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云南省2017年商品混凝土产量4250万立方米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3-14  来源:中国混凝土网  作者:云南省原材料工业处
核心提示:在市场回暖需求上涨的拉动下,2017年云南省规模以上原材料企业1366户,占全省工业规上企业31.3%。总资产6487亿元,占31.8%。生产水泥熟料7884万吨,增长4.8%;水泥11293万吨,增长3%;商品混凝土产量4250万立方米,增长29.5%。

在市场回暖需求上涨的拉动下,2017年云南省规模以上原材料企业1366户,占全省工业规上企业31.3%。总资产6487亿元,占31.8%。全行业经济运行企稳向好,发展质量明显提升,调整转型成效显著。


一、经济运行企稳向好


(一)多数主要产品产量增长。生产十种有色金属372.7万吨,增长4.9%。其中,铜65.1万吨,增长7%;原铝129.2万吨,增长0.6%;铅41.6万吨,增长19.2%;锌125.2万吨,增长3.8%;锡10.3万吨,增长5.5%;锑1.3万吨,增长34.4%。生产生铁1322万吨,增长3.5%;粗钢1517.5万吨,增长7.1%;钢材1607万吨,下降2.9%;铁合金(含工业硅)94.5万吨,增长28.6%。生产化肥(折纯)272万吨,增长0.1%;磷酸一铵(实物量)206万吨,下降11.4%;磷酸二铵(实物量)485万吨,下降7.9%;纯碱10.2万吨,增长59.8%;聚氯乙烯23.3万吨,增长2.1%;黄磷58.7万吨,下降4%;硫酸1373万吨,增长5.7%。生产水泥熟料7884万吨,增长4.8%;水泥11293万吨,增长3%;建筑装饰石板材1011万平方米,增长6.5%;商品混凝土产量4250万立方米,增长29.5%。


(二)主营收入净增千亿。规上原材料企业主营收入继2016年止跌回升之后,2017年达到5425亿元,净增1144亿元,增长26.7%,占全省工业规上企业45%。其中,非煤矿产采选业506亿元,增长16.3%;加工制造业4919亿元,增长27.9%。分行业看,有色金属行业(含采选、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下同)2319.6亿元,增长16.2%。化工行业(含石化、焦化,下同)1239.3亿元,增长43.6%。黑色金属行业(含采选、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下同)1107.7亿元,增长37.3%。建材行业(含非金属矿产采选业,下同)758.4亿元,增长23.4%。


(三)增加值增速创历史最好水平。规上原材料企业实现增加值965.3亿元,增速17.5%(可比价,下同),高于全部工业企业6.9个百分点,为发展史上最好年份。其中,非煤矿产采选业231亿元,增长10.1%;加工制造业734.3亿元,增长19.6%。分行业看,有色金属行业361亿元(因3户企业转行业统计或脱规和全行业增加值率下降,至少影响增加值同期下降85亿元),增长7.7%。建材行业234.4亿元,增长12.7%。化工行业218.5亿元(含石油加工56.6亿元),增长51.9%。黑色金属行业151.4亿元,增长10.1%。


(四)增效益成效明显。规上原材料企业实现利税总额425亿元。其中,税金总额185亿元,利润总额240亿元。除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亏损10.1亿元外,其他行业实现利润250.1亿元。其中,非煤矿产采选业46.3亿元,加工制造业203.8亿元。分行业看,有色金属行业53.8亿元,以钢铁为主的黑色金属行业41.8亿元,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97亿元,以水泥为主的建材行业57.5亿元。


二、发展质量明显提升


(一)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成效明显。严格落实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政策,严控钢铁、水泥、平板玻璃、工业硅、电解铝行业新增产能。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规范,依法依规去产能,处置“僵尸”产能,引导低效产能有序退出。全省共淘汰关停385万吨水泥熟料、358万重量箱平板玻璃、151.5万吨炼铁和8.62万吨电解铝产能,结束了机立窑生产水泥熟料和平拉法(含格法)生产平板玻璃的历史。借机政策环境氛围,动员各方力量,从严从快拆除54户、279台中频炉,捣毁非法生产地条钢产能600万吨,区域钢铁市场环境得到净化。


(二)单位增加值能耗大幅下降。原材料工业能耗总量达到5740万吨标准煤,增长6.1%,但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到5.96万吨标煤/亿元,大幅下降15.4%。其中,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下降4.5%,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1%,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下降9.6%,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5.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9.6%,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4.4%,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下降69.5%。


(三)绿色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启动建设电炉炼钢项目,推进“城市矿产”开发工程,废旧钢铁和有色金属综合回收与再生资源利用水平显著提高。1个电解铝二氧化硫趋零排放改造试点项目基本完成。2个“三无”(无火炬、无粉尘、无蒸汽)绿色化生产黄磷改造工程投产运行。无氰浸化生产黄金技术全面推广。水泥窑资源化利用工业废弃物1300万吨以上。已建成5条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项目,处理能力达到1700吨/日。2户企业预拌混凝土产品获得国家三星级绿色建材产品评价标识。


(四)智能化制造再上新水平。迪庆普朗数字化铜矿采选项目建成投产,流程工艺智能化改造广泛普及。昆钢网络化协同制造工业云平台建设项目被列入国家《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名单》,驰宏锌锗智能化改造项目被列入国家《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名单》。


三、调整转型成效显著


(一)调整转型路线全面确定。先后研究编制并印发建材、化工、有色、钢铁、城镇危化企业搬迁、水电铝材一体化、水电硅材加工业一体化7个指导性文件,为引导全省原材料工业调整转型发展明确了方向路线。


(二)固定资产投资开始提速。原材料工业全年完成84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含采选业和加工制造业)建设,增长6.7%。其中,加工制造业完成投资527亿元,增长27.9%,继2012年后首次大幅增长且超过500亿元。


(三)持续优化传统产业。促进实施国内首家民营钢铁企业并购重组,全省6家钢铁企业集团运营机制基本形成,以提高运营效率、升级装备水平、优化工艺流程、调整产品结构、处理遗留问题等为重点的钢铁行业转型升级“再造工程”全面展开。有色金属矿产采选及冶炼能力进一步向大企业集团集中,三大集团主业相对突出、民营企业差异化延伸发展的有色金属行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全面推动城镇人口密集区和“长江大保护”危化企业搬迁,化工园区集约集群发展局面初步形成。启动全国一体化绿色建材标准、认证和标识工作,促进全省绿色建材产业快速发展。全面停止生产32.5等级复合硅酸盐水泥,限制其他低等级水泥生产,高标号水泥比重大幅提升。前5户企业水泥熟料产能占全省比重提高到64%以上。


(四)增量发展凸显新发展理念。3个新增水电铝材一体化产业基地项目如期推进,一批铝材加工应用项目先后启动和建成;年产6000吨多晶硅改造升级项目正式投产,2个2.2万吨单晶硅项目点火试车,1个10GW单晶硅太阳能晶片项目投产运行,5万吨多晶硅项目开始启动;以发展水电铝材、水电硅材加工一体化绿色低碳产业为载体,消纳绿色能源、带动区域脱贫、促进跨越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逐步形成。推动新材料产业创新平台建设,实施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机制,探索建立新材料行业管理办法,促进新材料产业发展,以金属新材料为重点的“中国宣威液态金属谷”和“中国楚雄绿色钛谷”建设取得新成效。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落实“十三五”规划和脱贫攻坚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全省原材料行业管理系统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提升发展质量为中心,以绿色低碳和环保安全为己任,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不松懈,多措并举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协同培育壮大新材料产业,强化跟踪攻坚克难稳增长,深化改革不断改进行业管理,为进一步构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服务配套、环境友好的材料工业生态体系,促进全省经济跨越发展再作更大努力。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企业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