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今年以来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持续下滑,5月已降至2013年以来新低,湖南、天津、山西等省份甚至出现负增长。
这一方面和去年的高基数有关;另一方面,近期以来按照三大攻坚战的要求,政府采取了规范清理PPP项目、规范地方举债融资行为等措施,进一步规范了基建投资资金来源。
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分析,防风险、去杠杆是一场“持久战”。全年基建投资增速可能并未见底,下半年或将持续承压。要优化投资结构,与产业升级和“补短板”逻辑相关的部分新型基建领域,或实现结构性发力。
多地基建投资出现负增长
近年来,中国基建投资增速一直维持在20%左右的高位,远高于房地产和制造业投资。但今年以来增速一路下滑,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5月份,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9.4%,跌破了10%,增速比1-4月份回落3个百分点。
从目前已公布的地方数据来看,天津、山西、湖南、江苏等部分省市基建投资增速已经负增长。天津1-5月基础设施投资同比下降48.6%,山西下降11.4%。
湖南省今年前五个月基建投资增速下降4.6%,降幅比1-4月扩大4.1个百分点,已连续三个月负增长。从湖南省内来看,14个地市中有8个地市基建投资负增长,占比约六成。其中,株洲增速最低为-24.4%。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王军告诉记者,今年以来投资不及预期,主要是基建投资和民间投资放缓拖累。前者是因为地方政府PPP项目审核趋严,化解债务风险力度加大,财政扩张意愿减弱。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5月15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以来基础设施投资增速的放缓,一方面是和去年的高基数有一些关系,去年基础设施投资一直保持了接近20%的增速;另一方面,近期以来按照三大攻坚战的要求,政府采取了规范清理PPP项目、规范地方举债融资行为等措施。
基建投资资金来源受制约
关于基建投资下滑的原因,湖南省统计局发文称,全省基础设施投资已连续三个月负增长,主要是受规范清理PPP项目和严控地方债务影响。PPP项目集中的交通运输、市政公用行业投资下滑明显。
与之对应的,财政支出收缩明显。1-5月,湖南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12.2%,比1-4月和去年同期分别回落2.2个和6.7个百分点。其中,对交通运输领域支出下降14%,而去年同期为增长30.2%。
湖南省称,针对基础设施投资下滑问题,要全面摸清地方政府债务和PPP项目规模、结构、风险点,系统评估规范清理PPP项目和地方债务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在不触碰红线、守住底线的前提下探索合规融资渠道和解决办法,避免因资金接续问题产生新的风险。
防风险是今后3年三大攻坚战之首。长江证券(5.410,-0.02,-0.37%)宏观分析师赵伟撰文分析,防风险背景下,强调坚决“堵后门”,对融资需求端的行为更加规范,特别是与基建投资息息相关的地方政府融资,进一步制约了基建投资资金来源。
去年5月,财政部联合央行、发改委等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的通知》,严禁地方政府利用PPP、政府出资的各类投资基金等方式违法违规变相举债。今年4月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重点强调地方政府和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降杠杆。
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PPP双库专家、北京荣邦瑞明投资管理公司总经理陈民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全面去杠杆、防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导致无论是地方政府作为发起者,还是投资企业作为实施者,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的意愿都出现下降。
PPP模式是基建投资的落地方式之一,相对于政府直投等方式而言,企业的回报周期长。陈民分析,当前融资渠道不畅,企业投资意愿下降,使基建投资增速整体下滑。在此背景下,PPP市场活跃度必然也有所下降。
据“PPP有例”数据显示,5月份PPP项目成交数量192个,同比下降25.58%;成交项目投资规模1859亿元,同比下降25.07%。6月份项目成交数量同比下降47.99%,成交项目投资规模同比下降69.62%。
下半年基建投资增速仍将承压
防风险、去杠杆是一场“持久战”。赵伟分析,在企业杠杆率依然较高、城投平台尚有大量存量债务背景下,信用收缩尚未结束,对经济的影响或将持续显现;坚决“堵后门”影响下,全年基建投资可能并未见底,下半年或将持续承压。
赵伟认为,当前,必须摒弃传统周期框架的思维习惯,而应该用转型的视角理解中国经济,通过“走老路”的手段刺激经济并不可取。
陈民告诉记者,基建投资增速下滑是必然的。2017年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高达63.17万亿元,基建投资在其中占了很大比重,这很可能是阶段性的最高峰。国家针对下一阶段的城镇化提出的主要目标是产业升级、结构优化,但大规模基建投资的计划并未在列。我们不应该期望基建投资的持续增长,而应该围绕城镇化产业结构升级来寻求新的投资机会。
投资结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近年来,结构转型持续推进,从基建投资结构来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传统基建板块,投资占比持续回落,对经济支持力度也趋于弱化,而以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为代表的新型基建占比明显提升。
刘爱华表示,目前中国经济整体上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固定资产投资在过去的高基数基础上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空间和现实条件已经不太允许,在这个阶段更重要的是,通过投资优化供给结构。
赵伟分析,结合海外经济转型经验来看,与产业升级和“补短板”逻辑相关的部分新型基建领域,或实现结构性发力,这在年初以来我国的政策导向中也有明显体现。
例如,今年1季度农业、扶贫等“补短板”财政支出分别增长38.3%和58.0%,明显高于整体财政支出水平;PPP集中清库阶段,林业、生态环保、农业等行业项目的入库和落地,仍然保持较快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