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基建需求趋旺,仅铁路、公路、民航领域的投资就将达到2.69万亿元(人民币,下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都离不开基建。
以上月初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为例,经济发达的长三角需要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协同建设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共同打造数字长三角、协同推进跨区域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省际重大水利工程建设。
放眼全国,中国人均基础设施存量相当于西方发达国家的20%至30%,在交通、水利、能源、生态环保、社会民生等基础设施领域仍存在不少短板。专家分析,总体来看,中国在基础设施领域投资仍有很大空间和潜力。
但基础设施投资的回报期长,一般市场主体不会积极介入,这就需要政府主导投资。地方政府适度依法举债集中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符合代际公平原则,能够有效节省未来年度相关建设开支,以后年度地方政府可以将对应的建设资金调剂用于偿还到期债务,实现跨年度预算平衡。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赵全厚介绍,地方政府因投资需要进行债务融资,只能依靠债券。根据预算法等法律法规,除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外,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以任何方式举借债务。这样做是为了提高政府举债透明度,防止政府滥用债务造成债务风险失控。
同样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2019年,中国的赤字率提高到2.8%,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2.15万亿元,比2018年增加8000亿元。2019年中,根据形势变化和实际需要,为扩大有效投资,提前下达了2020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万亿元。这些地方债带动了有效投资,撬动了民间资本。
跟普通银行贷款相比,地方债券的成本更低、期限更长。随着制度完善、市场规模扩大,中国地方债券平均发行利率不断降低、平均发行期限延长。2019年,地方债券平均发行利率3.47%,同比降低42个基点。地方债券平均发行期限10.3年,同比增加4.1年。
上月底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强调,今年要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优化债券投向结构,落实好扩大专项债券使用范围等政策,加快建立项目储备和前期准备、评估、遴选等工作机制,储备一批、发行一批、建设一批、接续一批公益性建设项目,积极发挥专项债券融资成本低、作用机制直接、政策见效快等优势,尽快扩大有效投资,形成对经济的有效拉动。
“资金跟着项目走”,可以督促各地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促进有效投资和产业升级。赵全厚分析,这样可以防止资金闲置,政府发行债券将来需要还本付息,资金闲置会浪费资源、增加成本;还可以防止资金被挪用或截留。
资金被挪用,导致基建项目延期误工、资金链断裂,专项债促投资、稳增长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资金跟着项目走”可以强化项目管理。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封北麟分析,专项债投资项目必须确保符合专项债发行条件,必须确保项目收益与融资自求平衡。这样可以避免地方政府为了争取专项债额度,超前建设和包装项目,导致资金沉淀和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