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命混凝土制品关键材料及制备技术”项目是“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专项项目之一。为了推动项目研究工作,12月18日由武汉理工大学主办,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宁波中淳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长寿命混凝土制品关键材料及制备技术” 项目2020年度工作会议在浙江省宁波市召开。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副院长颜碧兰,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所长黄政仁,同济大学教授蒋正武,东南大学教授张亚梅,嘉兴学院教授蒋元海5位评审组专家,以及项目实施组织单位、课题承担单位负责人40余人出席了本次会议。会议由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工程材料事业部主任、研究员谢永江主持。
会上,谢永江对各课题主要研究内容进行了介绍。他表示,“长寿命混凝土制品关键材料及制备技术”项目由武汉理工大学牵头,课题承担单位还包括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大学、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执行年限为2017年7月至2021年6月,目前处于最后一个年度,旨在通过开展理论和实验研究、工厂中试和应用示范,相互协作、相互支撑,形成长寿命混凝土制品低能耗生产成套技术。
据介绍,本项目共由5个课题组成,其中武汉理工大学教授何永佳负责的“混凝土制品微结构加速形成机制与损伤控制机理”为课题一,主要研究混凝土制品微结构快速形成过程的损伤机制及制品高脆性微观机理与调控方法。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刘建忠负责的“长寿命混凝土制品用功能材料研究与开发”为课题二,主要研究化学功能材料对胶凝材料水化及制品微结构形成的促进作用,提出构效关系与分子设计方法,研究制品用复合矿物掺合料匹配设计与高效制备技术。课题三“制品用高性能混凝土材料设计与制备技术”由本项目负责人、重庆大学教授钱觉时负责,主要优化设计化学功能材料与胶凝材料体系,开发免蒸压(养)超早强高耐久、轻质高强等制品用混凝土材料。课题四“典型混凝土制品抗裂增韧关键技术与示范”由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混凝土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所长刘立负责,主要针对高铁大型箱梁、大管径盾构管片等典型混凝土制品,研究制品多尺度增韧、体积稳定性控制和结构抗裂设计等技术,降低制品脆性,提高抗裂能力。课题五为谢永江负责的“长寿命混凝土制品低能耗制造技术与示范”,主要研究制品微结构发展程度、养护制度与宏观性能的关系,优化养护制度与材料体系,进行生产全过程精细化控制,降低制品生产能耗。5个课题同步开展研究工作,目前已完成了各项年度技术考核指标,并获批标准规范5项,发表论文33篇,申请专利15项,总共已建成示范生产线7条,应用示范工程十余项。
在报告中,各课题相关负责人详细汇报了2020年度取得的重要研究进展、经费使用情况、存在问题,以及下一步工作计划等,梳理总结了课题实施以来各项考核指标完成情况和取得的阶段性创新成果。报告结束后,各课题负责人和专家就目前遇到的瓶颈问题及未来课题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为推动项目研究工作,查找并研究解决项目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会议当天,“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长寿命混凝土制品关键材料及制备技术”牵头单位武汉理工大学还在宁波中淳高科股份有限公司余姚基地组织专家对课题五“长寿命混凝土制品低能耗制造技术与示范”承建的生产示范线“免蒸压混凝土预制桩生产线”进行了验收。专家在听取了课题组工作汇报,审查了有关验收资料,对示范线进行了现场考察后,一致认为示范线达到任务书规定的相关指标要求,同意通过验收。
宁波中淳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日红作为子课题承担单位负责人表示,近年来,PHC混凝土预制桩已成为我国应用较广的预制构件之一,在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国内PHC混凝土预制桩生产厂家普遍采用二级养护(常压蒸汽养护与高温高压蒸汽养护,简称压蒸养护),难以满足当下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的发展需求。因此,“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长寿命混凝土制品关键材料及制备技术”项目设立课题五“长寿命混凝土制品低能耗制造技术与示范”,并围绕混凝土制品的低能耗精细化制造工艺展开研究并针对典型制品进行示范。“免蒸压混凝土制品制造技术与示范”子课题为课题五的子课题四,负责免蒸压混凝土制品制造技术与示范应用。而该项目的成功验收,实现了免蒸压预制桩制造技术的应用示范,形成长寿命预制桩低能耗生产成套技术,并将所生产的混凝土制品在工程建设中进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