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下午2点15分,随着第304个隔舱最后一磅高流动性混凝土浇筑满舱,港珠澳大桥最终接头高流动性混凝土浇筑顺利完成,标志着国内首次实施的“三明治沉管结构”高流动性混凝土浇筑圆满落幕。该项工法在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最终接头的应用,填补了国内空白。
高流动性混凝土浇筑施工现场
“三明治沉管结构”高流动性混凝土浇工法既有效保证了最终接头总体施工计划,也为后续舾装、刚接头焊接、顶推调试等施工创造了条件。
最终接头将安装于E29和E30沉管之间,是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贯通的控制性枢纽,也是全线合龙的最后一环。最终接头采用“三明治”钢壳混凝土结构,整体呈楔形,底板长9.6米,顶板长12米。其底板、墙体、顶板、侧墙小梁等位置共计304个隔舱,单个隔舱0.5m3至10m3不等,浇筑总方量约1250m3,分五次浇筑。这是我国首次采用高流动性混凝土工法,该项工法在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最终接头的应用,开启了国内“三明治沉管结构”的首例实践,填补了国内空白。
为了保障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最终贯通,在2015年11月至2017年3月期间,项目部负责工区开展了专题技术研究与工艺试验,进行了坍落扩展度、V形漏斗、U形箱及L形扩展度试验;开展了混凝土原材料选择及配合比研究,进行了长达5月的现场工艺试验,采用多种材质进行隔舱足尺模型试验,逐步确立了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工艺参数、验收标准、操作规程,为正确指导最终接头钢壳混凝土施工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在上海振华南通基地,三工区一分区现场人员放弃假期,持续拼搏,攻坚克难,历时5月完成最终接头监造;同时,在工艺试验的基础上,工区最终编制出详细的施工方案,持续做好安全技术交底,进行正式施工前的演练和准备工作,并于3月13日正式开始最终接头高流动性混凝土施工。
施工人员介绍,最终接头内部空间异常狭窄,浇筑管路布设复杂,进料口宽仅20公分,隔舱内部通风、照明条件差,舱内施工极为不便。施工期间,工区与试验室紧密协作,作业人员克服不利影响,严格把控时间,精益求精浇筑。最终,在3月14日、17日、20日、23日及26日分批次完成了最终接头的全部浇筑任务。