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涨了,但作为主要原材料之一的预拌混凝土行业却仍在努力坚守稳定、合理的价格。环保要求越来越高,沙石等原材料价格上涨,生产工艺要求越来越高……
“产能过剩我们可以‘自吞苦果,自身消化’,环保要求高不会影响生产,更别说会让企业关停了。但我们很可能正在败给自己。”11月5日,说这番话的是株洲大禹恒基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龙伟。他告诉记者,株洲市不少转型中的预拌混凝土企业遇到了来自行业自身的最大问题——产能利用率极低,垫资额接近15亿元,企业应收账款回款率低,行业经营风险在不断加大。
是“抱团取暖”还是“无序竞争”,生存还是毁灭?这成为一个大问题。
产能严重过剩背景下,一个行业如何通过自律谋求新的发展?他们将遇到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又该如何解决?通过剖析近年来株洲市预拌混凝土行业这只艰难转型中的“麻雀”,我们希望看到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与教训,引发更多思考。
过剩:自身“消化”难,“无序竞争”多
株洲市混凝土行业协会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株洲市共有有资质的混凝土企业20余家,年产能超1800万立方米,远大于目前每年约350万立方米的市场需求。
“产能利用率仅约20%,可以说是极低,比国内及省内部分城市70%—80%的产能利用率,更是不知道低了多少。”上述协会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几年,株洲市房地产投资开发增速放缓,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要生存下去,会越来越艰难,必须通过行业自律、自救来改变这一现状。”
早在数年前,株洲市预拌混凝土行业就已经意识到了产能严重过剩背景下,所可能引发的企业关停倒闭、竞争加剧等一系列问题。但谁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严重的无序竞争。
由于市场供求失衡,在“供”明显大于“求”的情况下,需要购买预拌混凝土的施工企业可以随意压低价格、拖欠应收账款。“你送不送货?不送有其他企业争着送。外地还有企业排着队等着送进来呢。”一次次地,龙伟等人遇到施工单位这样的“刁难”,无奈在极低的回款率下,硬着头皮开始送货。
长此以往,行业垫资成为“标配”。“好像不能承受垫资压力、风险,就不配在这个行业干了。即使施工单位有钱,他们也不愿意向我们及时支付货款。”龙伟等人的无奈,导致了目前株洲市混凝土行业超高的垫资风险:据市混凝土行业协会的初步统计,上述20余家企业垫资额目前已近15亿元,这已超过了行业约13亿的年产值。
自救:遏制产能无序扩张,顺应环保要求
近年来,随着环保督查、超限整治越来越严,混凝土产品安全标准不断提高,和其他许多行业一样,混凝土企业也不得不主动转型,不断提高环保生产标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这也必然导致了企业生产成本不断提高。
去年,株洲市住建部门开始在混凝土质量管理工作中引入“黑匣子”和无线传输技术,实行对搅拌投料数据进行实时采集上传,确保混凝土质量安全。“这对我们生产企业而言,等于是装了一个全天候的质量监测装置,可以有效确保混凝土在生产、运输以及浇注阶段的生产安全及质量安全。”龙伟告诉记者,大多数企业支持这一做法,“质量要求是大势所趋,我们只能顺应这一要求,绝不弄虚作假,绝不以降低原材料、偷工减料等方式来生产劣质的混凝土。”
目前,湖南银力混凝土有限公司正在进行搬迁改造,“数百万的投入主要是为了提高环保生产标准,满足环保要求。”银力公司总经理朱跃飞告诉记者,在当前大环境下,环保生产已经成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适应环保要求成为企业长期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他们对此并无怨言。
“整体来看,越来越高的环保要求、生产质量要求,实际并未对行业带来负面影响。”上述行业协会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上游沙石厂的不断减少,沙石等混凝土原材料的价格一直在涨,这虽然一定程度上让预拌混凝土价格有所上涨,“但我们混凝土的涨价幅度远没有沙石等的涨价幅度大。因为如果没有垫资风险,即使维持这个价格,企业要生存下去也不难。”
然而,在高额垫资风险及压力下,一部分人还是坐不住了,部分混凝土企业为了自身资金链不断裂,确保生产不停,在艰难求生中,开始选择“恶意”降价,低价销售产品。
阵痛:最卑微的转型者
根据约定俗成的行规,混凝土企业在提供产品给施工单位前,会签订供货合同,并明确约定各个时间节点的付款比例。
“一般约定当房屋建到多少层时,支付一定比例的货款,剩余货款也会约定支付时间。”朱跃飞告诉记者,实际情况是,施工单位违约率极高,“有些项目甚至房子已经建好了,货款也没有根据合同支付,甚至有全额拖欠的。”
龙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比如400元每立方米的混凝土,有些混凝土企业为了确保生产不停、回流部分资金,忍痛以360元每立方米的价格销售1万立方米,以收到360万账款中的5、6成。
“在环保要求、生产要求、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行业利润已经极低的情况下,仍盲目垫资,低价销售产品,此举只会不断加大行业压力,让垫资风险不断加码。”龙伟等人认为,行业垫资风险不断加大,不仅会影响到株洲混凝土行业的健康发展,也可能导致施工单位尤其是部分中小施工单位负债率过高,一旦他们的资金链出现断裂,甚至将影响房地产市场发展。
不少行业内人士一直有疑惑:为何同为建筑主材的钢材等原材料供应商,可以享受月结月清的付款方式,且鲜有拖欠,而混凝土企业却成了“没人要的孩子”,可以随意拖欠账款。
当然可以诉诸法律,但本市多位混凝土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耗不起的时间和高昂的诉讼成本,常常让他们在选择起诉时“望而却步”,“有些官司打下来,胜诉了,依然好几年拿不到钱。”朱跃飞告诉记者。
出路:遏制低价竞争,抱团破除“行业陈规”
据了解,混凝土行业内垫资额高企现象此前也在省内其他地市出现过,但经过一段艰难的阵痛期,这样的现象已越来越少。“长沙、湘潭等地的混凝土企业垫资额越来越少,企业压力及经营风险基本被化解,而我们却仍在不断垫资。”上述行业协会负责人告诉记者。
株洲市的混凝土企业实际一直在寻求改变,“去年以来,协会已经组织开过几次会了,一直希望能够达成破除行业垫资陋规,更好规范行业发展的一致意见,但效果却并不明显。”上述协会负责人告诉记者,即便如此,大多数混凝土企业仍希望能彻底改变当前现状:逐渐提高回款率,逐渐消解已然高企的垫资风险,让混凝土行业更好服务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一个可能的转机是,随着房价上涨,房地产投资的增长,开发商的资金压力实际在缩小,施工单位基本可以如期从开发商处拿到工程款,如果可能,混凝土企业希望施工单位能“打破陈规”,及时支付他们货款。这不仅事关混凝土企业垫资风险能否消解,也事关整个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记者手记】产能过剩行业转型要抱团“规范”
经历长时间的高速甚至无序的发展后,不少行业遇到了发展瓶颈:产能过剩,转型乏力。既要消解过剩产能,又要在转型发展中谋求新的利益,这是一道艰难的考题,单凭一家、两家企业发力,始终难成大势。
笔者认为,产能过剩行业要转型,行业内部必须首先破除陈规,抱团寻求规范发展。只有规范起来,行业发展的前景才能更加明朗,转型期间的阵痛才能来得更加有价值,去得也更快。
行业转型更多是市场行为,在产能过剩行业转型过程中,行业协会商会需进一步发挥力量,政府相关部门应该积极支持、引导行业协会商会规范行业发展,企业应该在协会商会的引导下,站在大局考虑,积极融入转型发展大潮。
惟其如此,转型才能转出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