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有人认为,目前中国的大环境,非常不利于小型制造业的生存。甚至,有人觉得,小企业被淘汰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确实,无论是外部原因还是自身的因素,小企业都在苟延残喘、挣扎着,小企业大多数被动的跟随大企业的步伐。而有人说中小企业是有潜力的,必须要存在的,因为为国家提供了税收,增加就业率。今天小编就来说说中小企业发展中的优势、劣势,以及谈谈中小企业以后的出路到底在哪里?
中国:中小企业的优势
效率的优势
由于创业型的小企业没有中间管理层,从销售到生产,从技术到企业运营全部都是由老板直接指挥,因此对市场的反馈速度明显快于大中型企业。权利高度集中的优势决定了速度的优势。
用人的“优势”
绝大多数创业者创业之初首选的合作者多为家庭成员或亲属,这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也是能以最低成本和最快速度形成创业联盟的方式。整体团队的协作精神和执行力都非常强,其人的优势非常明显。
成本“优势”
在准入门槛非常低的市场,小型创业者可以相对自由的进入,行业竞争不规范,无序竞争将成为整个行业的常态。此时越是规模大的企业,其价格竞争力就越弱,到最后只能被新兴的小型企业替代。
小型创业者在创业之初一般都会采取一人多职的模式,以最少的人力成本获得最大的产出。
尽管中小企业占了企业总数的90%,尽管他们提供了超过70%的城镇就业率,甚至还提供了全国50%以上的税收,却还是无法像大型企业那样获取足够的资源和支持,很多中小企业发展到今天,仍然徘徊在整个经济体系的下游和末端,在大量的行业中,民营中小企业自始至终都未能进入其中游和上游的部分,始终处于一个从属的地位,与国外中小企业的差距也越来越大。
中国中小型企业与日本、德国相比,出生即面临“死亡
报告显示:美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是40年,日本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是30年,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是2.9年。也就是说,我国大多数中小微企业在“出生”不久就已经面临着“死亡”这一残酷现实,它们不断重复走着“一年发家,二年发财,三年倒闭”之路。
日本人眼中的中国企业:死得太快了!
日本人天生性格追求极致完美、严谨、执着、精益求精,当自认为技术还不够完美时不会出手。在技术研发方面,日本有三个指标名列世界第一:一是研发经费占GDP的比例列世界第一;二是由企业主导的研发经费占总研发经费的比例世界第一;三是日本核心科技专利占世界第一80%以上。这意味着日本整个国家对技术研发的重视。
在中国企业家眼里,技术基本上等于先进的设备,所以中国老板的设备一个比一个买得先进,但花钱培训技术员却舍不得,培训全员的老板则更是少之又少。日本人跟中国人不太一样,他们买设备可能精打细算,但是学习技术比较舍得花钱,而消化技术则更舍得花钱和精力。
中德中小企业间的差别
与德国中小企业相比,中国小企业规模不大,也不强。德国企业德国企业同样是规模不大,但是在行业中的地位,远远达不到德国中小企业的地位,与中国中小型企业相比,德国中小型注重技术、注重市场、注重拓展、注重员工关系等,而这些恰恰是企业竞争力的关键。
国内中小企业更多一些浮躁,一些企业更甚至不下苦功、不注重内功的打磨、不注重沉淀和积累,更迷信于各种漫天飞的思维,期望于各种速成的概念,唯独缺工匠精神的追求,缺踏实、苦功的投入,差距也就拉开了。
中国:中小企业的劣势
中小企业资金断裂
当前中小企业困境的最直接原因是融资难,有调查显示,有近50%以上的中小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停工停产。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即使是在货币政策宽松的时候也很难得到贷款,现在的处境更是雪上加霜。
中小企业人才匮乏
中小企业规模小、缺乏稳定性等因素,导致人才流失情况严重。同时,许多中小企业因不重视人才,或因对人才认识错误,而不能根据企业的发展需求选择合适的人才,导致人才流失和浪费。
中小企业缺乏创新
相当多的中小企业有“小富即安”的思想,创新的内在动力不足。中小企业承接的往往是相对落后的工艺和设备,加之企业技术创新人才的匮乏、创新资金投入来源不足,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内生发展动能。
相关法律系统不完善
我国缺乏系统性的法律体系,这使得中小企业的许多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进程。此外,产权保护不到位,也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
中小型企业如何走出困境
资金链
资金链断裂,一定程度上也是由于贷款难所引起的。要从根上解决贷款难,政府可通过发展完善稍微放宽中小企的贷款要求、创新金融产品,同时,还可以为中小企业建立规范完整的信用体系,提高信用水平来增加企业贷款的可能性,并完善现有法律条款,规范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以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
人才
中小企业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并把成本比重多花销在人才上,注重人才培养,与员工形成一种相互信任的机制,真正做到任人唯贤,人尽其才。这样企业才能留得住人才,才能做到产品创新,企业发展。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企业创新活动的核心内容,采用模仿式创新,企业可借鉴或模仿国外中下企业的思路,借鉴成功案例,引进领先者的核心技术,在产品设计、质量控制、产品销售等创新链的中后期阶段投入主要力量,生产出在性能、质量方面富有竞争力的产品,最终要达到能够与大型企业竞争的水平。
结语:
成也萧何败萧何,早期中小企业的优势,将逐渐成为它们的劣势,制约它们的发展。所以,要想生存下来,首先要静下心来,专注创造和研究,制造业更需要一份踏实、长期的耕耘、投入,是一个长期需要长期默默坚守、最后厚积薄发的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