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是城市重要的交通工具,混凝土作为地铁工程用量最大的材料,构成了地铁工程结构的主体,对地铁工程的耐久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严寒地区地铁工程技术更为复杂。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区域发展重大战略需求,吉林建筑大学与长春建材有限公司、长春昌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产学研结合,成立研发团队,破解难题,取得显著效益。研发团队负责人肖力光是吉林建筑大学二级教授,学者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吉林省高层次B类人才(国家级领军人才),肖力光科技创新团队长期以来在地域性多源大宗固废高质化综合利用和高性能混凝土及装配式预制构件关键技术与应用领域进行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研发工作。
项目组针对地铁工程混凝土领域多因素耦合作用下长期耐久性和固废高质化利用的重大难题,以及严寒地区特殊气候条件,精准提炼出项目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问题,利用地域性多源尾矿废渣等大宗固废,创新性地通过固废基骨料精细化预处理、固废基高性能掺合料-骨料协同、强度与耐久性并重、减缩抗裂、流变性能调控、关键性能提升等六大关键技术群,成功制备出具有高工作性、高强度、高抗渗性、高抗碳化性、高抗冻性、高抗腐蚀性、高耐久性地铁工程系列高性能低碳混凝土以及预制盾构管片、预制轨枕、预制地铁车站构件等专用预制构件以及应用技术,破解了严寒地区地铁工程混凝土多因素耦合作用下长期耐久性的难题,同时缓解了建材资源短缺与固废对环境污染的双重危机,实现了混凝土材料低碳化绿色化。
项目组先后承担该领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重点专项、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重大攻关、吉林省地方标准计划等十余项科研项目,取得了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有重要的理论创新和集成创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授权国家(国际)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及软件著作权43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80余篇,编制出我国首部《地铁工程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等4部标准,已经在长春市第三期轨道交通工程2号线、4号线、5号线、6号线、7号线、9号线以及哈尔滨、沈阳地铁工程中应用,为工程的顺利进行、使其成为环保利废耐久的百年工程提供了保障,已实现产值27.91亿元,节省天然原料1000余万吨。有效地解决了严寒地区地铁工程混凝土领域和我省尾矿废渣综合利用领域的关键、共性、重大技术难题,极大促进了行业科技进步和可持续发展,为我省资源综合利用、低碳经济和生态环境做出了突出贡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极为显著。项目组荣获2024年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