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市场较为关注供给侧改革是否存在“矫枉过正”的风险以及今年旺季限产力度是否会边际放松。 从目前水泥行业的情况看:其一、自上而下政策层面尚暂未见转向,无论是从高层对“蓝天保卫战”的重视还是政府年内考核指标来看,仍然对环保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其二、自下而上执行层面边际上仍然是趋严的,今年华东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区如此频繁的临时停产计划是前所未有,而之前我们也提到了错峰生产方案在持续的细化。 我们统计了今年已公布的错峰生产计划,发现同比去年同期仍然是增强的。 因而我们判断,在短期趋势上,水泥价格转向的概率较小,旺季水泥价格仍将延续涨势。
但不能忽视的是,由于近年上游(钢铁水泥等)供需关系修复较好,涨价导致的上下游之间的矛盾确实在增大(需求边际预期走弱,原材料成本上升,价格传导机制不畅)。近年上中游享受供给侧改革的红利,利润增速是超越全产业链条的(从今年的工业出厂价格可以看出,上中游工业品涨幅明显高于下游);而且上中游企业居多的国企央企盈利快速增长,但是私营企业利润总额增速较差,市场整体活力与效率也许是向下的。 中期来看政策层面是否会有平衡产业链利益的相关举措出台的确是值得关注的重点。
行业观点:
我们认为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逐渐增大的背景下,内需的重要性体现的较为明显。无论是“绿水青山”、 “理直气壮做大做强国企”还是“降赤字”都体现近年政府对自身资产负债表的修复诉求(做大资产、降低负债);“新旧动能转换”工作的迫切性,叠加当前不稳定的外部环境,发挥传统动能的造血作用可以说是无法避免的手段。但是去杠杆的大背景下,大放水的可能性是较小的,而“大水漫灌”的效果也必然会相比历史上大打折扣。因而我们并不对需求总量过分乐观,但也不过分悲观。值得重点关注的仍是“存量时代”下确定性的行业格局好转,如结构升级、去产能等趋势。我们近期持续建议关注确定性持续增强的南方区域的水泥以及玻璃,而成长板块龙头如(玻纤龙头中国巨石、中材科技,品牌建材龙头北新建材、伟星新材等)的整体长逻辑仍然是比较通顺的,部分股价出现回调反而是中长期的配置的较好介入时机。
水泥:水泥旺季到来出货量恢复,长江沿线水泥企业在今年产能控制升级的背景下,熟料库存低位维持(近五年最低水平)。 但是随着天气和需求好转,华东区域第一轮普涨基本落地开启,全国水泥价格本周环比上涨0.9%。长江流域水泥市场旺季“更旺”的起点已经开始。而后期安徽、浙江、江苏等地的临时停产可能会对产能端形成持续压力。同时,北方水泥企业价格冲击的问题有了较为积极的进展。相关龙头企业召开会议对于行业情况进行了协商,总体基调积极。我们认为随着后续旺季的到来、北方各地限产工作的有序推进,北方供需关系年内最差的时期有望度过(黑龙江部分地区价格出现回涨,具体执行情况有待观察,体现了市场整体的心态在重归平稳,后续辽宁也有涨价计划)。 而越南地区的熟料进口问题,相关部门、企业也在积极着手通过市场、行政手段进行解决。
从行业中报中我们能够看到行业几个较为积极的趋势:1、龙头受益成本曲线的持续异化,盈利中枢大幅上行;2、受益原材料收紧和环保趋严,涨价通道中产能去化加速,行业龙头企业的市占率延续增长(除受到临时停产影响外);3、龙头企业对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加速,骨料等资源属性利润持续提升。
我们认为平抑周期下周期品配置逻辑在悄然变化,而水泥行业是经济“新常态”下配置价值非常高的周期品。
其一、新常态下的需求周期平抑是大趋势: 当前经济状态下,旧动能仍然承载着较强的为新动能造血的功能,我们认为政府是更多希望看到新动能在经济中的占比越来越多,而不是旧动能出现断崖式下滑。近期政府的重要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供给侧改革将仍然贯穿整个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我们认为政府是希望经济总量缓步回落的同时,同步加速供给的收缩,这也是当前政府工作的大方向。而基于当前的政府各项表述和核心的诉求,我们认为近年大部分工业品的价格还是会延续在较高盈利中枢下的震荡,不同的周期品振幅是不同的,但总体需求周期平抑是大趋势。因而对周期品的配置逻辑也在逐渐转变。
其二、平抑的周期下水泥的行业定价权最强、稳定性较高,价值属性逻辑最能讲通: 历史上看大家选择周期品一般都是觉得钢铁是优于水泥的,因为钢铁整个周期性更强,整个产业链条上杠杆较多,更容易从周期波动弹性中获益。但是我们觉得现在随着需求周期的波动变窄,而供给周期的扰动减少,我们在这个时点对周期品的配置逻辑和历史上看有明显区别,现在新常态下盈利波动整体波动越窄的行业,龙头企业相比于行业总体平均成本有明显优势的行业,而且未来资产负债率比较低,分红率有提升能力的龙头。是可以讲类价值化的逻辑的,水泥从各个条件上来看比较符合这个标准。水泥是弹性、区域型产能,整个产业链条在国内、是本土化定价产品且产业链条上库存少,基本没有杠杆,受到预期的影响相对较小;大型水泥企业由于有自有矿山的原因,具有很强的上游属性,在目前的“供给侧改革”大背景下水泥龙头对于整体市场的定价权是非常强的
其三、 “熟料资源化”将持续对行业供给产生边际影响,加速企业出清和龙头的集中度提升、产业链条延伸。2018年随着政府诉求更加重视“绿水青山”,我国石灰石矿山的格局将从过去“规模小、散乱差”向“集中化、规模化、正规化”靠拢,采矿权的收缩与矿山的正规化将导致大量中小无证矿山的退出,大幅提高原材料石灰石矿石的边际成本。原材料的成本上升将促使行业分化,需要外购石灰石的水泥小企业由于竞争力加速衰弱逐步退出市场。相比之下,像海螺等一些水泥大企业由于拥有大量的石灰石矿山储备,基本不会受影响,反而能够获得更多的水泥和熟料市场份额,另外通过自有矿山为一些附近小的混凝土搅拌站提供骨料等获得更多具有“资源属性”的利润。水泥龙头布局混凝土、向拉法基“主要销售商混”的经营模式逐渐过渡,我们认为通过产业链条的不断延伸,水泥龙头企业甚至具备“二次成长”的逻辑。
玻璃: 我们近期走访了玻璃行业。环比来看下游需求有所转暖,企业出货量有所增长,前期较高的库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淄博会议后,主流企业统一执行了提价,以对冲成本端的上涨,企业单位盈利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升。往后看供给端,根据邢台市环保局《2018年大气综合治理方案》中要求无证企业停产,有证企业全年限产15%的要求,政府近期分别对相关企业的无证产线下达限期停产通知(上半年未落实停产),逐渐将开始落实(沙河鑫利二线 550吨、沙河元华二线1000吨前日停产放水)。若后续无证产线持续按计划停产,叠加有证企业限产15%,沙河地区整体产能边际将明显减少。
而从需求端看,上半年以来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同竣工面积间出现了近年来明显的剪刀差,而当前地产企业在相对紧的政策环境下,加速周转的意愿变强。因而我们看到上半年的销售和新开工端的数据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而库存则持续呈现去化。因而我们认为下半年地产企业的竣工情况有得到回补的可能性,从而提振玻璃需求。
总而言之,年初市场对于玻璃行业较高的预期已经逐渐被消化,估值逐渐同盈利匹配,而行业当前盈利也处于向上拐点。若后续供需边际能够持续向好,行业有望提现出相对明显的弹性。
中期维度看,我们仍然建议重视当前供需紧平衡的现状和后续需求存在的超预期可能。撇开排污许可证可能带来的行政化干预, 2010年之后的点火高峰仍然预示着玻璃行业即将迎来的冷修高峰期;而地产库存持续两年的去化,叠加竣工面积增速和新开工、销售增速之间出现罕见的剪刀差预示着补库存有一定空间。我们认为玻璃的供需两端均有向好的趋势,而这一时点后续的需求将是弹性的重要来源。推荐旗滨集团,作为行业内龙头,公司近年成本和产品结构加速改善,而随着二季度冷修产线的复产,下半年销量环比上半年将有所提升,有效支撑全年盈利稳定增长。
风险提示:房地产、基建投资低于预期,宏观经济大幅下滑,供给侧改革不及预期政策变动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