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海螺水泥发布2018年中报业绩预增公告,预计2018年中报实现归母净利润120.90~134.34亿元,上年同期67.17亿元,同比增长80~100%;预计预计2018年中报实现扣非净利117.83~128.08亿元,同比增加130~150%。
水泥销量:2018年上半年,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5月水泥数据看,华东区域的水泥销量同比小幅下滑,而区域内的需要外购石灰石的水泥企业逐步退出市场,海螺水泥凭借近100%的石灰石自给率持续提高市占率,我们认为海螺水泥的4、5月份的出货量同比上升,而6月量受到环保因素影响有一定的降低,总体来看上半年出货量微幅上升。
水泥盈利:2018年上半年在需求端持平,供给端持续收紧的背景下,水泥价格在Q1的高基数下持续维持高位,进入4月旺季持续上涨,5-6月吨毛利持续走高带动业绩提升,而库存持续保持低位,6月中旬进入淡季后的价格回调幅度也有限。我们预计上半年海螺的吨毛利约143元,吨净利约90元。
展望未来,我们认为“熟料资源化”对行业的影响有望逐步体现,海螺水泥作为一家石灰石矿石自给率接近100%的公司有望大幅受益。2018年随着政府诉求更加重视“绿水青山”,我国石灰石矿山的格局将从过去“规模小、散乱差”向“集中化、规模化、正规化”靠拢,采矿权的收缩与矿山的正规化将导致大量中小无证矿山的退出,大幅提高石灰石矿石的边际成本。原材料的成本上升将促使行业分化,需要外购石灰石的水泥小企业由于竞争力加速衰弱逐步退出市场。相比之下,像海螺等一些水泥大企业由于拥有大量的石灰石矿山储备,基本不会受影响,反而能够获得更多的水泥和熟料市场份额,另外通过自有矿山为一些附近小的混凝土搅拌站提供骨料等获得更多具有“资源属性”的利润。
区域内大企业的协同进一步加强,行业格局进一步向好。2018年3月,由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南方水泥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的安徽江北海中建材贸易有限责任公司已于安徽江北产业集中区注册成立。公司主营业务为砂石骨料、熟料、水泥等建材产品的销售服务。平台的成立将更好的巩固双方在长三角地区的领导地位,同时对于稳定整个华东地区水泥市场也会起到积极作用。2018年3月21日,中国水泥协会在昆明召开了全国大型水泥企业领导人圆桌会议(C12+3峰会),来自中国建材集团、海螺水泥、金隅冀东、华润水泥、台湾水泥等19家全国最大水泥企业的领导参加了会议,对水泥行业的供给侧改革进一步达成共识,行业间的协同有望进一步增强。
投资建议:
中长期看,熟料“资源化”加速,龙头价值或迎重估。需求端2018年仍将在高位维持窄幅波动,固定资产投资对水泥产量的拉动作用在逐渐减弱,但是稳中求进的大基调将对水泥需求总量起到支撑作用。华东、中南区域仍是水泥需求最为旺盛稳定的地区。西北、华北地区有望通过基建规划实现扭转困境。熟料“资源化”带来行业巨变:资源属性逐渐增强,矿山严控已经成为水泥产能约束的重要因素。矿石产业升级迫在眉睫,大小企业资源禀赋差距明显。熟料“资源化”倒逼行业出清。错峰限产趋严,行业自律深化:错峰限产仍然是行业供需关系的安全垫。“价在量先”已成共识,行业自律将继续维持。供给侧改革有序推进,龙头价值有望重估:去产能行动方案将有序推进,名义产能曲线将迎来拐点。建立在当前需求整体高位维持窄幅波动,而行业格局持续向好的过程中,行业整体盈利将延续回升趋势。ROE中枢逐渐上移,且波动逐渐收窄。同时企业资本开支不断减少,分红率提高,龙头企业的价值属性将会带来估值中枢的提升。
短期看,传统淡季逐渐到来,近两周各地价格涨跌互现,但整体幅度有限,价格中枢维持平稳。我们认为今年“淡季”随着水泥行业产能控制力度的不断增强以及产业链条的加速收缩,有望出现“淡季”不淡的情况,价格中枢有望维持高位运行;甚至部分地区(如苏北、山东、江西等地)在6月份仍有涨价动力和弹性。我们认为,主流企业中报具备较强的超预期可能,强势的微观数据和业绩的持续兑现将有力支撑龙头企业的股价表现。
我们认为海螺水泥作为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在行业整体集中度提升加速过程中最为受益,行业格局持续向好将有效支持全年价格中枢维持高位。未来公司的分红率有望持续提升,增强公司的价值属性。我们预计公司2018-2019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69亿、286亿,对应当前PE分别为6.5、6.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宏观经济风险:水泥行业整体需求与宏观经济相关性极高,虽然近年随着水泥供给端约束的不断增强,行业盈利受宏观经济的波动影响出现减小;但是宏观经济如果出现大幅波动导致需求明显变化,行业整体格局可能会受到较大冲击,从而明显影响行业盈利能力。
2.供给侧改革推进不达预期:水泥供给侧改革以及产能端、原材料端控制对政策依赖程度相对较高,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执行程度情况存在一定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