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2年水泥行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32.81%的背景下,中国水泥产能最大的中国建材的业绩表现略好于同行。
公司3月23日公布的2012年年报显示,全年营业收入达872亿元,同比增长8.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5.8亿元,同比下降30.4%。
值得关注的是,截至去年年底,中国建材的应收账款已从2011年底的229亿元增至456亿元,公司2012年未计提的逾期应收款由2011年的38亿元攀升至119亿元。中国建材对此的解释是,“债务人的信用质素并无重大变化”,认为这部分款项仍可收回。
一名资深会计师对此指出,这不得不让人质疑其会计政策过于激进。
逾九成混凝土营收为应收账款
记者翻阅中国建材过去几年年报发现,不计提逾期应收款似乎成了该公司近几年的家常便饭,并且逾期的应收款逐年上升:2006~2011年,中国建材未予计提的逾期应收款分别是2.7亿元、2.6亿元、5.3亿元、13亿元、25亿元和38亿元。
应收账款之所以会翻倍,很大程度上与公司去年发力混凝土领域有关。
近年来,中国建材在收购大量水泥企业之外,还加大了在混凝土搅拌站、矿山等产业链上下游的投入,仅去年一年,中国建材旗下的四家水泥公司就合并了181家混凝土企业,商混产能扩大到3亿立方米。
但在垂直整合的过程中,混凝土行业显著的应收账款问题也开始显露。中国建材2012年93亿元的混凝土营收中,有84亿元是应收账款,占到中国建材2012年201亿元贸易应收账款的逾四成。记者通过非公开渠道了解到,上述应收账款的56亿元在今年1月和2月收回,到3月底,大部分商混应收账款将被收回。
瑞银证券曾发布报告,认为对中国建材来说,混凝土较长的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将进一步增加公司的营运资金压力。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建材行业分析师告诉本报记者,商品混凝土的收款周期不定,一般能在每年春节前收回账款,但商混行业较为混乱,欠款问题严重,有时候突然就会没法收回,有不少企业开始通过以收取利息作为条件,给下游客户垫款,垫款利息可以达到30%。
在中国建材119亿已经逾期但是未予减值的应收账款中,账龄在两年以内的应收款为116亿元,其中一年以内账龄占到八成。
中国建材一名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为了防止商混领域的收款风险,近来公司在收购时会和企业就付款模式签署要约,如果商混账款收不回来,中国建材将会延迟支付收购款。
政府补贴利润近三成
在狂飙突进的并购扩张之路上,中国建材已经显出了疲态。对于其管理层而言,高企的负债成了越来越大的挑战。
截至去年年底,中国建材的总负债已经达到2024亿元,资产负债率再度攀升,高达82%。其中,流动负债为1439亿元,超过总负债的七成,而显示其短期偿债能力的流动比率则由2010年的0.73、2011年的0.59降至2012年的0.54。
或许正因如此,中国建材近年来获得的政府补贴始终是其利润的重要来源之一:2012年其获得的政府津贴总额达43亿元,除去19.4亿元增值税退税、6927万元利息补贴,中国建材全年获得的地方政府机构的补贴达到22.8亿元,几乎占到其全年利润总额77亿元的近三成。在水泥行业,这样的补贴水平不算低。
“作为央企,中国建材获得的政府补贴实质上已经可以算作是一种持续的利润来源。”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机构分析师表示。2010年和2011年,中国建材获得的政府补贴分别为9.3亿元和11.6亿元,分别占到其当年利润总额的20%和11%。
除了政府输血,重压之下的中国建材,也在寻找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记者通过上述非公开渠道了解到,从今年下半年开始,中国建材将从着重收购转向内部整合、管理提升,资本开支也将变保守。2012年,中国建材就已经把南方的7个公司合并成了2个,另外还在湖南等地进行商品混凝土垂直整合的试点工作。
中国建材内部人士告诉记者,2013年,公司将稳步推进核心利润区水泥和商品混凝土业务的联合重组,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巩固核心利润的建设。
与此同时,中国建材仍将继续推进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工作,“必要时引进财务投资者。”中国建材一名管理者就公司发展曾有过这样的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