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青岛市混凝土行业现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6-01  来源:中国混凝土网  作者:砼事求实
核心提示:青岛市预拌混凝土行业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历经2000年至2006年蓬勃发展阶段、2008年至2013年的高速发展阶段,2013年到达顶峰,此后进入稳定发展期,为青岛市城市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缺少行业发展规划指引,目前,行业产能严重过剩、无资质搅拌站泛滥、恶性竞争无度,严重影响了行业发展,存在着巨大的质量、安全及环保风险。

青岛市预拌混凝土行业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历经2000年至2006年蓬勃发展阶段、2008年至2013年的高速发展阶段,2013年到达顶峰,此后进入稳定发展期,为青岛市城市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缺少行业发展规划指引,目前,行业产能严重过剩、无资质搅拌站泛滥、恶性竞争无度,严重影响了行业发展,存在着巨大的质量、安全及环保风险。


一、产能严重过剩


“放管服”改革推进以来,新建搅拌站站点在2019年下半年突增20余家。至2019年底,全市有资质的预拌混凝土企业162家,分站29个,共计搅拌站191个,除市南区外,其余9个区市(含县级市)均有预拌混凝土搅拌站,其中市北区4个,崂山区6个,李沧区12个,城阳区22个,黄岛区81个,即墨区22个,胶州市24个,莱西市8个,平度市12个。全市共有混凝土生产线402条,其中3m³或3m³以上规格的生产线占75.8%,预拌混凝土年生产能力达到1.73亿立方米,单个预拌混凝土生产站点的年均生产能力为90万立方米,混凝土搅拌车、泵车约2400辆。


此外,在青岛市范围内,存在数量较多的无资质站点,据统计,在胶州市和平度市,无资质混凝土搅拌站数量均超过100个。无资质站点因村庄改造工程或依托公路、桥梁、铁路等建设工程而建立,工程完工后,这类站点并未拆除而是继续生产。无资质站点的存在,不仅低价冲击市场,严重破坏市场竞争秩序,更是逃避监管,给建设工程、城乡基础设施、民生设施的工程质量带来严重的隐患。


2013年,青岛市混凝土产量达到顶峰,总量约2300万立方米,2013年后,青岛市混凝土年产量稳定在1500万至2000万立方米之间。2019年,青岛市混凝土年平均产量接近1800万立方米,仅占设计产能的10.4%,设计生产能力大大超过实际市场需求,企业产能得不到充分利用,设备使用率较低。


与国内省内其它大中城市对比,青岛市产能过剩问题更为突出。2019年北京预拌混凝土生产量约5100万立方米,拥有107家预拌混凝土企业;上海预拌混凝土生产量约5300万立方米,拥有133家预拌混凝土企业;济南预拌混凝土生产量约3600万立方米,拥有100家预拌混凝土企业,上述城市混凝土产业集中度较高。


同时,产能过剩也导致混凝土行业长期面临低价、恶性竞争等问题,2020年,青岛市区域内每立方C30混凝土的平均单价仅在450元(含税),甚至个别区域C30价格已低至380元/立方米,但每立方C30混凝土材料成本接近350元,青岛市混凝土市场毛利额远远低于北京、上海、武汉等地区,整个行业利润较低,加上施工单位拖欠货款严重,导致了预拌混凝土企业对产品质量和技术投入重视不够。


二、企业布局不合理


青岛市部分区域预拌混凝土企业过于密集,存在“扎堆”现象,其中以城阳区、黄岛区附近较为突出,方圆5千米以内分布着7、8家预拌混凝土企业,使得有效辐射范围较窄,供货半径内产能较集中,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该区域的低价恶性竞争。


自2008年为迎接奥运会提升建设期间,混凝土市场需求在短期内迅猛增加,为应对市场需求,对预拌混凝土企业建站未进行合理规划,多数企业因本地关系,在当时城中村改造项目周边建设大量预拌混凝土企业,导致在预拌混凝土企业的不合理分布。


同时,青岛市超过二分之一的预拌混凝土搅拌站集中在中心城区边缘,而随着中心城区建设规模逐步下降,预拌混凝土企业布点与新的重点发展区域不匹配,出现了部分预拌混凝土从内向外运的不合理现象,导致混凝土运输距离较远。


三、行业整体环保水平较低


(一)企业环保意识和管理水平较差


根据对预拌混凝土企业的实地调研,目前多数预拌混凝土企业的环保意识和管理水平较差,主要体现在:一、主要对洗车冲场地等废水有循环使用,而对其它废水(如生产污水、生活污水、雨水等)仍未采取监控排放;二、所有预拌混凝土企业搅拌楼和筒仓都有粉尘收集系统,但是收尘效果参差不齐;三、在噪音的处理方面基本上未采取降噪措施;四、在废渣的处理方面,青岛市有68.8%的预拌混凝土企业配置有废弃混凝土回收设备,但其使用率不高,主要原因在于设备维护成本和分离后沉淀的泥浆再利用成本较高。


(二)行业整体装备水平不高


青岛市预拌混凝土企业超过一半生产线是2010年之前建成的,该部分生产线设备较为老旧,其中生产线以3方线为主(占76.3%),但产能较小的2方线仍占一定比例(7.5%)。由于过去青岛市对预拌混凝土企业进行资质审查时并无环保要求,企业投资建站时不愿采用技术先进,环保水平高的装备。目前,经环保部门强力推动,对骨料堆场进行全封闭的企业仅占63.6%,半封闭的企业占36.4%,而对搅拌楼进行全封闭的企业仅占62%。


四、行业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一)行业对技术的重视和投入不够


目前青岛市预拌混凝土市场对于混凝土的质量仅关注强度和流动性,项目的验收也仅以强度作为验收指标,行业对混凝土技术与质量重视不够。而随着高强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等特种混凝土的应用,以及河砂资源的缺乏和石子资源开采问题的日益突出,混凝土耐久性问题正日益成为影响混凝土质量的最突出问题。因此,应重视混凝土的耐久性,从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生产、出厂质量控制、施工、验收等环节建立耐久性控制和验收指标,提高整个产业的技术含量。


(二)行业人员职业素养有待继续提升


根据行业调研,目前青岛市混凝土行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大中专毕业生仅占从业人员总人数的10%以下,仅极个别企业中大中专毕业能占企业总人数的40%左右,普遍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业标准选择从业人员。从业人员素质也对企业提升技术管理能力、质量控制能力造成了一定的限制。


据了解,为了应付政府行政主管部门的检查,预拌混凝土企业一般都能按照资质要求配备技术人员,但实际上许多预拌混凝土企业存在技术人员挂靠而实际不在岗的现象。全市预拌混凝土企业实际在岗的中高级职称技术人员不足300人,技术人员比例较低。通过执法检查发现大部分试验人员理论和实操水平均不够,且流动性较大,导致整个行业技术人员素质相对偏低。


混凝土企业与施工企业之间的有效沟通平台未建立。施工行业缺乏深刻理解混凝土理论及实践知识的专业人员,不能有效指导混凝土施工环节。劳务分包人员施工过程中仅追求施工速度,为施工方便,存在施工人员在现场随意往混凝土中加水的现象,不仅造成了混凝土企业与施工单位之间的质量争议,更是对工程结构质量造成严重不利影响。


五、原材料质量监管亟需加强


原材料的品质是直接影响混凝土质量的重要因素,目前对混凝土的质量控制缺乏对原材料的源头监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部分原材料进场前质量监管缺失


目前预拌混凝土企业在原材料进场后一般会依据规范要求进行自检,其中水泥和外加剂厂家会有出厂质量控制,其质量相对稳定、可控,但对砂、石、粉煤灰等原材料供应商却无有效监控措施,特别是在目前市场上原材料资源紧缺、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下,预拌混凝土企业对其质量控制无自主权,导致在使用这几种原材料时常常处于较被动的局面。


(二)粉煤灰品质参差不齐、质量稳定性差


粉煤灰市场需求巨大,但资源供应不足,粉煤灰的质量参差不齐。同时,现有的技术标准无法有效评判粉煤灰的质量,对原材料供应商无有效的监控措施,市场上假灰现象突出。


(三)石子质量问题


目前,青岛市区域内尚未建成规模化的、成熟的骨料生产基地,混凝土企业所使用的石子材料一般为地铁等建设工程开挖出的石料经小型的石子厂破碎生产,在石子的应用方面存在石子压碎值、粒径等指标不达标,石粉含量及含泥量偏高,而且应用中仅注重粒径大小,缺乏对骨料级配、粒形等指标的控制,而上述指标则是影响混凝土工作性、强度、抗折强度的重要因素。


六、混凝土产品质量存在隐患


由于供给侧的结构问题,市场被无序竞争扰乱,规模化、管理规范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缺乏价格优势。建设单位在选择混凝土供应商时仍将价格作为主要的考量因素,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现象。混凝土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和提升管理规范性的动力不足,恶性竞争泛滥。低质量的产品埋下了许多工程隐患,对建筑施工行业及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七、行业管理与市场监管有待规范


预拌混凝土行业的监管涉及较多的行政主管部门,容易出现缺乏有效衔接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混凝土行业管理的系统性。


同时,建设工程领域普遍存在拖欠款、三角债现象,混凝土企业经营困难。在低利润空间下,混凝土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因此,亟需建立系统性规范性的市场监管体系。


借鉴北京、广州等先进地区的产业指引政策,青岛市亟需出台针对混凝土行业发展的产业规划,规划应明确严控新建混凝土搅拌站,同时有序加快清理原始、落后、不具备生产资质、不符合生态发展要求的混凝土站点的工作,从而促进青岛市混凝土行业高效、健康、集约、高质量发展,进而为提高建设工程质量、改善提升城市品质,为实现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的目标筑牢基础。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企业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