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修订后的《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下称《办法》)。
《办法》明确,提高水泥项目产能置换比例,保持平板玻璃产能置换比例不变,新上光伏压延玻璃项目不再要求产能置换,自2021年8月1日起施行。
对于水泥行业,修订后的《办法》对置换比例和置换范围根据新形势做了调整。一是提高了水泥项目产能置换比例,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水泥项目由1.5:1调整至2:1,非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由1.25:1调整至1.5:1。
二是加大低效产能压减力度,对产业结构调整目录限制类的水泥产能以及跨省置换水泥项目,产能置换比例一律不低于2:1。
三是鼓励固废综合利用,湖北、贵州等五省磷(钛、氟)石膏生产水泥项目产能可实施等量置换。
按照《办法》要求,所有扩大产能的水泥熟料项目,必须制定产能置换方案。禁备案和新建扩大产能的水泥熟料项目,确有必要新建的,也必须实施产能置换。
百年建筑网水泥高级分析师江元林表示,水泥产能置换比例提高,长期来看可以缓解水泥行业产能过剩的压力,且可以推动水泥行业规范化和环保化发展。
此外,因新置换的智能化水泥生产线,具有高效、低耗的特点,市场竞争力较强,可以推动小型水泥厂加快淘汰或转型,这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之一。
“但目前计划淘汰产线的水泥企业较少。提高置换比例短期内对产能过剩的缓解,还不能立竿见影。”江元林称。
据广东某水泥厂反馈,希望能进一步解决水泥产能过剩问题,从而相对降低其水泥销售竞争压力。江苏某水泥厂表示,这将推动水泥行业朝集团化方向发展,但对粉磨站影响较大,粉磨站将面临淘汰或转型升级。
近两个多月以来,水泥价格一直处于下跌状态。
根据水泥大数据中心监测,7月21日,全国水泥价格指数收于139.51点,较昨日跌约0.07%,较7月初跌约5%。
据报道,水泥价格跌幅持续放大,超出了不少业界人士的心理预期,多个省份水泥价格已下调多轮,个别地区已跌至成本线附近。
江元林表示,5-6月以来,全国多地处于高温多雨天气,不利于工地施工,因此水泥用量有所减少,导致水泥价格大幅下跌,局部区域价格跌幅超过140元/吨。
此外,由于下游工地资金偏紧,导致水泥流通企业资金压力较大,中间商供货积极性不强,导致水泥厂家销量明显下降,库存压力持续上升,厂家纷纷选择降价促销。
对于后期价格走势,江元林表示,随着后期天气转好,市场需求持续回升,加上水泥企业执行夏季错峰生产,局部区域限电等因素影响,预计8月中下旬全国水泥价格将走向上升通道。
据调研的274家水泥熟料企业数据显示,上周全国熟料消费量环比上升25.2%,全国水泥熟料进入去库存阶段。
熟料作为先行指标,其消费量提升,说明整体水泥库存已有所下降。
水泥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原材料,与经济建设密切相关。水泥熟料是以石灰石和粘土为主要原料,按适当比例配制成生料,烧至部分或全部熔融,并经冷却而获得的半成品。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6月国内水泥产量11.47亿吨,同比增长14.1%;较2019年同期则增长了9.8%。其中,6月水泥产量2.2亿吨,同比下降2.9%。
近两日,行业龙头海螺水泥(600585.SH)的股价最低至37.64元,创下今年来的新低。
截至7月22日收盘,海螺水泥报收39.36元,上涨1.92%,市值约2085.81亿元。这较1月13日的年内高点56.76元下跌超三成,市值蒸发近千亿。
7月5日,21数据新闻实验室发布的《2021上半年中国上市公司市值500强》中显示,作为建材材料企业排名第一的海螺水泥,在上市公司中排名第104位,相比2020年底下降了29位。
海螺水泥成立于1997年9月1日,主要从事水泥、商品熟料及骨料的生产、销售,素有“水泥一哥”、“水泥茅”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