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用力 防止死灰复燃
去产能的关键在于稳妥处置“僵尸企业”,需从金融、法律、就业、社会保障等多维用力。民生证券研究院院长管清友表示,“去产能应该按照市场套路,不能用行政命令简单地一刀切,让企业该破产的破产,该退出的退出。另外,不仅是民营企业,国有企业该关停的也需关停。”
高玉伟认为,当务之急是要梳理甄别“僵尸企业”名单,分门别类稳妥推进处置退出有关工作。进一步完善有保有控的差别化信贷政策,对产能过剩行业中的优质企业继续给予信贷支持。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加快处置不良资产,继续推广债权人委员会制度,建立新型资产管理实体,对钢铁、煤炭等重点企业开展市场化债转股。扎实推进投贷联动试点,推动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业务优势互补。
去产能也是市场资源配置行为,政府在其中起引导作用。刘英表示,因此,要进一步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采用市场化手段,而非行政手段来去产能。真正做到优胜劣汰,而不是“平均”去产能。
刘元春称,对于环保不达标、技术水平不达标的企业,该关的要关,不能因为地方财政税收因素而违法规定。未来地方政府要强化环保、技术方面的底线管理。随着钢铁等行业去产能进入攻坚阶段,市场化和法治化手段或成为巩固去产能成果的重要方式。长江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刘伟分析,目前我国市场化去产能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严格执行环保生产标准,提高落后产能的生产成本;大力发展绿色信贷;实施产能置换和减量置换方案;鼓励企业兼并重组等。
升级消费和促进应用也是市场化去产能的方式之一。刘英认为,要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协同发力,持续促进消费升级。在供给侧,大力推进绿色化、有序化、品质化、标准化、差异化,重塑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坚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在需求侧,比如稳定重点用钢行业的需求,进一步推进钢铁在汽车、机械装备、轨道交通、能源、船舶等领域的扩大应用和升级换代。
另外,对如何避免已淘汰的过剩产能死灰复燃,高玉伟表示:“要按照中央环保督查要求及有关环保法规和政策,对不符合环保、土地、规划、质量、安全等标准的企业或项目,依法依规坚决取缔,减少和避免资源占用、浪费,为高端先进产能成长留出空间。”
突破难点 因地制宜施策
当前在去产能工作的推进上仍有部分难点。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高玉伟认为,首先是企业债务风险。去产能也可能带来企业负债率走高。尽管“债转股”成为企业积极尝试的方向,但金融整体收紧也令企业去产能、去杠杆存在顾虑。其次是产品价格走高令企业难以专心去产能。随着价格回升,各地去产能的决心或出现动摇,已经减产、停产的企业也有意复产,增加了化解过剩产能的难度。
高玉伟表示,随着生产资料价格好转,部分地区落后产能死灰复燃。过剩产能退出的并不彻底,有的则重新开工。“产能过剩的煤炭和钢铁企业很多是当地最大的工业企业,贡献很大比例的GDP和税收。同时,去产能过程中,也有部分员工的就业压力。因此,一些地区会出现落后产能死灰复燃的情况,甚至扩大生产。”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英坦言。
在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看来,去产能会使相应企业的部分设备、人员游离出来,也会涉及这些产能过剩行业中的债务问题。这两方面使得地方政府需要承担去产能的很多成本,比如人员安置和地方GDP损失的风险等。因此,一些地方政府或不愿意加大力度推进去产能。
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吴庆认为,目前去产能的一些计划很强硬。比如,强制性让部分产能退出市场,留下的产能也有开工率限制或限产日期。在执行时难度很大,地方政府的执行进度可能跟不上中央计划的步伐。
刘元春强调,淘汰过剩产能涉及到地方政府和很多国有企业部门的利益。去产能就是要打破传统利益结构,但在这过程中并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利益补偿机制,特别是区域间的补偿机制。因此,在不同区域会出现不同的实施效果。
目前在去产能过程中使用的并不全是市场手段,而大多是法律法规手段。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认为,法律法规在不同区域间的执法尺度有所不同,执行起来有松有紧。不同地区的标准不一定一样。同样的企业在京津冀可能得关掉,但在别的地方却可以运行。
政策显效 去产能进入“深水区”
国务院常务会议日前明确要求,坚定不移去过剩产能,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要彻底清查未纳入“地条钢”清单的落后钢铁产能,一旦发现从严处理,并严肃问责,防止死灰复燃。
事实上,不同行业在去产能过程中也有差异。兴业研究分析师毕成将过剩产能行业分为四类,一是深入去产能行业,包括钢铁和煤炭;二是逐步去产能行业,包括电解铝;三是开始去产能行业,包括火电和水泥;四是尚未开始正式去产能的其他过剩行业,包括化工、玻璃和船舶。
对于煤炭和钢铁等深入去产能行业,政策措施效果不断显现。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煤炭去产能工作取得阶段性重要进展,截至7月底共退出煤炭产能1.28亿吨,完成年度目标任务量的85%。其中,内蒙古、辽宁、江苏、福建、河南、广西、重庆7个省(区、市)已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钢铁方面,发改委数据显示,截至5月末钢铁去产能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85%左右。截至6月底,全国共有27个省(区、市)取缔了存在的“地条钢”企业。
近期大宗商品和上游原材料产品价格也呈上涨态势。根据国家统计局流通领域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变动情况显示,9月1日至9月10日,螺纹钢价格比上期上涨1.6%,报4180.2元/吨;线材价格比上期上涨2.2%,报4400.2元/吨。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中国电煤价格指数显示,8月份中国电煤价格指数为509.74元/吨,比去年同期上涨37.86%。
但在“逐步去产能”和“开始去产能”行业,仍需进一步发力。从水泥行业来看,中泰证券分析师黄诗涛表示,相比与煤炭钢铁等行业较为直接的行政化手段,水泥的供给侧改革显得并不强势,这也是目前市场普遍预期较低的核心原因。水泥行业当前整体产能过剩的现状仍然严重,目前的供给侧改革仍停留在去产量阶段,实质性的去产能势在必行。
今年以来,去产能工作总体推进情况良好,但也存在落后产能死灰复燃的现象。业内人士表示,随着钢铁等行业去产能进入攻坚阶段,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或成为巩固去产能成果的重要方式。未来对于不符合标准的企业或项目,将依法依规坚决取缔,为高端先进产能成长留出空间。同时,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协同发力,持续促进消费升级,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