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都在说建筑业淡化资质,为何今年申请资质升级的施工企业却成倍增加?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1-03  来源:中国混凝土网  作者:建筑管理
核心提示:资质是施工企业承接建筑项目的基础,有了资质才能谈施工、才能谈工程质量问题。近年来,住建部一直强调淡化企业资质,建筑界也在呼吁淡化甚至取消资质,那么为何资质申请却一再井喷?

资质是施工企业承接建筑项目的基础,有了资质才能谈施工、才能谈工程质量问题。近年来,住建部一直强调淡化企业资质,建筑界也在呼吁淡化甚至取消资质,那么为何资质申请却一再井喷?


带着这个疑惑,笔者对比了目前为止2017年与2016年同期的数据情况,并与行业内以往数据一一比较,用数据多角度反映资质审批现状。



首先,我们看下全部资质的申请情况,2016年1—9月份的全部资质申请总数为690次,同意数量为347次,通过率50.23%;2017年1—9月份全部资质申请总数为2547,同意数量为947,通过率仅37.18%。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资质申请数量虽然有所增加,但通过率却大幅下降。


下面我们以特级资质为例,多角度分析一下。



对比2016年和2017年的特级资质申请情况,不难看出,特级资质申请也在紧缩,总通过率从62.5%下降到44.77%。特级资质的申请主要集中建筑工程和市政公用、公路工程几种,这三个资质的通过率也都有所下降。甚至,2017年9月份第一批申请里,特级资质通过率仅为17.3%。


虽然通过率下降,但申请数量呈倍增长,成功数量也有较大增长。这点,我们可以从下图看的更明显。



2014-2016特级资质通过数量较为稳定,2017年陡增。



截止目前,特级资质总数为508家,从省份分布可以看出,特级资质数量依次为北京、浙江各60家,江苏58家,山东31家,上海25家,广东23家,安徽22家,湖北22家,四川21家,河南20家,其余省市均不足20家。



我们再细分这508家特级企业,可以看出,大多企业只有单特级资质,能拿到多特级的只有15.4%,而且我们对比上面的省市分布,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



特级数量多的省份,多特级却很少,这是因为多数的多特级企业多为央企和国企,民营企业拿到特级的虽然多,但拿到多特级的寥寥无几,所以江苏、浙江这种民营建筑企业为主的省份拿到多特级的自然就很少,由此可见,民营企业的全面发展还是任重道远。


值得关注的是,在9月份的公示中,诞生了首家民营双特级双行甲企业——鲲鹏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这也标志着民营企业实现了单特级到多特级的跨越。


纵览资质升级的总体情况,和特级资质的深度剖析,我们可以看出,虽然资质在弱化,审批越来越严格,但整体建筑企业的实力在提升,申请的企业几何级增加,涌现一大波新秀企业。但建筑企业的综合实力仍有待加强,现在的建筑巨头还是国企央企占主导,类似鲲鹏建设这样的民营企业还太少,民营企业除了巩固自身优势之外,还需要尝试更多专业的突破。


另外说一下,为什么申请的企业几何级增加?


首先,虽然资质在尝试弱化,但招标环节中体现的还不多,从企业切身的投标环节来看,资质仍是最可靠的通行证,所以对于资质的升级仍是重点工作。换个角度来说,资质门槛的提高,可以帮助企业建立更高的业绩目标,对于企业的发展也是良性循环。


即使将来资质真的取消了,真正做工程的企业能凭借之前不断升级资质累积的业绩和努力,也会帮助企业在资质取消后提高竞争力。至于那些靠挂靠接项目的企业,无论资质以后是否取消,当下资质的升级都是提升目前企业营收的关键。


另外,不少地方政府为了鼓励建筑施工企业做强做大,出台了各种升资质后政策扶持和现金奖励政策,有些地方晋升特级资质可奖励300万元……,这对企业来说都是升级附带的好处。


最后,资质审批逐渐严格,以后申请必然更加困难,如何抓住资质升级的最后一波浪潮,也是建筑企业尤其是民营建筑企业近期发展的关键。


真正值得注意的是,那些因资质终将弱化,而放弃进行资质升级的企业,反而错过了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机遇,在资质取消之后,命运也更加难以预测。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企业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