强、坍落度)以及运距等方面的差异性,在对其予以周全细致的实验分析(试配量为以往通常的两倍)的基础上,将其全部的配合比参数,分门别类地、如实地录入到数据库中。
在混凝土生产实际的操作中,这7家搅拌站实验室主任就依据当日下达的生产任务单,从完整的配比数据库里,有比较鉴别地择其相对应适宜的最佳配合比,细心交底于能充分理解该配合比精髓的质检组长及生产调度组织生产。各搅拌站总工程师在混凝土生产施工全过程中,通过ERP和已形成常态化的《技术工作日志》使得配合比动态管理至始至终地处于受控状态,包括对配合比灵活机动而精细地优化调整和实施混凝土配合比调整后的跟踪、追溯与再优化,从而达到整个混凝土生产浇注过程中质量与成本的综合平衡、辩证统一。即在最大限度降低质量风险、确保每炉、每车、每方混凝土质量性能的前提下,尽可能有效、适宜地降低包括水泥、减水剂在内的主材资源的消耗与浪费。
今年3月,该公司武侯站、华阳站在成都市重点工程大慈寺的施工通道混凝土施工中,严格实施混凝土配合比动态管理的各项章法与流程,依据其坍落度随昼夜气温的升降而上下波动的实际,以增加碎石量、减少掺合料的配比,使其坍落度始终控制在160毫米以下,从而优化提升了混凝土内部结构进而增强了混凝土路面的承重、抗折功能,并大大减少了每天上百台重车数十次往返碾压这条通道后新产生的混凝土路面的起灰与翻砂。
6月下旬,该公司公兴站在成都招商银行项目换填及垫层6300多方C15混凝土施工中,依据这个现场施工人员素质普遍较高、特别是现场泵管相对短、坍落度较小的实际情况,从配合比数据库中择优对应地选取了适宜夏季和不同原材料以及胶凝材料调整验证后的混凝土配比,加以进一步的精细优化,最终取得了现场取样的试块强度等性能全部达标和生产每方混凝土平均节约10元主材成本的预期效果,集中体现了该公司大力推行的混凝土配合比动态管理所导致的管理精细化、质量精致化、成本精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