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企业情况 » 正文

葛洲坝集团打响南水北调中线三大战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4-10  来源:中国混凝土网  作者: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核心提示:葛洲坝集团打响南水北调中线三大战役
  今年全国两会上,有关尽快启动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呼声再起,也有代表、委员提议东线二期适时开工,社会对这项世纪工程的关注,始终保持着相当的热度。据悉,2013年,南水北调工程将迎开工以来最为特殊、最为关键的一年——东线工程要在第三季度前后通水,中线要实现年内主体工程完工。而这也预示着,1952年毛泽东同志提出的这一宏大构想,已经无限接近实现,一江碧水即将奔流进京。

  南水北调工程通过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分别从长江下游、中游、上游调水北送,与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我国“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资源总体格局,规划总调水规模达448亿立方米。

  蓝图绘就,一时多少豪杰,会战世纪梦想。享誉“世界水电建设第一品牌”的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简称“葛洲坝集团”),带着从三峡、溪洛渡、向家坝等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积聚的雄厚实力和可靠信誉,转战南水北调工程,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坚力量。目前,葛洲坝集团在南水北调东、中二线有30个在建项目,以中线为主。在中线丹江口水库加高、大型渡槽、穿越黄河三大战役中,葛洲坝集团无一例外地担纲着主力军角色。

  突击丹江 “为有源头活水来”

  丹江口水库碧波荡漾,控制着汉江60%的流域面积,号称“亚洲天池”,这里就是南水北调中线的水源地。为了满足日后稳定均衡向北方供水的需求,丹江口水库需要在原来规模的基础上,增高扩容。葛洲坝集团承担了丹江口大坝加高左岸土建工程及金结设备安装施工任务。

  在一个建成30多年、正在运营的老水电站上施工,从工程的技术设计、施工方案、外部关系协调上都困难重重。老坝体的加高工程在国内并没有成熟的先例可循,尤其是新老混凝土面的结合,是整个工程的技术难点。葛洲坝集团经过详细严谨的论证、试验,采用老混凝土面风镐凿毛,液压盘锯键槽切割、植锚杆、接缝灌浆、温控混凝土等多项工艺措施,来保证结合面的质量。整个贴坡工程中仅老混凝土炭化层剥离面积就达到了7万多平方米,平均要将旧坝体剥去3-5厘米的厚度。

  由于只能利用枯水期进行施工,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施工,是一场名副其实的突击战。2005年项目开工,前两个枯水期的混凝土浇筑任务量就高达40万立方米。由于贴坡工程推迟,首个枯水期只完成了13万立方米多。任务不变,这意味着在第二个枯水期的工作量将是前一年的两倍,必须风雨无阻地保持高强度混凝土施工,作业人员配置、浇筑手段、拌和楼运行状态和现场调度协调,都要达到最理想的状态。为此,葛洲坝集团组织专家组现场调研,不断优化方案,将巨大的任务层层分解,确保施工的有序性和可控性。最终,40万立方米的混凝土浇筑任务提前20天完成,几乎所有细节都实现了预定目标。

  2010年3月31 日,随着最后一个坝段顺利加高到顶,丹江口水库大坝左岸主体混凝土施工划上了圆满的句号。“三大战役”第一战旗开得胜,为南水北调中线建立起稳固的大后方。

  攻克渡槽 架设“河上河”

  渡槽是一种输送渠道跨越河渠、溪谷、洼地和道路的架空水槽,也叫“河上河”。相比直接从地面开挖的明渠,渡槽安全系数高、施工难度大,要做到滴水不漏。

  1277公里长的南水北调中线输水干渠,设计了多段渡槽,葛洲坝集团承建了漕河、沙河、湍河三段大型渡槽,每一段都是一场攻坚战。其中,漕河渡槽与丹江口大坝加高、穿越黄河并称南水北调中线三大重点工程,沙河渡槽是目前世界上在建的规模最大的渡槽,湍河渡槽是世界单跨流量最大的U型渡槽。

  漕河渡槽是自广东东深供水改造工程樟洋渡槽之后,葛洲坝集团又一次承建大型渡槽工程。虽有经验可循,但绝不能掉以轻心。葛洲坝集团把握住工程关键节点,以技术保质量,以责任保安全,优质高效完成了建设任务。漕河渡槽获得了中国水利工程大禹奖。

  可以说,漕河渡槽为葛洲坝集团确立了在国内渡槽施工领域的优势地位,也为其后续挑战难度更高的沙河、湍河渡槽奠定了基础。沙河渡槽的设计和施工中多项技术,在国内外均处于领先水平:渡槽综合流量、跨度、总长度等指标均排名世界第一;架设预制单槽重达1200吨,为国内之最;薄壁U型槽身采用“槽上运槽”方法架设,技术要求非同寻常。湍河渡槽槽体结构新颖,无论内径、单跨跨度、流量皆为世界首例,并且采用国内最大的造槽机进行施工,难度堪称业界之最。葛洲坝集团直面困难,从容应对,研究出三槽一联多侧墙结构形式等新施工工艺,逐个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各个难题,并屡次刷新渡槽混凝土施工的进度记录。

  “当我老了,可以很自豪地和孙子说,在南水北调伟大工程的混凝土中混入过我的青春,在向北流去的那方清渠中奔涌过我的汗水。”站在湍河渡槽巨大的造槽机下,2012年刚参加工作的贺园炜难掩激动的心情。

  穿越黄河 贯通地下“咽喉”

  南水北调输水线路不可避免要与黄河交叉。如何安全有效地将中线调水从黄河南岸输送到黄河北岸?答案只有一个:穿过去。

  穿越黄河无疑是人类历史上最宏大的穿越大江大河工程,总长19.3公里,上下游各有一条隧洞。葛洲坝集团参建上游隧洞,全长4250米,包括800米长的邙山隧洞和3450米长的过河隧洞,单洞直径7米。

  穿黄工程采用盾构机进行施工。盾构机专门针对软土地质设计,与针对岩石地质的TBM一样,皆为全断面隧道掘进设备。这是葛洲坝集团首次使用此类设备。通过穿黄工程实践,掌握盾构机技术,为进军城市建设、地铁建设筑牢基础,成了葛洲坝人心中共同的目标。

  为了打好穿黄这一仗,葛洲坝集团积极安排人员参加各类相关培训,虚心学习盾构技术,从盾构机运输、组装入手,边学边实践。一支兼具操作、安全预防、维修保养的专业技术队伍逐渐建立起来,并在穿黄施工中经受住种种考验,优质高效地打完了这场与众不同的“地道战”。

  盾构机高压换刀是一件既考验技术又冒风险的活儿,考验着盾构技术的掌握程度。“加压过程中会产生耳鸣,稍微一动,身上就会出很多汗。活儿简单,但高压之下,干起来很费劲。每次进仓一个半小时,四人一组,一次最快也只能卸两把刀。”这是现场技术员张贺谊描述的换刀的情景,一年间,他进过12次仓。换刀时,主司机董霄每天得12个小时坐在盾构主控室,控制液压系统,调节推力大小,调整盾构姿态,保证气压稳定。董霄双眼紧盯显示器,既谨慎又镇定。据统计,穿黄盾构机累计成功实施高压换刀400余舱次,解决了掘进中出现的刀具磨损、长距离泥水输送、复合地层软硬不均等多项技术难题。

  2008年6月12日,盾构机从北岸竖井始发,仅仅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就完成了3450米的过河段隧洞掘进,106天之后,800米邙山段隧洞贯通。2012年12月,南北两岸的隧洞内衬混凝土浇筑完成,比计划工期提前2个月。穿黄一战,无论从设备上还是从技术上,都为葛洲坝集团积累了丰富的全断面隧道掘进施工经验,而随着对TBM技术的进一步掌握,其在该领域的整体施工能力日臻成熟。

  笑引丹江水北去,渠走龙蛇济千里。渡槽起,黄河辟,丰功伟业看今夕。当前,南水北调中线穿黄项目正在进行地面建筑物混凝土浇筑,湍河、沙河两大渡槽的架设施工业已进入后半程。鏖战还在继续,收官之战,葛洲坝集团将全力出击,力保大获全胜。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企业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