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企业情况 » 正文

北京建工院《预应力金属薄板结构设计理论和施工技术研究》顺利通过验收鉴定项目成果达国际领先水平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8-15  来源:中国混凝土网  作者:北京建工院
核心提示:北京建工院《预应力金属薄板结构设计理论和施工技术研究》顺利通过验收鉴定项目成果达国际领先水平

  近日,由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主持研发的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预应力金属薄板结构设计理论和施工技术研究》顺利通过由北京市科委、建委组织的专家评审团验收,研究成果经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北京市政府专业顾问团城建组组长杨嗣信教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蓝天教授等七名业内知名专家学者对体系良好地受力性能和经济性能给予充分肯定。

  作为建工院科技创新事业中的一次有益尝试和大胆探索,《预应力金属薄板结构设计理论和施工技术研究》自2009年立项之日起就吸引着国内建筑学界广泛关注的目光,是国内首个将预应力金属薄板结构纳入研究范畴的课题项目。与膜结构、索结构等传统建筑结构不同,预应力金属薄板结构创新性地将具有高强抗拉性能的金属薄板引入预应力钢结构体系中,使金属薄板在承担围护作用的同时,与整体结构共同受力,肩负起受力结构的作用,可省去一层钢屋面,节约大量钢材。此外,更具强度和刚度的金属薄板还可有效地弥补膜材料强度低、刚度低、耐久性和抗撕裂能力差等不足,填补建筑市场对更轻盈、更经济、更具创造性的材料需求空缺,每平米仅为膜材料25%的低廉使用费用会极大地节省经济成本;0.2mm~0.8mm厚度的薄板更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建筑物自重,进而提升其抗震性能。

  据了解,该项课题重点就预应力金属薄板结构体系的建立、金属薄板连接方式、矩形和圆形平面结构体系的受力性能、结构张拉施工成型方法以及结构模型试验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构建新型的预应力金属薄板结构体系,丰富了大跨空间结构的形式,满足了市场对跨度大、效益高、相对美观的大跨空间结构体系的迫切需求;分析结构参数,确定结构垂跨比、矢跨比、拉索预应力值、板厚及撑杆数量的合理取值范围,为工程设计奠定坚实基础;独创U型工装装置,有效地解决了预应力金属薄板结构张拉施工预紧难题;提出预应力金属薄板结构体系的施工工艺和成形方法,完成了2种板厚的预应力金属薄板结构模型张拉成形试验,为新体系的工程应用奠定试验基础。
  目前,该项目已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篇,发稿6篇,其中外文文献2篇;已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项,已申请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企业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