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长江宜昌航道工程局“走基层”采访小组来到长江干线武汉至安庆段6米水深航道整治工程武安段整治工程Ⅰ标黄冈预制场现场。
黄冈预制场位于黄州区鄂海造船厂,走进施工现场,整齐的施工安全牌摆放在道路左侧,10余名工人们戴着安全帽,有的在对底模刷脱模剂、有的在进行模具穿绳,有的在为浇筑混凝土做准备,在施工管理人员的指挥下正紧张有序进行着。在施工区右侧是临时存放区,整齐摆放着已完成的D型砼联锁块,整个预制场看起来整洁有序。
“预制场共有4个生产区,每天早上开工前,工人会对行吊等施工机械进行检查,从模具刷油、浇筑混凝土到砼块起吊至临时养护区,24小时一个工作循环,经过洒水养护,砼块达到一定的强度就可以转运至成品堆放区,达到混凝土龄期后即可出运。”预制场负责人姜学军介绍。
走到临时堆放区,在每一个砼块上都系着一个塑料材质的方形二维码。用手机扫一扫,能清晰看的看见“D型砼联锁块”的相关信息,工程名称、施工单位、产地、构建名称、设计强度、生产日期,构件编号、生产工区、施工员、养护员、监理工程师等信息……这个二维码可以追溯它从生产到后期的全过程,相当于给每个砼块配了一个“电子身份证”。“二维码追溯管理在昌门溪二期航道整治工程已经开始使用,目前在武安段的施工中已经大面积推广”。武安段Ⅰ标项目部科技创新部部长廖一鸣介绍。
为提高成品的施工质量,项目部人员也在不断对模具进行改良。“在最初使用这批模具时,我们发现盖模和底模间的缝隙,会造成每次成品频繁出现漏浆、飞边的现象。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在模具四周采用不同规格不同类型的橡胶垫圈,但是存在使用时间不长,不耐油、易腐蚀的问题。” 姜学军说道。经过大家的集思广益,不断的尝试改进,历时半个月克服重重困难,从6毫米的钢圈改进到4毫米。目前已基本解决漏浆问题,使成品的强度增加,外观更美观。项目部也为此组建QC小组,后期将不断对模具进行改进。
据悉,预制构件施工是航道整治施工的重要节点,为确保施工任务按照工程节点目标完成,项目部采取多种措施。一是加强技术交底和培训,对技术人员、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定期的安全、技术交底和培训,提高技术人员的理论知识和施工作业人员的操作技能,确保预制构件一次成型,养护到位。二是严格把控原材料进场质量验收关,不合格原材料坚决不能进场,从源头上控制,确保预制构件的质量。三是注重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实现了施工过程的监控全覆盖。同时,工地现场每天都安排洒水车进行防尘处理。
“我们的团队充分发挥了航道工程人顽强拼搏、敢打敢赢的精神,工人们三点起床,开始施工准备工作,在保证施工安全、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加快进度,确保预制构件如期完成。”姜学军说道。
离开预制场时,浮吊正将成品预制构件装运上船,运送到正在进行沉排施工的刘家村高滩守护工程施工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