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河北去产能迈出坚实步伐:六大行业均超额完成年度去产能目标任务,全省共压减炼钢产能1230万吨、炼铁1087万吨,煤炭1401万吨,水泥313万吨,玻璃810万重量箱,焦炭517万吨,火电54.95万千瓦。钢铁“僵尸企业”全部出清,列入年度计划的28家重污染企业全部完成搬迁改造。
坚决化解过剩产能,为高质量发展腾出空间和资源。去年,全省三次产业结构由2017年的9.2∶46.6∶44.2调整为9.3∶44.5∶46.2,首次由“二三一”转变为“三二一”。
这是一张来之不易的成绩单。作为钢铁大省,河北经济发展正在转型升级、爬坡过坎。全省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持续加大化解过剩产能力度,全力推动河北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树立必胜信念,扎扎实实推动化解过剩产能任务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河北是全国唯一钢铁煤炭去产能“双先行”省份,也是全国去产能行业最多的省份,共涉及钢铁、煤炭、火电、焦化、水泥、平板玻璃六大行业。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河北去产能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去产能特别是去钢铁产能,是河北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头戏、硬骨头”“河北要树立知难而上的必胜信念,坚决去、主动调、加快转”。
全省上下积极行动,认真抓好落实,让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落地。
河北省确定“两减、两降、四提升”目标,即过剩产能减少、过剩产能企业减少;排放下降、能耗下降;产业集中度明显提升、装备水平大幅提升、中高端产品比重提升、质量效益显著提升。2018年,全省炼钢、炼铁产能分别由2011年峰值的3.2亿吨、3.17亿吨减少到2.27亿吨、2.33亿吨;有冶炼能力的生产厂点由2011年的148个减至2018年的82个,企业由123家减至64家;全省剩余煤矿99处,较2015年底减少103处,产能减少3801万吨/年……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河北没有因市场好转、价格上涨而动摇去产能决心,没有因职工安置、债务处置风险增大而放慢节奏,没有因影响即期经济、减少财政收入等短期阵痛而减弱力度,实现了“要我去”到“我要去”的转变,六大行业去产能任务均超额完成2018年度目标任务。
成绩取得的背后,是河北扎扎实实推动去产能任务落实。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去产能工作,先后召开全省推进去产能调结构转动能工作会议和全省去产能调结构现场推进会。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东峰反复强调,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钢铁、煤炭、水泥等去产能力度,全面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和水平。省委副书记、省长许勤也多次指出,要坚定不移去产能,为高质量发展腾出资源环境和市场空间。
坚持目标引领。省政府与各市签订了化解过剩产能目标责任书,督促各地及时将压减任务落实到企业、装备和生产线,制定具体压减计划,并将完成情况纳入设区市党政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定期开展督导检查,对工作不作为、责任不落实、任务完成慢的,按照“属地责任、党政同责”约谈相关责任人,切实调动了各地工作主动性。
完善政策支撑。近年来,围绕钢铁、煤炭去产能,河北省构建起“2+8+X”政策框架。“2”,就是河北省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两个实施意见;“8”,就是落实国家部委相关政策措施的8个配套文件;“X”,就是职工安置、资金筹集、完善奖补办法等若干更加具体的措施和实施方案。围绕六大行业去产能,出台了钢铁行业去产能工作方案、重点行业去产能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创新方式方法,为破解去产能瓶颈制约提供有力保障
河北省发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优势,探索市场化化解煤炭过剩产能,在煤炭产能置换指标市场化交易方面创下了多个全国第一。2017年至2018年,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共完成四批次105处煤矿、2633.76万吨产能指标交易,筹集资金45.2亿元,用于去产能煤矿职工安置。
近日,省能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河北省参与产能指标交易的105处煤矿,若执行国家和省政府奖补政策退出,估算需财政资金11亿元以上。而通过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市场化公开交易筹集到45.2亿元,既节省了财政资金支出,又有效弥补了关闭退出煤矿职工安置、债务处置和转型发展等资金不足问题。
实现非常目标,必下非常之功。
河北省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环保等标准倒逼作用和政府作用,把去产能纳入法治化市场化轨道。
省发改委产业处相关负责人对此深有感触:“我们在工作思路上实现三个转变,目标设置由单一量的压减向压产能、减企业、优布局多元目标体系转变,推进手段由行政为主向综合运用市场、法治、行政等手段转变,任务分配由以民企为主向国企带头、‘僵尸企业’出清转变。”
严格标准倒逼。河北省实施环保、质量、技术、能耗、水耗、安全等6类严于国家的地方标准,执行钢铁工业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
改革压减办法。武安、迁安分别探索出了“钢铁产能指标交易”“指标约束+末位淘汰”等经验做法。廊坊市创立了“一次性买断企业全部资产,整体规划、土地置换、转型发展”的区域钢铁产能整体退出新模式。
推动兼并重组。国有钢铁企业整合重组形成了以河钢、首钢为主的产业格局。邯郸峰峰矿区将域内7家焦化民营企业整合为1家。冀东发展集团和北京金隅集团完成战略整合重组,成为中国第三、世界第五大水泥产业集团。
优化区域布局。环首都地区钢铁企业整体退出取得突破,保定市钢铁产能已全部退出,廊坊市4家钢铁企业已关停3家。钢铁产能向沿海临港地区加速聚集,丰南纵横、首钢京唐二期一步等沿海临港产能减量置换项目加快建设。水泥产能向太行山—燕山一带矿山资源富集地区实现点式聚集,形成了以沙河市为主的玻璃产业聚集区和玻璃深加工基地,焦炭产能主要集中在唐山、邯郸、邢台、石家庄等市。
守住民生底线,统筹平衡去产能、保就业、防风险的关系
2018年下半年,因为去产能,邢台兴华矿业有限公司关闭。在兴华矿业工作6年的张道昀,与72位工友一道,被转岗安置到山东滕州辰龙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工资待遇没有降低。
“邢台兴华矿业有限公司311名职工已全部得到妥善安置。除了山东滕州辰龙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兜底安置了72人外,其他239人实现了自谋职业并就业。”邢台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他们按照政策规定,为符合援企稳岗的12家企业发放补贴9646.20万元,未发生一例个体上访和群体性事件。
产能坚决去,饭碗不能丢。河北省始终把职工安置放在第一位,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重要前提,统筹平衡去产能、保就业、防风险的关系,确保职工有安置、社会可承受、民生有保障。
从省人社厅获悉,2018年,全省安置职工18318人,为161家去产能治污染企业发放援企稳岗补贴5.85亿元,为5.29万名参保职工发放技能提升补贴0.83亿元。
在安置钢铁、煤炭、水泥、平板玻璃去产能企业职工的基础上,河北省将去产能企业职工安置政策范围扩大到焦炭、火电行业。省市县均成立了职工安置工作领导小组,指导企业制定并落实职工安置方案,通过企业内部退养一批、转岗培训消化一批、企业转型安置一批、自主创业带动一批、开发公益性岗位兜底一批等渠道予以安置,切实做到职工安置方案不落实不拆除、社会稳定风险不消除不拆除。
在去产能中,由于限产、停产、重组等原因,产能过剩企业面临不同程度的经营困难。对此,河北省积极化解去产能中的债务风险,依法保护企业和债权人合法权益。
针对企业债务规模大、债权债务复杂、处置难度大的情况,河北省对整体退出的企业在土地调规、职工培训、债务处置、新业态发展等方面,给予一揽子政策支持。在下达国家奖补资金专项用于职工安置的同时,2016年至2018年,省级预算安排化解钢铁过剩产能奖补资金20.8亿元、煤炭奖补资金1.99亿元,允许企业在安置好职工的前提下,用于债务化解和资产损失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