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企业情况 » 正文

上海建工集团中央研究院正式揭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8-22  来源:中国混凝土网  作者:上海建工(集团)总公司
核心提示:8月21日下午,上海建工(600170)召开2024年科技工作会议,对过去一年的科技工作进行总结,对下阶段的科技工作进行部署。党委书记、董事长杭迎伟出席并讲话,党委副书记、总裁叶卫东主持会议,总工程师陈晓明作科技工作报告,副总工程师王美华宣读表彰名单。会上,上海建工中央研究院正式揭牌。


8月21日下午,上海建工(600170)召开2024年科技工作会议,对过去一年的科技工作进行总结,对下阶段的科技工作进行部署。党委书记、董事长杭迎伟出席并讲话,党委副书记、总裁叶卫东主持会议,总工程师陈晓明作科技工作报告,副总工程师王美华宣读表彰名单。会上,上海建工中央研究院正式揭牌。


杭迎伟在讲话中,感谢广大科技工作者为上海建工市场开拓、工程建设和经济创效作出的突出贡献。


他说,科技创新决定了上海建工发展的速度、效能、可持续性。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坚持独立自主、开放共享,充分发扬“奋斗者精神”,事不避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奋力抢占行业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的制高点,用奋斗成果筑牢上海建工科技创新的科技底座,加快打造建筑行业科技创新的国家队。



对下一阶段的科技工作,杭迎伟提出了三点要求——


聚焦重点任务,扎实推动“五个一批”


“统筹一批创新技术应用,攻坚一批创新技术突破,储备一批前沿创新技术,建设一批科技创新平台,打造一批建筑机器人”等“五个一批”重点任务各有侧重、又相辅相成,要扎实推动好工作,需要把握好两个方面:


要更加注重实践应用。要坚持以实践应用为导向,比如在北横通道、东方枢纽上海东站,我们把科技创新的“第一实验室”建在施工现场,总结成果、快速转化,在实践中持续迭代升级科技硬实力。


要更加注重开放共享。科技创新与开放共享是紧密相关的,当前以焊接机器人、测量机器人、淋水机器人、喷涂机器人等为代表,我们的建筑机器人产品方阵正在逐步成型,此外我们还有一大批新装备、新技术,是新质生产力的集成代表,这些优质的产品资源要积极使用,并加快更新提升。


聚焦策源能力,扎实推动创新体系建设


中央研究院的升级更名,体现了上海建工进一步优化创新资源、聚集创新要素、提升创新能级、强化创新策源力的战略决心。


创新体系是能力提升的关键。中央研究院和各单位工程研究院共同构建了集团科技创新的“共同体”,形成了集团科技创新的策源地。充分发挥“共同体”的优势要注重体系协同、分工协作、融合发展。


创新平台是能力提升的保障。作为集团科技工作的集成终端,中央研究院负有培育和提升创新能力的责任与使命,过程中要把握三个关键词:“影响力”“分类分级”“比学赶超”。


聚焦人才培养,扎实推动“百千万”工程


科技人才队伍是最充满生机活力的人才队伍,有着最广泛的基层基础。充分尊重、培养和使用好科技人才队伍,将使创新的底座更加牢固。要注重培育卓越工程师,扎实推动“百千万”工程:培育“百”位技术领军人物、“千”名优秀技术带头人、“万”名面向基层、面向一线的技术骨干。


集团始终对广大优秀人才的成长、成才寄予厚望,各级党政要负责阳光雨露,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只管茁壮成长,这样上海建工的人才体系才会根深叶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才能牢固。


杭迎伟、叶卫东、陈晓明以及中央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周虹共同为中央研究院揭牌。


“工程研究总院”升级更名为“中央研究院”,是在“研究院”这一科研的基本属性上,进一步强化了作为上海建工科技创新体系“中央”的谋划、引领和服务作用。


“中央研究院”的更名挂牌和机构调整,将使上海建工的科技创新工作更高效地整合优化创新资源,更全面地聚集创新要素,加快构建更高能级的科研创新和成(002001)果转化平台体系,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引擎,在新技术领域形成创新转型新亮点。


2023年,上海建工在科技成果方面,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牵头的《上海中心大厦工程关键技术》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参与的《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项目获得一等奖)、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6项、住建部绿色施工科技示范工程2项等荣誉;在科技人才方面,5人获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等荣誉。


新兴业务核心技术取得新进展新突破,比如,主持的《增减材复合驱动的塑料基固废材料建筑3D打印技术与装备》《基于人工智能的滨海城市典型工程群安全监测预警云平台构建及应用示范》等9个项目获国家科技部“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或子课题立项。


统筹推进“五个一批”清单任务,有效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比如,形成了套筒智能灌浆机器人、智能淋水机器人、地下连续墙钢筋笼智能加工机器人、智能石材铺贴机器人等50多个具有典型应用场景的《上海建工集团建筑机器人技术应用目录》。


开展科技创新攻坚战,有力支撑了市场开拓和工程建设。比如,创新开发了纳米级粉料自动化管控工艺,优化高强混凝土配制;利用高效探矿辅助技术开展软土地基加固数字化无损质量检测技术研究,助力基坑工程建设的安全;创新研发了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等多种膜处理技术的新兴组合工艺,有力支撑了市政高品质供水项目的工程建设。


又比如,把架桥机创新运用于集团承建的首个万吨级水工码头工程,助力集团在港口业务板块不断迈出新步伐;依托自主研发的城市水环境生态修复协同岸线更新技术,助力承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水乡客厅工程;形成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厂房高效精益建造成套技术,有力支撑了新基建领域的市场开拓。


开展数字赋能攻坚战,一批典型应用场景加快落地。比如,发布了长三角绿色示范楼低碳智慧运维、建材科技绿色矿山等一批具有较高成熟度的数字赋能应用场景;打造的“基于BIM的公共建筑智慧建造与运维工业互联网平台”获评2023年度上海市工业互联网标杆平台;成功通过上海数据交易所“数据产品开发服务商”和“数据供需方”认证并获得授权,工地AI视网膜等7个数据产品成功挂牌参与数据产品交易。


现场,杭迎伟、叶卫东、陈晓明为2023年度上海建工科技创新贡献奖、科技进步奖、专利奖、先进科技工作者的获奖代表颁奖。


四建集团谷志旺、七建集团陈洪帅、基础集团杨子松、市政总院颜海,分别以《数字赋能企业城市更新领域高质量发展》《脚踏实地笃定前行,技术创新路上追梦》《加大前沿技术攻关,巩固专家型企业地位》《科技创新赋能大型设计咨询企业转型发展》为题交流发言。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企业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