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时节雨绵绵,雨生百谷草萋萋。
一场春雨过后,中交一公局集团重庆江泸北线高速公路项目六分部的一处高边坡上,青草绿油油,长势喜人。原本令项目经理顾大勇担心的边坡防护整体工期问题,因为生态混凝土的成功使用,迎刃而解。
这段长338米、高30多米的高边坡,以往通常是按照“锚杆框架梁”加混凝土浇筑边坡防护的方式,开挖一级、防护一级,待整体稳定、时机成熟时,在一个个框架梁方格内填充袋装种植土和草木,往往需要三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一个建设周期。
2021年9月份,就在项目团队计划实施边坡挖方清理作业时,项目总工程师蒋雪垒从西南交通大学徐华教授那里,意外得知有一种叫生态混凝土的新型工艺,顿时来了兴趣。
经过了解,与普通混凝土不同的是,生态混凝土是由混凝土、根植土、调节剂、有机肥等混合材料,按照一定比例精心拌和而成。在放入喷播机内准备作业之前,将草籽一并放入。随后由施工人员均匀喷播到坡面上,厚度一般为10公分。喷播完成后,在表面再撒一层草籽予以补充,随后盖上无纺布,这样下来一整套工序才基本完成。
经过充分了解分析、方案评估比选,顾大勇等人发现若引用生态混凝土,既避免了以前大开大挖的手段,关键是保证了水土修复,实现绿色生态。“说干就干,马上就办!”就在项目团队兴致勃勃,计划正式引进实施时,遇到了一点波折。原来,生态混凝土的探索实践,前几年在四川、云南有过成功实施案例。但在重庆地区,还是第一次听说。顾大勇和项目技术团队以江泸北线项目六分部地质环境适应性强,与锚杆框架梁施工进度、质量成本等指标对比分析上有优势为依据,向设计院积极汇报争取支持。
“一方水土一方特性,养一方草木。”有人以存在地区差异性、有一定风险性为由,对生态混凝土提出质疑。在上级有关部门的主动带领下,顾大勇和蒋雪垒并不气馁,第一时间将成功案例的影像资料和技术论证资料形成体系化,进行汇报沟通。并利用现场观摩会的机会,实地了解,赢得认同,最终打动了设计院同意变更设计方案。
天下善治皆为我师。经过精心组织施工,生态边坡试验段施工顺利,翠绿的绿植陆续萌发、生长,成活率和覆盖率都得到最大保障。据顾大勇介绍,由特殊材料经过特别加工形成的生态混凝土,既能防止雨水冲刷导致坡面落石和岩土体溜滑垮塌,还可以满足植物根系生长需求,提供植物长期生长所需要的养分。
植入生态混凝土的土壤,洒入科技创新的种子,一定会结出美丽芬芳的“花朵”。“原本需要三个月工期的边坡防护,采用此项技术可以缩短到半个月,节约近2个月的施工期进度,对加快推动项目整体施工进度赢得了时间,拓展了空间。”几个月来,江泸北线高速公路项目六分部多次迎来外部观摩,顾大勇的一番话让大家赞不绝口。
具有颠覆性创新意义的生态混凝土新技术新工艺,不仅保障了边坡的长期稳定,还具有施工便捷、成本低、植物生长快、覆盖率高、施工周期短等特点,可谓是两全其美,既成就了“金山”,又保住了“青山”,成为可复制可推广的方案样本。
不走寻常路,方能成特色。生态环保有良方,中交儿女有情怀,“将高速公路轻轻放入大自然”的美好构想,在江泸北线有了生动鲜活的实践。施工生产与环境保护和谐发展,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结出硕果,呵护绿水青山,建造如虹大道,已经内化为中交一公局建设者的使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