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破译新加坡装配式建筑密语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8-16  来源:中国混凝土网  作者:中国建材报
核心提示:相比于日本、德国等先进发达国家,新加坡经济实力相对弱些,但其建筑工业化生产方式在生产效率、资源和能源节约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建设经验更值得我国发展装配式建筑所借鉴。

在发达国家,装配式建筑已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设计方法、施工方法,各种新材料、新技术也层出不穷。


相比于日本、德国等先进发达国家,新加坡经济实力相对弱些,但其建筑工业化生产方式在生产效率、资源和能源节约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建设经验更值得我国发展装配式建筑所借鉴。


日前,记者在新加坡采访了新加坡NSL集团旗下东方预筑企业,并由此探寻新加坡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秘诀。


生产企业自成体系,构件应用范围极广


新加坡装配式建筑主要应用在高层上,这与中国的建筑现状非常相似,但新加坡建筑工业化水平非常高,不同的产品在绿色装配式酒店、板式组屋、点式住宅、独栋洋房等方面各显特色。


东方预筑企业是新加坡最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装配式建筑生产企业,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芬兰、迪拜等地共有七个工厂,主要生产PC预制构件以及3D整体浴室。Google、微软、三星等企业在新加坡的数据中心、总部基地都有东方预筑的产品身影。同时该公司也与中国建筑(南洋)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多年,共同完成中国建筑(南洋)发展有限公司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承建的大量典型装配式建筑。而新加坡知名建筑设计所更是他们长期的合作伙伴。


记者一行从新加坡东方预筑所在的工业园区出发,驱车一个小时左右,过了海关,穿过柔佛海峡,很快就到达了东方预筑马来西亚柔佛工厂,目前这家工厂供应着新加坡大部分预制建筑所需要的构件产品。在工厂里除了空心楼板、预制剪力墙、梁、柱等产品外,这个工厂还生产包括隧道、铁路等所需的预制构件。而3D整体浴室则集中在芬兰的工厂生产,并销往全球。


新加坡NSL集团东方预筑集团总经理雍翔文告诉记者,目前工厂的生产线来自芬兰。采用半自动化的生产作业模式更为经济高效。现场我们见到的大跨度空心楼板是新加坡商业项目最常用的产品,他们可以做到16米的跨度。在车间里,记者看到堆场内每件构件上都有一个条形码。据介绍这个条形码他们已经使用了20年,通过扫描二维码,可查询到生产应用的全过程,确保每一件产品的质量。


雍翔文告诉记者,为了减少周转材料和现场劳动力的使用、降低现场污染,现在新加坡90%以上的工程都采用了预制装配式,因此施工现场的主要工作集中在构件安装上。随后在其工厂附近的一个马来西亚大型商业开发项目的施工现场,记者也看到仅有六名工人在工作,据现场负责人介绍,在构件安装上他们一般六人为一组,如果项目工期较紧,他们会增加一组人员同时工作。


新加坡施工工艺和国内相比很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新加坡节点连接上完全不用焊接连接,全部用砂浆灌缝连接方法,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施工的要求。但通过多年以来对施工工艺、劳力和机具的组织选择、起重设备的使用、节点构造措施、模板脚手架及后浇混凝土和防渗漏工艺进行验证,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对其他国家,早在20世纪70年代,新加坡就开始应用预制装配式结构体系,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已进入全预制阶段。范围包括预制件剪力墙、楼板、梁、柱、卫生间、楼梯、垃圾槽等。预制装配式结构体系得到新加坡政府的积极推崇,政府出台文件鼓励促进其发展。而企业也不断尝试研究推广满足市场需求的预制结构体系。


与传统建筑方法相比,工业化建筑方法具有较高的生产率。由于其标准化和重复性程度高,大大缩短了住宅的建造周期,在新加坡项目的建设时间从传统的18个月下降到8~14个月。目前新加坡开发出15层到30层的单元AA化的装配式住宅,占全国总住宅数量的80%以上。通过平面布局,部件尺寸和安装节点的重复性来实现标准化,以设计为核心实现施工过程的工业化,相互之间配套融合,装配率达到70%。预制构件的大规模使用大大节约了项目建造成本。


新加坡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得益于在政府建设的公共组屋建设中大力推行建筑工业化,尤其是一些如达士岭组屋这样享誉世界的典范项目中,极大的鼓舞了装配式建筑企业对高水平系统的追求;


而实行项目后评价,持续改进适合国情的建筑工业化生产方式和建筑结构体系更是决定性的因素之一。新加坡政府通过长期对工业化建筑方法进行评估,基本采用预制混凝土组件并配合使用机械化模板系统,使得新加坡的建筑工业化稳步发展。


绿色装配式建造技术支撑新加坡建筑屡获大奖


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新加坡建筑在全球的影响力不容低估。在新加坡几乎没有相似的建筑,尤其是高层高密度组屋、酒店等项目在新加坡屡见不鲜,在集约用地的要求下,大力推行人性化规划设计,满足功能的前提,力争实现住宅及配套设施完善化、集中化、立体化,因地制宜增加建筑物公共活动空间。巧妙处理了高层高密度可能带来的社会和环境问题,形成一处高品质、可持续的都市生活环境,值得我国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和企业学习。


建筑产业化是建立在标准化之上的,在新加坡个性化的设计与标准化要求并无矛盾而言。设计的“模数化”是确保这些屡获大奖的建筑项目有着适合的成本,也让新加坡装配式建筑生产能与之相辅相成。设计的“模数化”就需要对住宅户型进行模数化设计,这样有利于装配式预制构件的拆分、构件尺寸的选取和节点的设计。政府一直推动建立基于模数化的标准化产品体系和设计规范,因地制宜,规定建筑层高、墙厚、楼板厚度的模数,有利于预制构件的设计生产,节约材料和生产耗时。以法规强制推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装配式建筑造价管理的关键掣肘因素就是构件的“非标准化”。在采访中雍翔文也给记者介绍了这样的一个案例,“由荷兰设计师设计的一个27层的私人住宅项目,预制的外墙,后面五百片,每一片都不一样。我们耗费了大量的时间把组件生产好,运到现场安装。这种项目成本会非常大,但除了外墙为了满足风格要求外,大多数产品还是以标准化产品为主。”


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标准化设计程度很低,预制装配式建筑通常仅是将现浇转移到工厂构件厂没有固定产品,按照项目要求被动生产,构件的标准化程度不够,构件部品是个性化的,有些项目甚至使用专利产品。


构件部品的非标准化、多元化必然引起构件信息价格不完备性和差异性。缺乏反映装配式建筑工程构件价格的市场动态信息,报价也没有统一的市场标准,导致构件价格信息的缺失与失真,不利于装配式建筑的快速发展。


在市场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环保要求持续提高、价格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高层建筑施工中结构构件工厂预制、现场组装的施工工艺大大节约了成本,提高了建设的速度和效率,其许多优点是传统房屋建造方法无法比拟的。而新加坡作为世界上公认的住宅问题解决较好的国家,其住宅多采用建筑工业化技术加以建造。其中,住宅政策及装配式住宅发展理念是促使其工业化建造方式得到广泛推广,工业化建造技术得以提升的主要原因,最宜借鉴吸纳。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企业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