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nson,在上世纪80年代因收购中小公司而名声大噪一时,而如今其业务重点开始逐渐远离资本市场运作,而放在了建筑材料上-集料、水泥和预拌混凝土成为了Hanson集团的核心业务。
在撒切尔夫人时代,Hanson在资本市场纵横捭阖,完成了一系列在市场产生震动的收购。比如收购SCM(美国化学和打字机集团)和皇家集团(Imperial Group)。
但是到了上世纪90年代,Hanson成了市场上表现最差的公司之一。1992年,Hanson决定将公司拆分。在1995年出售在美国的业务之后,Hanson的业务轮廓开始清晰起来,帝国烟草、千年化学、能源集团和建筑材料组成了Hanson的核心业务。资产总值达到100亿欧元。
在过去几年,Hanson的股价一直在跌,这主要是由于Hanson面临的石棉污染诉讼和国际建筑材料市场的合并之风。Hanson的投资者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尤其是前者,Hanson的工人起诉本公司因未采取有效措施而使自己遭受石棉污染,而向法院提出了巨额赔偿要求。
许多建筑公司都依赖政府的工程项目而生存,Hanson也不例外。Hanson的未来与TEA-21(美国联邦基础工程项目)紧紧相连。而在英国,由于政府没有大型道路建设项目,Hanson很难从中获得好处。
Arden Partners的分析员Rob Griffiths认为Hanson市场发展潜力不大,而仅能从节约成本来增加利润。他建议投资者减持Hanson的股票,因为前段时间流传出Holcim将要收购Hanson的集料公司而使Hanson的股价出现异常增长,Rob Griffiths认为这纯属炒做。他不大相信在Hanson在妥善解决石棉诉讼之前会有公司发出收购Hanson的要约。他说:“放眼全球,任何一个理智的领导者都不会去收购一个深陷石棉丑闻额公司。”
Arbuthnot保险的Stephen Rawlinson也认为只有当诉讼结束后Hanson的业务状况得到改善,届时有可能止住股价跌落。
Williams de Broë的Simon Brown对石棉诉讼能得到圆满解决持乐观态度。他在二月份的时候撰文鼓励投资者购进Hanson的股票。他在文中写道:“Hanson的管理层锐意改革,采取种种措施通过节约成本从而增加利润”。Brown预计今明两年Hanson的利润仍会增加。
Teather & Greenwood的David Taylor说:“Hanson过于依赖公路用集料业务,这碎石集料长距离输送使不经济的,这对于Hanson的业务拓展是个瓶颈。”
显然,目前各方投资者都在等待石棉诉讼的结果,同时也在等待一个可能的对于Hanson的收购,只有这样,Hanson的投资者才有信心能期望在2005年获得4%股份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