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际市场 » 正文

国际视点:建筑新技术可大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09-05  来源:中国混凝土网转自科技日报  作者:科技日报
核心提示:国际视点:建筑新技术可大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丹尼•哈维非常喜欢他在多伦多的办公室,尤其是通过那扇8平方米的大窗户,他可以终年尽情享受灿烂的阳光。最近,他做了一个粗略的计算,加拿大冬天的气温是零下20℃,如果要把办公室温度保持在20℃的话,需要2000瓦特的热量,比整天用锅炉烧水消耗的能量还多。

  宽敞的代价

  这个简单的数据让哈维忧心忡忡。

  哈维是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气候变化专家。他曾经提出一项计划来减少建筑物的能量消耗,然而,整个城市的大部分建筑都像他所在的办公室一样,宽大的窗户成了时尚,而且成群的写字楼仍在拔地而起,消耗大量能源并释放二氧化碳。“人们并没有意识到,每座新建筑都可能是将来的一笔债。”哈维说,“其实,可减少能量消耗的窗户已经生产出来了,但建筑商却没有使用。”

  由哈佛大学和其他机构共同发布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建筑物能量消耗产生的二氧化碳,占人类排放二氧化碳总量的1/3。航空与发电要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必须依靠重大技术革新,建筑则不同,人类完全可以利用现成的技术,在不到10年时间里使建筑物产生的二氧化碳降低30%%。

  这些研究能推动人们的建筑物节能意识吗?很不幸,答案是否定的。建筑专家说,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其实殊途同归。在发展中国家,快速的城市化进程掀起建筑热潮,但是管理者却忽视了建筑物的环境效应;而那些温室气体排放大国也存在问题,比如美国正在纷纷建造更大的房子,这就抵消了通过其他途径节约下来的能源。

  这一趋势与人们的期望恰好相反。

  希望的房屋

  值得庆幸的是,欧洲近几年推出的“节能房屋”让人们眼前一亮。通过隐藏所有接缝、使用高品质绝缘窗户来最大程度地利用太阳光,节能房屋的能耗仅为传统房屋的10%%。部分新型节能房屋还采用了先进的隔热技术,3层玻璃的窗户提供了极好的隔热密封层。室内污浊空气在排出前,先吸收空气中储藏的热量,再交换给进入室内的新鲜空气,使90%%以上的热量保留在室内。当室外温度低至零下8℃时,室内在没有供暖的情况下仍可保持在21℃。使用这种吸热装置的房屋,冬天几乎可以不用暖气。住在伊利诺斯这种房屋里的卡特里娜•克林吉布格说:“我通常用10支蜡烛给房屋加热。”那里冬天的气温通常在零下10℃左右。

  根据能量来源不同,每座节能房屋的二氧化碳释放量可比原来少65%%。现在欧洲每年建造5000座节能房屋,并且有4000座老房屋正按同样标准改造。如果用效率更高的设备代替传统白炽灯泡和古老的热水器,就能节约更多的能源,比如太阳能热水器可减少烧水的能量;仅仅换掉商业大楼里大排量的通风设备,就能节约60%%的能量。

  哈维和同事们在80多个国家和地区调查了这些措施的长远影响。他们推测,到2020年,这些措施可使能源消耗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29%%。如果《京都议定书》能提高化石原料价格,限制人们使用它们给建筑物加热的话,这个数字还可能增加4%%到7%%。今年5月,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组织发布的一个报告也同样指出,建筑节能几乎是所有领域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尽管欧洲的节能房屋带来曙光,但美国的步伐却并不轻松。帕克说,美国南部涌现了大量城镇,大量房屋和家电正投入使用,房屋面积平均比1940年扩大了一倍。尽管采取了相关措施,美国能源部预测,2030年前,居民住房及商业住房的能源消耗将每年上升1%%多。

  共同的责任

  该怎样改变这种局面?

  节能专家认为,既然市场无法自行改进,政府就应该介入。比如,英国政府已经承诺让所有新建房屋都实现碳中和;德国现在每年建造2000多座节能房屋,其中大部分都享受政府的低息贷款和减免税款政策;美国早在上世纪70年代能源危机时,国会制定的能源政策就具体提到了建筑和设备节能的激励措施。

  其次,社会组织也是重要力量之一。如2007年8月16日,多丽丝•杜克慈善基金会宣布了一项为期3年、投入2100万美元的捐赠计划,以帮助创造和激发新的清洁能源技术市场,从而对付全球变暖。该计划的主要捐助方为美国能源基金会,它表示,这笔资助将加速推动节能相关的建筑法规、节能电器标准的落实,确保建筑技术以及降低能源消耗等一系列基本方针得以贯彻,将美国建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40%%以上。

  另外,对民众的教育也是一个重要方面。房屋节能技术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产生了,但是大部分建筑师和开发商对此并不熟悉。尽管欧洲走在建筑节能的前列,政府依然要说服涉及房屋建造的城市规划者、地方政府决策者以及建筑商等各方人士接受和配合相关政策。

  伦敦城市大学的建筑研究者罗伯特•洛尔说:“所有人都应该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因为这是我们共同的地球。”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企业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