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堵车成为城市病,发展轨道交通成为城市治堵的途径之一。2015年7月16日,济南首条轨道交通——R1线试验段开正式开工建设。近日,记者跟随“牢记总书记嘱托 奋力走在前列”——重大工程建设巡礼媒体采访团在济南轨道交通R1线试验段采访了解到,目前该段已有3座车站即将完工。
济南轨交R1线试验段前大彦车站已接近完工
在海棠路与芙蓉路交汇处南侧,百余根桩基高高耸立,一座呈鱼腹状的车站也初见雏形。作为济南首座完成主体施工的地铁车站,R1线试验段前大彦车站样式为“双柱岛式鱼腹形”。所谓岛式鱼腹车站,是在车站中部设置一组曲线,车站端部呈梭型,整个站台中间宽、两头窄,活像一只鱼的肚皮。车站地上部分共三层,第一层为变电所,第二层为站厅层,乘客可通过过街天桥在此进站、安检、买票,第三层为候车、登车的站台层,地下一层为电缆夹层及消防泵房。
R1线试验段生产经理王冰告诉记者,目前,R1线试验段的三个车站均在紧张施工中。“前大彦车站主体结构已于4月10日完成,目前正在进行车站围护与附属结构施工,另外两个车站,池东站与园博园站均在施工站厅层,区间结构施工完成99%。”
此外,R1线高架段(除试验段)的土建工程区间内承台、墩柱、盖梁均完成85%以上,四个车站均开始主体施工,整条高架线路按照工程节点计划有序开展。
记者了解到,“绿色”成为R1线工程施工的一大亮点,利用车站太阳能光伏板,R1线再生制动能量回收技术每年可节约用电400余万度。不得不提的是,R1线高架站外立面均采用清水混凝土,全线减少外装修面积约3万平方米,减少投资约3000万元,这也是全国第一个采用清水混凝土的地铁车站。
此外,结合海绵城市建设,济南轨道交通建设采用地下水回灌、雨水收集等措施。R1线高架车站及区间,每年雨水回收可达20000立方米。目前,“R1线工程科技示范项目”成为国内整条线获住建部立项支持的地铁项目,将实现预制桩、光伏发电等42项绿色技术集成示范。同时,R1线LEED绿色认证,让线路各项绿色、节能技术更系统化、标准化。
为建好全国首条清水混凝土干线,中建八局项目部专门成立创新创效工作室、技术攻关小组,先后经过98次混凝土配合比试验,4次样板对比,经专家组织验收后,最终完成了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历时长达三个多月。
此外,在技术突破方面,利用虚拟建模的BIM技术,让工程先在虚拟系统中先行塑造一遍,技术应用覆盖率达100%,为整个工程建设保驾护航。项目先后发布QC成果4项;工法8项;在施工刊物发表论文3篇;专利4项;获得公司级管理成果奖2项;申报局综合技术和公司施工技术1项,参编地方标准三个,创效达650万元,节约工期150天。
据介绍,济南轨道交通R1线连接了济南市长清老城区、大学城中心和西客站中心,串联了创新谷、园博园、大学城、济南西站等重点区域,支撑了济南总体规划提出“一城两区”中的西部城区的发展。R1线在绕城高速以内以地下为主,绕城高速以外以高架为主。建成后西站到长清直达只需8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