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科
近几十年来,围绕着解决混凝土工程裂缝防治开展的研究工作一直没有停止,但裂缝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在大规模基建的背景下,高性能混凝土因其具有良好的抗冻、抗渗、抗碳化、抗收缩、工作性和耐久性,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推广,满足了国家在工程建设方面的迫切需要。但在高性能混凝土实际使用过程中人们发现,除了工作性好以外,其耐久性、抗渗性未见提高,尤其是抗裂性能还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高性能混凝土在隧道、桥梁、水利大坝、机场跑道、高楼大厦建设的施工工期、经济合理性及环境适应性方面显示出了一定的优势,但有些工程结构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开裂,对我们工程建设者来说,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另外,自从粉煤灰作为矿物掺和料加入混凝土后,混凝土行业企业不断开发新的矿物掺和料品种,像炉渣、各种尾矿、石灰石粉等,品种繁多,掺量也在大幅上升。这些掺和料的使用,将固体废弃物转变成建筑原材料,达到了资源循环利用的效果,但我们同时也要看到,掺和料的添加也将增加混凝土的收缩。
混凝土工程开裂是设计、施工、养护、原材料生产及使用环境等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各因素在不同阶段的作用并不相同。这也是几十年来研究者们费尽心力无法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
混凝土的劣化速度在不断加快,近些年来,不断有工程结构恶性事故发生,给工程的运营安全、人民财产都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我们许多百年大计工程在建设方面尤其要重视。
混凝土工程开裂问题不解决,直接影响结构的使用寿命和运行安全,作为一个混凝土科技工作者,怎么能安之若素?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困难再大,这也是混凝土工作者的责任所在,我们必须迎难而上。尤其是我国有世界第一的基建规模,有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混凝土结构所能遇到的各种复杂环境,有许多能够达到目的的先决条件。
前途艰险,唯有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本文原载于《中国建材报》2月6日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