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企业情况 » 正文

天山股份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3-29  来源:中国混凝土网  作者:天山股份
核心提示:“十四五”期间,水泥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公司始终坚持践行战略整合、国企改革、区域合作、联动发展,筑牢压舱石业务,并持续对标世界一流,聚焦提质增效和优化升级两大攻坚战,着力抓好行业生态建设,深化三精管理2.0,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强化市场化改革、人才队伍建设和国际化布局,努力提升公司盈利能力、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致力把天山股份打造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的水泥公司。

天山股份(000877)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非金属建材相关业的披露要求


(一)宏观环境


2023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经济回升向好,供给需求稳步改善,转型升级积极推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二)行业环境


水泥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原材料,目前行业产能过剩矛盾严峻,需求整体趋弱运行。随着国家绿色发展及工业智能制造的不断深入,水泥行业的绿色化、智能化发展成为普遍共识,大力推进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渐成趋势,且随着国家加大对能耗、碳排放及环保的管控力度,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是水泥业务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同时,加大以“商混、骨料”为代表的“水泥+”业务一体化发展已成为水泥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水泥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


商混行业集中度低,产能严重过剩仍为主要矛盾。随着国家政策引导和业内龙头企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下,绿色化、智能化、集约化、产业链一体化成为行业发展趋势。


砂石骨料是依附于天然石矿的产业,中国的砂石骨料行业主要经历了起步阶段、机械化开采阶段,近年来随着天然砂禁采及环保政策的持续加压,大量小矿被陆续关停,目前行业已转入转型升级、工业化大规模生产阶段,环保绿色的矿山将成为主流。我国砂石工业已从增量扩张进入存量提质增效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的发展新阶段。


(一)结合宏观经济数据与行业指标(如行业总产能、总产销量、总能耗、总排放量等)变化说明行业发展状况、公司经营情况与行业发展是否匹配,如公司情况与行业情况存在较大差异,应当分析原因


结合宏观环境经济数据、行业环境数据、行业环境分析以及公司经营综述,公司的经营情况与行业发展情况相匹配。


(二)报告期内对行业或公司具体生产经营有重大影响的国家行业管理体制、产业政策及主要法规等变动情况及其具体影响,并说明巳经或计划采取的应对措施


报告期内,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用能结构、化解产能过剩、碳排放双控、环境治理、安全生产、绿色节能、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等多项政策。


影响:1、随着更严格的双碳政策、错峰生产、产能置换政策的实施,新建水泥产能得到制约,存量低效产能加快退出,促进建材产业降耗降本、转型升级和高质量运行;2、产能置换操作程序更加规范,严格控制水泥产能置换比例、置换范围和产能指标的认定,将有效限制新建项目和技改扩能,加大去产能力度;3、随着我国 “双碳”工作持续推进,对水泥能耗限制和超低排放要求,将促使企业由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加快节能降碳技术集成应用;4、煤电成本和资源成本上升,将促进企业优化用能结构,加快利用替代燃料和替代原料,加强绿色能源开发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5、水泥行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加快发展特种水泥和拓展“水泥+”产业提供了机会。


应对措施:公司将研究并积极响应国家各项政策,坚决落实错峰生产、减量置换、限制新增产能等举措;创新模式,将双碳工作融入行业生态建设;加强绿色低碳前沿技术攻关,加强低碳产品开发与碳捕集利用等科技创新,科学构建双碳标准体系和碳管理平台,积极探索双碳管理标准化路径,为即将实施水泥行业碳排放权全国交易做好准备;加快生产线节能改造治理,提升原燃料替代水平,加快光伏、风电等绿色能源布局,加强水泥窑协同处置建设和运行;聚焦市场需求推动产品高端化,加快特种水泥研发应用和布局优化;不断完善科技创新组织管理体系,深化科技创新协同,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推动研发项目向多领域拓展;强化安全环保管理统筹发展,加快智能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建设,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加强数字化统筹,推进数字化引领业务创新,加快智能化工厂、智能化矿山建设,推进全面数智化转型和产业转型升级。


(三)针对周期性非金属建材产品(主要指水泥、建筑石材、石灰、石膏及相关制品、玻璃、混凝土等产品,下同),应当披露所在细分行业或主要产品区域的市场竞争状况、公司的市场地位及竞争优势与劣势等情况


公司是中国规模最大、产业链完整、全国性布局的水泥公司。公司具有先进的企业文化、经营管理理念和发展模式,具有强大的集团产业协同发展优势,有多年耕耘形成深厚的品牌知名度和产品质量、保供、服务等方面的市场美誉度。公司坚定实施“央企市营”管理机制,持续深化国企改革,建立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既有效调动中央企业人才及资源优势,又充分发挥市场化决策与激励的效率优势。


公司拥有2个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及2座博士后工作站,与科研院所开展广泛合作,拥有较强的技术优势,有深厚的管理整合经验,多年耕耘形成了深厚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美誉度。


(四)结合披露的宏观环境、行业特性、消费需求及原材料等信息,详细说明公司生产经营所处行业的周期性、季节性和区域性等特征


1、周期性特点


水泥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材料,用途广泛,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尚无成熟的广泛使用的替代品。水泥行业属于投资拉动型的行业,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行业和农村建设紧密相关,具有一定周期性特点。


水泥行业受季节影响较明显,从全国范围来看,北方的冬季和南方的雨季是行业淡季。南方地区春节及梅雨高温季节是需求淡季,北方地区冬季采暖期基本为市场休眠期(3-5个月)。


商混、骨料行业与水泥行业一样均属于投资拉动型的行业,作为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材料,与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息息相关,同时受宏观政策、气候影响较大,具有周期性、季节性等特点。


2、区域性特点


水泥企业一般选址靠近于石灰石资源的地区,在地理位置布局上受到局限。由于受石灰石资源和运输成本的制约,水泥企业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水泥销售区域化特征明显。不同的运输方式,其经济运输半径差异较大。公路运输经济半径一般为200公里以内,铁路运输经济半径一般在200-400公里,水路运输经济半径一般在100-1000公里。


商品混凝土行业由于混凝土产品具有易凝结的特性,一般需在2小时内运送至施工现场,运输半径一般在25-50公里,导致混凝土市场呈现出极强的地域性,各区域企业数量、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竞争程度也有较大差异。


骨料行业具有热点区域、消费集聚的区域性特点,全国砂石骨料消费总量的70%集中在长三角城市群。骨料的经济运输半径与水泥基本相同。近年来,砂石“公转铁”“公转水”极大地打破了传统砂石运输陆运半径,在铁路、水路发达区域骨料区域性特征有所弱化。


(五)主要产销模式,并列表说明不同销售区域或者细分产品的生产量、销售量、库存量等经营性指标情况,并披露该等指标的同比变动情况,以及在主要销售区域或者细分产品的毛利率变动趋势及其原因


公司产销模式以自产自销为主,销售为直销、经销销售模式,并探索实施线上电商销售。


(六)针对周期性非金属建材产品,应当披露相关产品的产能、产能利用率、成品率(如适用),以及在建产能及其投资建设情况等


截止报告期末,公司拥有熟料产能3.2亿吨,产量2.05亿吨;商品混凝土产能3.7亿方,产量0.77亿方;骨料产能2.2亿吨,产量1.88亿吨。


(七)主要产品的原材料和能源及其供应情况,报告期内主要原材科和能源的价格出现大幅波动的,应当披露其对公司生产经营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2023年,煤炭整体供需情况较2022年有所缓和,但适合水泥企业煅烧的优质煤种资源紧缺情况仍未改变,非电行业长协优惠政策的取消,煤电成本仍处高位。应对措施:1、发挥集团集中采购优势;2、加强源头市场调研分析,准确研判市场,把握合理的采购时机;3、不断拓展新的优质资源采购渠道,确保煤炭供应质量的同时降低采购成本;4、持续强化创新,采购低价替代燃料,缓解成本上升压力。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2023年,公司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直面困难、凝心聚力、苦练内功、深化改革,对外维护行业健康生态、对内全面深化三精管理,统筹推进优化升级、改革创新。持续加强营销管控,抓牢抓实重点工程,不断创新营销模式;全面深化精益生产,聚焦优化升级,持续强化节能减排,大力推进原燃料替代,积极开展协同处置;聚焦改革创新,加快管理整合,扎实推进数智转型,夯实安全环保基础;聚焦党的建设,党建融合不断提升,全力提升公司高质量发展。


1.主要业务及产能


公司主营业务为水泥、熟料、商品混凝土和骨料的生产及销售。截止本报告期末,公司拥有熟料产能3.2亿吨,商混产能3.7亿方,骨料产能2.2亿吨。


2.主要产品及用途


公司生产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等六大系列以及硫铝酸盐水泥、油井水泥、水工水泥、高温稠油水泥、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超细硅酸盐水泥、道路硅酸盐水泥、核电工程用硅酸盐水泥、海工水泥、快凝快硬硫铝酸盐水泥、中、低热硅酸盐水泥等品种的特种水泥,广泛用于工业、农业、水利、交通、民用和市政等各类建设工程,水泥制品以及各种预应力和自应力钢筋混凝土构件等。


公司生产的各标号常规商品混凝土和高强度混凝土可满足普通建筑、高层建筑、公路、隧道、高架桥、地铁和地下矿井等工程项目的需求。同时,还可根据客户需求生产各种不同类型的特殊性能混凝土,具体包括:引气混凝土、防辐射混凝土、透水混凝土、清水混凝土、轻骨混凝土、超高强高性能混凝土、低热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海工混凝土、彩色混凝土、水泥混凝土制品(预应力混凝土输水管)、干粉砂浆、湿拌砂浆、镜面混凝土、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等,能够有效满足客户多样化、个性化的产品与服务需求。


公司生产的骨料主导产品为 0-5mm、5-10mm、10-20mm、20-31.5mm 等粒径的干湿法精品骨料,也可按用户需求生产其它规格的骨料,骨料岩性为石灰岩、花岗岩、凝灰岩等,适用于公路、桥梁、隧道、水利、码头、高层建筑等各种建筑工程。


3.经营模式


公司秉承“材料创造美好世界”的企业使命,“善用资源、服务建设”的核心理念和“创新、绩效、和谐、责任”的核心价值观,聚焦主业、做强做优,全面深化三精管理,围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紧抓“双碳、水泥+、国际化”三大翘尾因素,以高品质的产品和高质量的服务回报社会。


管理模式:公司始终坚持市场营销、物流采购、生产技术、财务管理、人力资源“五集中”管理模式,持续提升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公司借助信息化技术赋能,统筹做好精益生产、采购降本、财务降本和安全环保等工作,继续推进开展“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活动,构建经营效益、运营管控、ESG管理等多维对标体系。在推进“组织精健化、管理精细化、经营精益化”的基础上,用数智理念工具推动组织变革、流程变革、数据变革,加速标准化、流程化、数字化迭代升级,向建设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企业迈进。


组织模式:公司综合考虑市场布局、业务规模、管理幅度、行政区域、业务特性和综合竞争力等因素,经管理咨询、信息化升级、数字化转型规划,按照“战略匹配、协调发展、专业管理、精简精干、循序优化”原则,构建“上市公司——区域公司——成员企业”三级管理,设立 15个区域公司,其中10个专业化水泥公司、4个商混骨料和特种水泥业务专业化运营区域公司,1个国际化业务平台。 稳步推动以区域公司的管理口径实施内部业务和股权梳理整合,理顺区域公司的股权架构,实现各区域管理公司的法人主体由公司直接持股,使得管理权与股权的统一,注册资本与资产规模、产能规模、产值相匹配。


采购模式:根据资源分布特点结合规模集中采购优势,不断拓展新的优质资源采购渠道,大宗原燃材料采用集采和分采相结合的采购方式。


销售模式:根据产品的销售特点、销售对象、销售范围建立以直销与经销相结合的区域营销体系,并探索实施线上电商销售。


4.市场地位


公司是中国规模最大、产业链完整、全国性布局的水泥公司,公司位列中国水泥协会2023年5月发布的“中国水泥上市公司综合实力排名”第3位。


5、业绩驱动因素


公司业绩主要来源于水泥、商品混凝土及骨料的生产销售。报告期内,水泥业务受原材料及煤炭价格下降影响,成本大幅下降,但受市场需求偏弱、销售价格大幅下降的影响,毛利率同比基本持平,毛利下降,效益同比大幅下降;商混受水泥、砂石价格下降影响,成本下降,但受房地产市场下行、价格下滑等因素影响,毛利率同比略降,效益同比下降;骨料销量同比增长,但受价格下降影响,毛利率同比下降,骨料业务利润贡献度同比增长。公司整体业绩同比大幅下滑。


6、公司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与行业发展匹配。2023年1-12月,公司销售水泥 23,553万吨,同比下降1.43%;销售熟料2,779万吨,同比下降14.86%;销售商混7,674万方,同比下降3.26% ;销售骨料14,216万吨,同比增长23.55%。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073.80亿元,同比下降19.0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65亿元,同比下降56.74%。


三、报告期内公司核心竞争力变化


公司于 1999年上市,已从区域性单一产业公司发展成为全国布局的企业集团,公司始终坚持践行战略整合、国企改革、区域合作、联动发展,筑牢压舱石业务。公司市场范围涵盖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产业的区域化布局和产业链的一体化布局,一定程度上降低由于地区需求变化、竞争态势差异造成的波动。多年来,公司持续深入推进“价本利”经营理念和“三精管理”的管理模式,形成了规模和产业链优势、技术创新优势、集团资源协同优势、高端化低碳化发展优势、品牌服务优势、人才团队优势等综合竞争力。


报告期内,公司努力通过经营精益化、管理精细化、组织精健化推动高质量发展;公司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之路,以高品质的产品和高质量的服务回报社会;重视技术创新的驱动作用和产学研结合的协同作用,技术创新已经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新动力(300152);公司积极实施业务的数字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型,试点实施工厂全过程数字化管理,生产控制智能化,通过数据采集标准化平台、生产管理平台、供应链管理平台打造智能制造,从而持续巩固和提升各项竞争优势,综合提升竞争实力,推动公司可持续发展。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3年1-12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73.80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9.0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65亿元,上年同期下降56.74%。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行业竞争格局和趋势


水泥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原材料,也是一个高度依赖于宏观经济的周期性行业,随着错峰生产常态化和双碳政策、产能置换政策的严格执行,新增产能将得到遏制,但水泥行业的产能过剩现状仍然严峻,需求不足依然突出,政策约束与行业转型在化解产能过剩中的带头作用和协调作用将更加凸显。水泥行业继续坚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按照双碳政策指引,积极研究探索过剩产能退出的产业政策,进一步提高行业集中度,实现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随着国家绿色发展及工业智能制造的不断深入,行业的绿色化、智能化发展成为普遍共识,培育创建高新技术企业、大力推进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渐成趋势,且随着国家加大对能耗和碳排放及环保管控力度,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是水泥业务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同时,骨料行业现已进入转型升级、大规模生产、绿色环保发展的阶段,具备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的大型砂石骨料投资企业将主导行业的发展方向,未来加大以“商混、骨料”为代表的“水泥+”业务一体化发展已成为水泥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水泥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


(二)公司发展机遇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我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2024年,我国经济发展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


(三)公司发展战略


“十四五”期间,水泥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公司始终坚持践行战略整合、国企改革、区域合作、联动发展,筑牢压舱石业务,并持续对标世界一流,聚焦提质增效和优化升级两大攻坚战,着力抓好行业生态建设,深化三精管理2.0,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强化市场化改革、人才队伍建设和国际化布局,努力提升公司盈利能力、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致力把天山股份打造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的水泥公司。


(四)2024年经营计划


2024年,基础建材行业面临的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公司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战略方针、企业文化、经营理念、管理原则等各项工作部署,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提质、进中增效”工作原则,聚焦“三条主线”、抓实“六个加快”,推进“三强化”“三提高”,坚定信心、凝心聚力、苦干实干,全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2024年,公司牢牢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型工业化、数智化转型、双碳政策等时代机遇,充分运用好规模优势、产业链优势、集团资源优势,努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重点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1、聚焦“三条主线”,全力提升基础竞争力


深化经营精益,优化市场营销管控,抓实稳价保量,维护行业生态,继续深入践行“价本利”经营理念;优化资源配置和产能布局,深化专业化管理和一体化经营。


深化管理精细,继续降本提质、改进管控效能,深入推进精益生产,持续开展技术降本、原燃材料替代降本,扎实抓好集中采购,抓好财务管控和创效,强化安全环保工作,持续夯实安全环保基础,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


深化组织精健,继续瘦身健体、积蓄发展动能,稳健资本开支,有息负债余额同比下降,加快清退“两资”“两非”资产和股权,摸清以物抵债资产家底,盘活闲置资产、处置抵债资产,改善资产结构。


2、抓实“六个加快”,全力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快优化升级,大力推广专业化公司的优秀经验和管控系统;加快绿色低碳突破,完善碳管理体系;加快数字智能转型,推进数字化引领业务创新,实现全面的数字化变革和转型升级;加快国际业务布局,夯实基础建材国际化平台;加快高端化发展,整合内部资源,全力引领和推广特种水泥使用;加快弥补短板步伐,加强资源获取和绿色矿山建设。


3、推进“三强化”“三提高”,全力提升运营管控效力


落实改革创新,强化管理重塑、强化科技创新和强化干部队伍建设。落实营运能力,提高服务客户的能力、服务基层的能力和协同发展能力。


4、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巩固深化政治建设,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助力党建经营深度融合;加强全面从严治党,打造风清气正企业环境,为天山股份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五)可能面临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2024年,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经营和发展仍面临诸多风险挑战。从行业看,水泥需求总体表现为“需求不足,预期转弱,淡旺季特征弱化”,局部区域新增产能仍有增加,行业供需矛盾突出。从公司看,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因素增多,经营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肩负任务的繁重性和艰巨性持续加剧。


1、宏观经济放缓带来的需求波动的风险


公司主营水泥、商品混凝土、骨料的生产与销售,行业与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密切相关,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城市化进程、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市场等因素对公司发展战略影响深远且重大,宏观经济政策变化及经济增长放缓,对公司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基建投资内部结构分化拉动有限,房地产行业仍处于深度调整阶段,水泥需求下行,加之市场竞争加剧导致价格持续下跌,对企业经营业绩产生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将深入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企业和行业健康发展;密切关注和把握经济发展动态;通过集中营销、创新营销抓住市场机遇,优化客户结构,提升盈利能力;加强业务经营环境分析,创新经营发展模式,为公司各项业务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战略保障。通过管理创新推动企业内部资源整合;通过深化对标提升精细管理水平,通过技术创新和运营优化实现降本增效;通过持续迭代升级公司水泥电子商务平台“聚材通”,逐步将其打造成为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建材电子商务平台;推动“水泥+”业务及发展特种水泥,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积极稳妥布局国际化发展,拓展业务空间。


2、碳达峰、碳中和带来广泛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水泥行业纳入全面纳入碳交易,对水泥行业绿色发展提出更高要求,环保节能减排要求逐步提高,企业环保刚性投入增加。


应对措施:公司转变管理思维,树立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减碳理念,培育全员减碳意识,密切关注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信息,积极参与行业双碳政策研究。持续深入地通过推动原料替代、转换用能结构、加快技术创新、推进绿色制造和智能化引领。完善组织体系,落实双碳政策研究、双碳规划制定、双碳目标管理,推进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和碳资产交易管理。


3、原燃材料持续高位,企业成本上升风险


煤炭和电力成本占营业成本比重较高,近年煤炭成本持续高位波动,已导致主产品生产成本上涨,加之劳动用工成本、安全环保投入等刚性上升,由此带来的成本上涨若未能完全传导至产品价格,则会对公司盈利产生负面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将持续关注原燃材料市场供求变化以及国家调控政策,进一步巩固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的合作关系,持续提高直供煤合同兑现率;同时探索适合水泥煅烧用新煤种的开发与实施推广;充分发挥规模优势,持续拓展采购渠道,缓解保供与成本压力。持续加强物流全过程精细化管理,利用“我找车”平台智慧物流和网络货运的作用,践行循环物流,双向物流,倡导绿色物流,尝试共享物流等多种方式控本,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继续实施招标、采购分离,形成招标、采购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机制,严格控制原燃料采购成本。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积极探索资源的有效利用,因地制宜实施光伏发电及风力发电项目、生物燃料替代建设,提升清洁能源占比,采用低价替代原材料,缓解成本上升压力。


4、国际化经营风险


公司聚焦世界一流水泥企业目标,稳步推进国际化发展,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复杂多样,行业发展法律环境存在较大差异,存在国际化专业人才、汇率波动、贸易摩擦、地区安全不稳定等多种不确定性因素,对国际化经营发展带来风险和调整。


应对措施:公司聚焦打造成为能够输出统一的管理模式和统一的体系标准的世界一流水泥公司,保持战略理性和经济理性相统一,积极稳妥开展国际化发展。以国际化发展平台中材水泥有限责任公司为主体,加强战略引领,做好国际化发展的顶层设计和资源配置;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育和引进,为“走出去”提供有力保障;做实做细行业研究工作,做好国别风险的研究分析;重视风险识别和风险防控,加强内外协同、科学管控,合规经营应对相关风险。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企业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